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臺窯尾氣粉塵排放濃度平均為17.5毫克/標況立方米。”8月5日下午5時30分,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黃石分公司中控室主任尹維勝在下班前,記錄下當天粉塵排放的情況。
2007年年初,華新黃石分公司投入近3000萬元,對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兩臺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進行了環保綜合改造。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后,現場設置的煙塵在線監測裝置就每天24小時不停地監測粉塵排放情況,而湖北省和黃石市的環保部門也可以通過專線,對現場環保狀況實時監督。數據顯示,從去年4月環保改造工程竣工至今,華新黃石分公司兩臺水泥窯的尾氣排放濃度,已連續480余天低于20毫克/標況立方米,大大優于國家新的排放標準,在國際上也處于領先水平。
近年來,華新黃石分公司投入環保改造資金4500余萬元,共完成環保改造項目28項,并先后淘汰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產線,一批影響公司形象,曾被市民和媒體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圓滿解決。2005年,位于黃石市中心城區的3條“華新型”窯———年產水泥熟料65萬噸的濕法生產線和一座年開采15萬噸砂頁巖的礦山關停,公司年粉塵排放總量較以往減少80%,不僅極大地改善了黃石市中心城區的空氣質量,而且能耗總量下降了23.65%,水泥綜合耗電量下降了11.15%。
進入新世紀,華新水泥依據“低能耗、高環保、高技術、高效益、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思路,制定了令業內外矚目的沿長江和京廣線“十字型”發展戰略,加快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設。近10年來,華新水泥的產能增長了10多倍,總資產由13億元增至近百億元。
“華新水泥的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企業要與社會、自然和諧發展。”公司總裁李葉青說。
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華新水泥節能減排也從點上升到了面,積極探索實施水泥工業與節能減排核心技術與區域資源循環利用的新途徑,自覺擔當起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排頭兵的角色。
在擴張發展中,華新水泥堅持每一新建項目的環保投入占總投資的8%,每一個新建基地要做到廠區內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每一個分(子)公司要實現潔、綠、亮、美。
華新水泥還在全國率先開展把工業廢料、生活垃圾等作為水泥再生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與應用,形成國內領先的水泥窯協同處理技術,來消納和處理整個社會其他工業生產和生活所產生的廢棄物,把水泥工業建設成綠色產業。自2003年以來,按照國家和省環保局等相關部門的要求,華新水泥已成功集中銷毀了70余噸毒鼠強和130噸廢棄農藥。僅在武漢城市圈,華新水泥已分別在黃石、武穴、陽新、赤壁等地興建了廢物預處理工廠。未來3年內,華新水泥還將投資10億元,新建7個廢物預處理或協同處置工廠。屆時,這些工廠每年可以處置磷渣、電石渣、沼氣渣等工業廢渣200萬噸,處置毒鼠強、廢棄農藥及污染物等40萬噸,各種工業廢棄油渣1萬噸,廢棄電子產品5萬噸,工業及城市污泥100萬噸,城市垃圾500萬噸,而且在處置過程中,能夠做到安全和環保,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華新水泥分布在省內外的11個生產基地和6座粉磨站,每年消納大量熱電企業的粉煤灰,冶煉企業的爐渣,煤炭企業的煤矸石,化工企業的硫酸渣、磷酸渣等有毒、有害廢棄物。僅去年,華新水泥共消納粉煤灰、爐渣、鋼渣等固體廢棄物440萬噸,占公司水泥原料的30%以上。
為緩解煤炭資源日益緊張對企業生產和運輸帶來的壓力,2002年年初,華新水泥和武漢理工大學實行校企聯手,承擔了被列入國家“863”計劃的低環境負荷水泥生產技術高效燃燒系統的研究與開發項目。經過3年努力,華新水泥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環境負荷水泥生產技術高效燃燒系統,主要包括低環境負荷型高效水泥熟料制備技術、低環境負荷高性能水泥制備技術兩個方面,結束了目前國內水泥生產無法單獨使用劣質煤的歷史。這個系統對不同煤質有較好的適應性,可使用灰分為25%~45%的劣質無煙煤,而且不影響水泥質量和性能,目前已成功在華新黃石分公司、華新恩施分公司等多條新型干法生產線實際運用,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一成果被評為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華新水泥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
為進一步降低能耗,華新水泥目前有9條生產線已經或正在實施余熱發電技術改造,而新建生產線將把余熱發電作為工程標準配套設施。到2010年,公司旗下所有水泥生產線將全部完成余熱發電技術改造。屆時,公司生產水泥便可省電30%。
2000年~2007年,華新水泥每年的科技研發經費從3800萬元增加到1.4億元,通過自主開發,先后完成了重大科研成果47項,科技創新項目20余項,獲得國家專利16項,不僅實現了工藝裝備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升級換代,也讓百年老廠煥發了青春。
