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治理水土流失新技術:混凝土上種草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9-09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南京日報
核心提示:治理水土流失新技術:混凝土上種草

  治理水土流失用上新技術,混凝土上也能長“花”種“草”了。近日,記者從六合區水利局獲悉,南京市首個采用柔性生態邊坡技術治理水土流失試驗項目在金牛湖風景區竣工,1700多只“生態袋”,輕松粘上陡陂,取代了湖堤、山壁上的水泥和石塊,解決了水利設施“綠化”和“硬化”的矛盾,昔日荒蕪的坡面現已變得郁郁蔥蔥,陡坡覆綠率達95%以上。 

 記者在現場看到,原來長樹長草的“土袋子”如今被一種“生態袋”取代。負責項目實施的六合區水利局建設科有關人士介紹,技術是從深圳萬象集團引進的,“生態袋”用類似“膜”的特殊材料制成,每平方米約使用11—12個袋子,造價400元;試驗項目總投資4.5萬多元,面積為113平方米。這種袋子最大特點是滲水不滲土,為植被生長提供土壤與養分,既能護坡、防止滑坡,又能搞綠化。 

  鑒于綠化效果顯著,六合區水利局正著手金牛湖景區水土流失治理二期工程,覆綠面積約4000平方米,目前,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已就緒。由于是大面積推廣,“生態袋”每平方米造價下降至300元,項目10月動工,總造價120萬元。 

  過去治理水土流失時,多采用水泥、石塊格柵剛性硬護砌,這種治理方式雖然使坡面達到穩定,但綠化不足,達不到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柔性生態邊坡技術在北美洲已成熟運用多年,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它解決了在混凝土上不能繁衍花草的難題。這項技術的運用,為六合區乃至全市裸巖生態覆綠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 

  據了解,全市6500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中,輕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積約占20%,水土流失治理任務繁重。市水利局將在今后全市水土治理工作中,推廣六合區經驗,除水利工程設施之外,還將在廢棄礦山山體、高速公路護坡、丘陵山區裸露巖石區域推廣柔性生態邊坡修復技術,再造秀美河山。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