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裝水泥成績顯著
黃石市是全國知名的水泥大市,素有“水泥故鄉”之美稱。然而,多少年來,水泥大市卻不能成為發散強市。1978年以前,全市散裝水泥生產供應量每年總是在20萬噸上下徘徊不前。改革開放以來,市散辦依照“依法興散、科技發散”的工作理念,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全社會發散意識;加大依法行政力度,落實獎懲政策;加大服務深度,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加大隊伍建設力度,提高執法水平等一系列有效舉措,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一舉打破了黃石發散工作多年停滯不前的落后局面,步入了“一年一臺階,五年一層樓”的快車道。30年來,黃石共生產供應散裝水泥2496萬噸,共為國家節省木材81萬立方米,節煤19萬噸,節水2953萬噸,節電1.77億度。減少粉塵及二氧化碳排放96萬噸,共創社會綜合效益11億元,為摘掉黃石“光灰”城市的帽子作出了貢獻。成為全省發展散裝水泥的排頭兵。
散裝裝備日益增強
加強和完善散裝水泥生產供應設施設備是加快發散速度,提高發散效能的重要基礎和物質條件。30年來,特別是近10年來,全市水泥企業在市散辦的主抓和扶持下,通過自籌,招商引資等融資舉措,提高發散能力。目前,在全市18家水泥生產企業中,具有規模發散能力的廠家達15家,比5年前增加8家,比10年前增加12家。全市擁有散裝水泥固定庫32座,散裝船舶4艘,散裝火車皮16節,專用罐384個,專用運輸車輛117輛,綜合發散能力達到600萬噸。此外,全市80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目前已有50%的企業配備了散裝水泥罐,同時已擁有預拌混凝土攪拌車37輛,輸送泵車5輛,裝載機2臺,攪拌機8臺(套),基本形成了散裝水泥產、儲、供、運、用“一條龍”的配套體系。
“禁現”工作后來居上
黃石“禁現”工作始于2005年,實施于2006年9月1日。雖然起步較晚,但上路較快。市散辦根據“以‘禁現’促推散,以推散促‘禁現’”的工作模式雙管齊下,使“禁現”與推散互為條件,相得益彰。兩年多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下,在市建管委的直接領導下,經過組織考察,出臺文件,立項建站,推廣應用等階段性工作,在市區建成了3個攪拌站,年生產能力達200多萬立方米。一年多來,全市共完成混凝土供應量60萬立方米,城區“禁現”覆蓋率已達85%以上,高于省計劃目標5個百分點。實現產值1.3億元,節約包裝費500萬元,減少粉塵排放4000多噸,為我市節能減排作出了積極貢獻。
專資征收并駕齊驅
近年來,市散辦不斷探索征收新方法,研究新問題。針對少數企業拖征,瞞征和拒征的現象,市散辦工作人員分頭深入各企業,廣泛宣傳專項資金征收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解除部分企業負責人認為專項資金是亂收費的誤解。在做好宣傳發動的同時,黃石散辦還探索出全方位、多層面的立體征收體系,即委托規劃(部門)把關征收,服務企業上門征收,嚴格稽查追繳征收,申請法院強制征收。使專項資金征收基本實現了“應征盡征”。從1985年至2007年,完成專項資金征收2272萬元,特別是近4年來,全市專項資金征收額達到1077萬元,年平均增長13.2%。與此同時,市散辦還把征收重點由過去單向水泥企業逐步向市場、向使用單位、向工程前移,進一步落實“發展散裝水泥,從使用環節入手”的政策措施。此舉不僅拓寬了征收渠道,而且還充分調動起了廣大水泥使用單位的用散積極性,市區散裝水泥使用率由前幾年的30%增至目前的60%。
黃石市發散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跨越新臺階,其主要體會有以下三點:
一、領導重視,政策支持是根本。
近些年來,黃石市委、市政府始終把發散作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加以重視和支持,并與每個時期的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一起安排部署。為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建設“兩型”社會。市政府或主管部門每年召開一次全市性的散裝水泥工作會議,傳達貫徹國家和省市政府文件,總結交流先進經驗,表彰先進,安排部署工作。與此同時,市政府還先后以政府名義頒發出臺了《黃石市散裝水泥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加快發展散裝水泥的通知》、《進一步貫徹落實省散裝水泥管理辦法的實施意見》、《黃石市預拌混凝土管理規定》、《禁止在城區現場攪拌混凝土的通告》等多個地方性法規和規定,為“發散”和“禁現”工作奠定了組織保證和法律依據,營造出良好的“發散”社會氛圍。
二、目標管理,落實責任是關鍵。
市散裝水泥辦公室始終堅持“發散”目標管理并不斷充實完善目標管理內容,建立和健全科學的責任目標考核體系和獎懲兌現制度。將散裝水泥生產量和預拌混凝土生產量層層分解到各生產企業和機關各科室,簽訂目標責任書,實現每個企業有任務,各個科室有指標,人人肩上有責任的齊抓共管新格局。為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市散辦還建立了嚴格的獎懲制度,實行月檢查,季考核,半年小結,年終考評兌現,有效調動起廣大企業負責人和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使命感。機關工作人員肩扛任務,紛紛走出機關,來到水泥和混凝土生產企業駐廠掛點,不遺余力地為企業解決生產中的資金、技術、信息、銷售等各個環節難題。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散裝水泥事業的健康發展。
三、多體聯動,齊抓共管是保證。
散裝水泥發展和“禁現”都是系統工程,涉及全市多個部門和各個方面。因此,需要多部門整體聯動形成合力,齊抓共管。多年來,在市散辦的積極協調和多方爭取努力下,黃石財政、規劃、法院、經委、交通、公安、建管委等部門都對“發散”事業貢獻功不可沒。如市財政局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堅持收支兩條線管理,從而在資金上確保了“發散”事業的快速、持續發展;市規劃局把專項征收與規劃許可捆綁審批,從源頭上確保了專項資金的征收與管理,杜絕了流失;市公安交警部門對“禁現”車輛大開綠燈;市法院部門全力支持追繳專項資金;市宣傳部門積極為“發散”和“禁現”鼓與呼,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市建管委加強對發散和“禁現”工作的領導和支持。正是由于有多個部門的通力合作,嚴格把關,才有了黃石“發散”和“禁現”工作的雙豐收。
黃石“發散”和“禁現”工作雖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著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散裝整體水平不高,地區、城鄉間發展不平衡,科技含量不高,“禁現”仍有死角,專項資金征收存在越權減免等問題。這些問題目前市散辦正在開展調查研究,制定相關應對措施,逐步加以解決。市散辦決心按照市委“再來一次思想大解放,再掀一輪發展新高潮”的工作要求,確保2008年在全市水泥產能削減137萬噸的條件下,散裝量再上一個新臺階,力爭突破500萬噸,刷新歷史新紀錄。預拌混凝土供應完成40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20%;專項資金征收比上年增長10%,以優異成績向改革開放30周年獻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