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入3億元,新建高標準的小學、初中、高中各一所,這在渭南市教育史上還是首次。黨的十七大以來,渭南市委、市政府將教育發展工程列為全市十大民生工程之首,優先安排規劃,精心組織實施,加快建立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體系,提出到2015年成為中西部地區的教育強市。
近年來,渭南市教育事業在改革和發展中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市各類學校在校學生109萬人,2007年6月,“兩基”工作高質量通過國家評估驗收;高中教育發展取得新突破,全市32所高中被命名為省標準化高中;職業教育、民辦教育發展勢頭良好,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投資13億元實施了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及危險校舍改造,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根本改善。
渭南市委、市政府新一屆領導班子對教育事業發展投入極大精力。市委書記梁鳳民上任后第一個調研題目是全市的基礎教育工作,第二個調研是職業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發展渭南教育的具體意見,決定啟動三賢路小學、渭南實驗中學、渭南中學3所學校的建設。半年來,他和市長徐新榮一起,為教育工作召開協調會、辦公會9次,現場解決問題4次;到省上教育、財政等相關部門爭取建校資金、協商解決建校土地問題6次,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在渭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倡導下,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已成為各級領導的普遍共識,教育擺在了各區縣的重要戰略地位。
在已經開工的三賢路小學工地,施工單位正冒著酷暑加緊施工,校舍全部是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4層樓房,原設計按抗8級地震設防,“5·12”地震后,教育部門增加原投資預算5%,將抗震等級提高到9級;兩所中學前期建設準備工作基本完成,施工單位已進入工地,將于近日開工建設。3所學校按照國家中小學建筑規范,制定了高起點、高規格建設規劃,共占地340畝,可容納學生1萬人,在明年9月1日開始招生,學校校舍將成為渭南市教育的新亮點和標準學校典范。
近年來,渭南市教育事業在改革和發展中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市各類學校在校學生109萬人,2007年6月,“兩基”工作高質量通過國家評估驗收;高中教育發展取得新突破,全市32所高中被命名為省標準化高中;職業教育、民辦教育發展勢頭良好,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投資13億元實施了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及危險校舍改造,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根本改善。
渭南市委、市政府新一屆領導班子對教育事業發展投入極大精力。市委書記梁鳳民上任后第一個調研題目是全市的基礎教育工作,第二個調研是職業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發展渭南教育的具體意見,決定啟動三賢路小學、渭南實驗中學、渭南中學3所學校的建設。半年來,他和市長徐新榮一起,為教育工作召開協調會、辦公會9次,現場解決問題4次;到省上教育、財政等相關部門爭取建校資金、協商解決建校土地問題6次,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在渭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倡導下,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已成為各級領導的普遍共識,教育擺在了各區縣的重要戰略地位。
在已經開工的三賢路小學工地,施工單位正冒著酷暑加緊施工,校舍全部是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4層樓房,原設計按抗8級地震設防,“5·12”地震后,教育部門增加原投資預算5%,將抗震等級提高到9級;兩所中學前期建設準備工作基本完成,施工單位已進入工地,將于近日開工建設。3所學校按照國家中小學建筑規范,制定了高起點、高規格建設規劃,共占地340畝,可容納學生1萬人,在明年9月1日開始招生,學校校舍將成為渭南市教育的新亮點和標準學校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