前不久,重慶渝北區及四川達州市有關領導在參觀了華新水泥旗下的一些分(子)公司的生產現場后,完全改變了過去對水泥生產企業的看法,紛紛表示歡迎華新水泥到重慶和四川投資辦廠,以促進當地由傳統水泥工業盡快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轉型。
2007年年初,華新黃石分公司投入近3000萬元,對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兩臺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進行了環保綜合改造。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后,現場設置的煙塵在線監測裝置就每天24小時不停地監測粉塵排放情況,而湖北省和黃石市的環保部門也可以通過專線,對現場環保狀況實時監督。數據顯示,從去年4月環保改造工程竣工至今,華新黃石分公司兩臺水泥窯的尾氣排放濃度,已連續480余天低于20毫克/標況立方米,大大優于國家新的排放標準,在國際上也處于領先水平。
近年來,華新黃石分公司投入環保改造資金4500余萬元,共完成環保改造項目28項,并先后淘汰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產線,一批影響公司形象,曾被市民和媒體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圓滿解決。2005年,位于黃石市中心城區的3條“華新型”窯———年產水泥熟料65萬噸的濕法生產線和一座年開采15萬噸砂頁巖的礦山關停,公司年粉塵排放總量較以往減少80%,不僅極大地改善了黃石市中心城區的空氣質量,而且能耗總量下降了23.65%,水泥綜合耗電量下降了11.15%。
進入新世紀,華新水泥依據“低能耗、高環保、高技術、高效益、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思路,制定了令業內外矚目的沿長江和京廣線“十字型”發展戰略,加快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設。近10年來,華新水泥的產能增長了10多倍,總資產由13億元增至近百億元。
“華新水泥的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企業要與社會、自然和諧發展。”公司總裁李葉青說。
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華新水泥節能減排也從點上升到了面,積極探索實施水泥工業與節能減排核心技術與區域資源循環利用的新途徑,自覺擔當起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排頭兵的角色。
在擴張發展中,華新水泥堅持每一新建項目的環保投入占總投資的8%,每一個新建基地要做到廠區內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每一個分(子)公司要實現潔、綠、亮、美。
華新水泥還在全國率先開展把工業廢料、生活垃圾等作為水泥再生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與應用,形成國內領先的水泥窯協同處理技術,來消納和處理整個社會其他工業生產和生活所產生的廢棄物,把水泥工業建設成綠色產業。自2003年以來,按照國家和省環保局等相關部門的要求,華新水泥已成功集中銷毀了70余噸毒鼠強和130噸廢棄農藥。僅在武漢城市圈,華新水泥已分別在黃石、武穴、陽新、赤壁等地興建了廢物預處理工廠。未來3年內,華新水泥還將投資10億元,新建7個廢物預處理或協同處置工廠。屆時,這些工廠每年可以處置磷渣、電石渣、沼氣渣等工業廢渣200萬噸,處置毒鼠強、廢棄農藥及污染物等40萬噸,各種工業廢棄油渣1萬噸,廢棄電子產品5萬噸,工業及城市污泥100萬噸,城市垃圾500萬噸,而且在處置過程中,能夠做到安全和環保,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華新水泥分布在省內外的11個生產基地和6座粉磨站,每年消納大量熱電企業的粉煤灰,冶煉企業的爐渣,煤炭企業的煤矸石,化工企業的硫酸渣、磷酸渣等有毒、有害廢棄物。僅去年,華新水泥共消納粉煤灰、爐渣、鋼渣等固體廢棄物440萬噸,占公司水泥原料的30%以上。
為緩解煤炭資源日益緊張對企業生產和運輸帶來的壓力,2002年年初,華新水泥和武漢理工大學實行校企聯手,承擔了被列入國家“863”計劃的低環境負荷水泥生產技術高效燃燒系統的研究與開發項目。經過3年努力,華新水泥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環境負荷水泥生產技術高效燃燒系統,主要包括低環境負荷型高效水泥熟料制備技術、低環境負荷高性能水泥制備技術兩個方面,結束了目前國內水泥生產無法單獨使用劣質煤的歷史。這個系統對不同煤質有較好的適應性,可使用灰分為25%~45%的劣質無煙煤,而且不影響水泥質量和性能,目前已成功在華新黃石分公司、華新恩施分公司等多條新型干法生產線實際運用,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一成果被評為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華新水泥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企業。
為進一步降低能耗,華新水泥目前有9條生產線已經或正在實施余熱發電技術改造,而新建生產線將把余熱發電作為工程標準配套設施。到2010年,公司旗下所有水泥生產線將全部完成余熱發電技術改造。屆時,公司生產水泥便可省電30%。
2000年~2007年,華新水泥每年的科技研發經費從3800萬元增加到1.4億元,通過自主開發,先后完成了重大科研成果47項,科技創新項目20余項,獲得國家專利16項,不僅實現了工藝裝備結構和產品結構的升級換代,也讓百年老廠煥發了青春。
前不久,重慶渝北區及四川達州市有關領導在參觀了華新水泥旗下的一些分(子)公司的生產現場后,完全改變了過去對水泥生產企業的看法,紛紛表示歡迎華新水泥到重慶和四川投資辦廠,以促進當地由傳統水泥工業盡快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