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科技部發布地震災后新農村住房恢復重建技術要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9-08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建材報
核心提示:科技部發布地震災后新農村住房恢復重建技術要點
  為做好農村災后住房重建的技術指導工作,幫助和引導受災農村地區建造節能省地和抗震的實用房屋,盡快恢復正常生產和生活,近日,科技部根據《國家汶川地震災后重建規劃工作方案》,組織農村建筑專家組有關專家,根據地震災后的實際情況和相關技術標準,編制了《地震災后新農村住房恢復重建技術要點》。其中涉及門窗、混凝土、鋼材、木結構等建材領域。
    
  《要點》指出,農村災后重建住房建設應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抗震設計。使建筑經抗震設防后,減輕地震破壞,避免人員傷亡,減少經濟損失。按《要點》進行建設的重建住房,其抗震設防目標應滿足“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設防原則,核心是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對傳統民居和具有鄉土建筑特征的農村住房恢復重建時,要在滿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按照“傳統材料、傳統工藝、傳統形式、傳統功能”實施原址重建。
    
  《要點》強調,農村住房建設應優先考慮使用當地建筑材料。
    
  《要點》要求,在防火、安全防護環節,外窗窗臺距樓面、地面的凈高低于0.9m時,應有防護措施,農村住房陽臺欄桿凈高不應低于1.05m,陽臺欄桿應有防護措施。防護欄桿的垂直凈距不應大于0.1lm;門窗上的單塊玻璃面積不宜大于1.5m2。
    
  《要點》對結構構件作出如下具體要求。一是砌體結構應按規定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和構造柱、芯柱,或采用配筋砌體等。二是混凝土結構構件應合理選擇尺寸、配置縱向受力鋼筋和箍筋,避免剪切破壞先于彎曲破壞、混凝土的壓潰先于鋼筋的屈服、鋼筋的錨固黏結破壞先于構件破壞。三是木結構構件應通過設置斜撐、穿枋、夾板、鐵件、圓釘、扒釘、鉛絲等措施加強構件與構件及構件與承重體系間的連接。四是鋼結構構件應合理控制尺寸,避免局部失穩或整個構件失穩。五是結構設計應按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內力和變形分析,可采用線性靜力方法或線性動力方法。
    
  同時,《要點》對結構材料的性能指標也提出了最低要求。
    
  第一,砌體結構材料應符合:燒結普通黏土磚和燒結多孔黏土磚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UlO,其砌筑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U7.5,其砌筑砂漿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7.5:料石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U30,其砌筑砂漿的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5。
  第二,混凝土結構材料應符合: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預應力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當采用鋼絞線、鋼絲、熱處理鋼筋作預應力鋼筋時,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40;混凝土材料尚應考慮耐久性的基本要求;鋼筋的強度標準值應具有不少于95%的保證率。
    
  第三,鋼結構的鋼材應符合:鋼材的抗拉強度實測值與屈服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小于1.2;鋼材應有明顯的屈服臺階,且伸長率應大于20%:鋼材應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合格的沖擊韌性;承重構件應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Q235-B碳素結構鋼或Q345-B高強度低合金結構鋼;壓型鋼板選用具有PE涂層的結構用或一般用彩鋼板,也可采用鍍鋅板。用于承重的彩鋼板厚度不應小于O.4mm,鍍鋅板雙面鍍鋅量不應小于80g/m2。
    
  《要點》還強調,木結構施工應保證木材質量、木材缺陷、尺寸與偏差、連接與構造、變形與損傷和防護措施等滿足相關要求。砌體結構施工應保證磚及砌塊外觀質量、砌筑方法、灰縫質量、砌體偏差、留槎及洞口等均滿足相關要求。混凝土結構施工應保證鋼筋數量、定位和搭接,保證振搗、澆筑、養護質量,減少蜂窩、麻面、夾渣、露筋、裂縫、疏松和結合面質量問題:減少尺寸偏差,切實保證混凝土強度。鋼結構施工應保證原材料及成品進場質量、現場焊接和緊固件連接工程質量及其他組、拼裝工程和涂裝工程質量。
    
  此外,《要點》還對農村住房在節能方面作出了新規定,要求農村住房應通過合理選擇建筑的體形朝向和窗墻面積比,增強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農村住房圍護結構的構造應防止圍護結構內部保溫材料受潮;農村住房的設計與建造應與當地氣候相適應,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