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牛城天更藍水更秀
水泥散裝率連續15年在河北省排名第一;農村市場“推散”經驗全國推廣;預拌混凝土產業發展加快,有效減少了建筑施工中的揚塵……近年來,我市散裝水泥推廣工作亮點頻閃,發展迅猛,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僅在去年,我市散裝水泥供應量為253萬噸,散裝率達到43.38%,從而節約包裝袋0.506億只,減少水泥損失11.3萬噸,降低粉塵排放0.99萬噸,創綜合經濟效益1.13億元。
散裝水泥量持續增長
我市是河北的水泥生產大市之一,大中小水泥生產企業近40余家,年產量約600多萬噸。發展散裝水泥不僅能節約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還能降低水泥在出廠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提高空氣質量。
市散裝水泥辦公室主任張興太介紹說,目前我市工業粉塵排放量主要為水泥工業粉塵,占70%左右,而通過發展散裝水泥,使用專用器具進行出廠、運輸、儲存和使用水泥,能極大地降低水泥出廠使用過程中的損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同時,發展散裝水泥可節約大量的電、煤、水、油墨、面紗、燒堿,按國家統一口徑計算,每噸散裝水泥的綜合效益為45元錢,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據了解,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散裝水泥工作,我市的散裝水泥供應量、散裝水泥率持續穩步增長,繼續穩居全省第一。今年我市計劃全年散裝水泥供應量為268萬噸,散裝率44%。截至目前,散裝水泥供應量已達到235.86萬噸,散裝率為44.09%。
“內邱模式”全國推廣
我市內邱縣散裝水泥的推廣工作啟動較早,是全國聞名的散裝水泥示范縣。該縣積極發展適用于農村市場的5——10噸的小散罐,用拖拉機把散裝水泥送到了村子里,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物美價廉的散裝水泥。
農民是最講實際的,使用散裝水泥每噸要節省20元左右,并且質量有保證,何樂而不為呢?該縣三程村1000戶村民于2004年整體搬遷,在建房過程中,村民全部采用散裝水泥,樓房建好后,累計為他們節約資金150萬元。內邱的經驗和做法曾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同志的高度評價,并在全國推廣,并被譽為“內邱模式”。
張興太說,盡管我市農村的“推散”工作取得一定成績,但農村散裝水泥使用水平的提高仍是影響我市散裝水泥發展的主要因素。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今后要在全市繼續推廣“內邱模式”,開發適合農民需要的小批量包裝工具,建立鄉鎮散裝水泥的銷售網點,形成銷售網絡和配送體系,提高農村散裝水泥設施設備物流水平,讓農民就近能夠買到優質價廉的散裝水泥。
預拌混凝土推廣力度不斷加大
最近幾年,細心的市民會發現,在市區的建筑工地上,再也聽不見攪拌機噪聲、看不見飛揚的水泥粉塵和隨意丟棄的廢舊水泥袋,取而代之的是一輛輛混凝土攪拌車,穿梭于熱火朝天的建筑工地。這全部得益于我市實施的城區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的規定。
我市從2005年開始,在城區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這是促進節能減排,改善環境質量,發展散裝水泥的重要舉措。隨著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的政策逐步得到落實,我市預拌混凝土量持續增長,到2007年末,我市已擁有混凝土生產企業6家,混凝土攪拌車70余輛,泵車12輛,形成供應量90萬余立方米。根據上級要求,我市將于明年的7月1日正式啟動禁止在施工現場攪拌砂漿,這是繼我市城區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之后,推動散裝水泥的又一重要舉措。目前市散裝水泥辦公室正在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工作和準備工作,全力推動我市干混砂漿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節能減排、改善人居環境,建設和諧邢臺再立新功。
水泥散裝率連續15年在河北省排名第一;農村市場“推散”經驗全國推廣;預拌混凝土產業發展加快,有效減少了建筑施工中的揚塵……近年來,我市散裝水泥推廣工作亮點頻閃,發展迅猛,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僅在去年,我市散裝水泥供應量為253萬噸,散裝率達到43.38%,從而節約包裝袋0.506億只,減少水泥損失11.3萬噸,降低粉塵排放0.99萬噸,創綜合經濟效益1.13億元。
散裝水泥量持續增長
我市是河北的水泥生產大市之一,大中小水泥生產企業近40余家,年產量約600多萬噸。發展散裝水泥不僅能節約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還能降低水泥在出廠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提高空氣質量。
市散裝水泥辦公室主任張興太介紹說,目前我市工業粉塵排放量主要為水泥工業粉塵,占70%左右,而通過發展散裝水泥,使用專用器具進行出廠、運輸、儲存和使用水泥,能極大地降低水泥出廠使用過程中的損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同時,發展散裝水泥可節約大量的電、煤、水、油墨、面紗、燒堿,按國家統一口徑計算,每噸散裝水泥的綜合效益為45元錢,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據了解,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散裝水泥工作,我市的散裝水泥供應量、散裝水泥率持續穩步增長,繼續穩居全省第一。今年我市計劃全年散裝水泥供應量為268萬噸,散裝率44%。截至目前,散裝水泥供應量已達到235.86萬噸,散裝率為44.09%。
“內邱模式”全國推廣
我市內邱縣散裝水泥的推廣工作啟動較早,是全國聞名的散裝水泥示范縣。該縣積極發展適用于農村市場的5——10噸的小散罐,用拖拉機把散裝水泥送到了村子里,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物美價廉的散裝水泥。
農民是最講實際的,使用散裝水泥每噸要節省20元左右,并且質量有保證,何樂而不為呢?該縣三程村1000戶村民于2004年整體搬遷,在建房過程中,村民全部采用散裝水泥,樓房建好后,累計為他們節約資金150萬元。內邱的經驗和做法曾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同志的高度評價,并在全國推廣,并被譽為“內邱模式”。
張興太說,盡管我市農村的“推散”工作取得一定成績,但農村散裝水泥使用水平的提高仍是影響我市散裝水泥發展的主要因素。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今后要在全市繼續推廣“內邱模式”,開發適合農民需要的小批量包裝工具,建立鄉鎮散裝水泥的銷售網點,形成銷售網絡和配送體系,提高農村散裝水泥設施設備物流水平,讓農民就近能夠買到優質價廉的散裝水泥。
預拌混凝土推廣力度不斷加大
最近幾年,細心的市民會發現,在市區的建筑工地上,再也聽不見攪拌機噪聲、看不見飛揚的水泥粉塵和隨意丟棄的廢舊水泥袋,取而代之的是一輛輛混凝土攪拌車,穿梭于熱火朝天的建筑工地。這全部得益于我市實施的城區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的規定。
我市從2005年開始,在城區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這是促進節能減排,改善環境質量,發展散裝水泥的重要舉措。隨著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的政策逐步得到落實,我市預拌混凝土量持續增長,到2007年末,我市已擁有混凝土生產企業6家,混凝土攪拌車70余輛,泵車12輛,形成供應量90萬余立方米。根據上級要求,我市將于明年的7月1日正式啟動禁止在施工現場攪拌砂漿,這是繼我市城區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之后,推動散裝水泥的又一重要舉措。目前市散裝水泥辦公室正在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工作和準備工作,全力推動我市干混砂漿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節能減排、改善人居環境,建設和諧邢臺再立新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