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投資加大 我國鐵路建設和裝備業前景確定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10-20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國都證券
核心提示:投資加大 我國鐵路建設和裝備業前景確定 
  ”十一五”期間,我國政府對鐵路的總投資將達到1.5萬億元,較“十五”期間投資增速達到388%,其中鐵路基建1.25萬億元。我國處在鐵路大規模建設時期,鐵路基建和鐵路裝備企業將從中受益。

  加大鐵路投資

  “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設計高速公路8.5萬公里,計劃在20-30年內完成。至2007年底,高速公路的通車里程已到5.3萬公里,目標已經完成大半,預計高速公路領域投資高峰期已過,未來20年高速公路建設投資將逐漸放緩。

  各地民航事業發展很不平衡。國內總數2/3的機場都處于虧損狀態。年旅客吞吐量超過百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機場旅客吞吐量的90%以上。目前主要城市機場發展較為充分,但東北以及中西部機場則經營慘淡。因此,雖然中國目前民航業仍有較大發展潛力,但短期內從經濟收益考慮,擴張速度難以加快。民航總局規劃,在“十一五”期間,中國航空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和貨郵運輸量均將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每年引進100架飛機左右。通用航空業年均增長10%以上。

  “十一五”期間,我國鐵路營運總里程將從2005年末的7.5萬公里延長到2010年底的9萬公里以上;期間政府對鐵路的總投資將達到1.5萬億元,較“十五”期間投資增速達到388%,其中鐵路基建1.25萬億元。我國鐵路基建處于大規模建設期。

  2006年、2007年完成鐵路投資額分別為2088億元、2520億元,累計4608億元,占總投資額的30.7%,未來三年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復合增長率約為16.8%。

  依據規劃1.25萬億元的基建投資總額,2006年、2007年鐵道基本建設投資額分別為1553億元,1772億元,完成約26.6%。未來三年投資額年均約為263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29.9%,年投資額將保持快速增長。

  按照規劃,“十一五”期間,中國將完成時速在300公里以上的客運專線大約5457公里。從2006年到2010年,中國將投資12500億元人民幣,建設17000公里鐵路新線。其中客運專線7000公里,主要包括京滬、京廣、京哈、沈大、隴海等。

  鐵路建設前景確定

  受益于鐵路行業投資增長,鐵路裝備制造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鐵路裝備制造業重點企業已經表現出明顯的競爭優勢,此類掌握了高端產品生產能力的企業將成為本輪鐵路大規模建設的主要受益者。另外,由于高速鐵路的技術要求較高,預計國內鐵路零配件制造商進入高鐵配套體系仍然需要一定時間。

  在國內市場,我國鐵路建設市場目前屬于寡頭壟斷市場。2004年12月之前,我國僅中國中鐵與中國鐵建具有鐵路建設資格,鐵路建設市場由此兩家壟斷;鐵路工程往往工程量浩大,獲取鐵路建設特級資質門檻極高,盡管2004年12月鐵道部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出聯合通知,允許在其他基建行業(諸如公路、港口及市政工程建設)擁有專業資格的企業進入鐵路建設市場,目前僅有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交建、中國建筑和中國水利水電獲取。

  由于人才、技術、裝備等原因,新進入者目前市場份額仍然較低。中國鐵建與中國中鐵在參與復雜的大型鐵路建設工程上仍具有絕對優勢,鐵路建設市場仍將處于寡頭壟斷局面,我們預計未來兩至三年中國鐵建與中國中鐵的市場份額將在70~80%以上。

  新進入最大潛在威脅者是中交建,中交建在京滬高鐵(17%)和哈大線(40%)項目上有較大份額。中國鐵建與中國中鐵在業務構成上最為類似,目前,中國鐵建與中國中鐵鐵路工程市場份額均在40%左右。而在工程公路市場,中國鐵建市場份額約為8%~9%,中國中鐵市場份額約為7%~8%。公路工程市場競爭相對激烈。

  南北車壟斷鐵路裝備

  中國南車受益于動車組和城軌車輛的高速發展。中國南北車集團占據了鐵道部鐵路設備95%以上的市場份額。處于寡頭壟斷地位。

  鐵道部規劃,到2010年動車組配置達到1000列左右。按照目前主要城市已經獲得批準的城市軌道規劃,到2010年,將新增約4000輛城軌車輛。中國南車占有動車組80%以上的市場份額,復合增長率在60%以上;占有40%的城軌車輛的份額,年復合增長率在25%左右。預計中國南車2008-2010年的每股收益分別為0.1、0.16、0.23元。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