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墻體材料是節能建筑特別是綠色建筑的基礎材料,其研究、開發和生產必須符合建筑節能的技術要求。隨著建筑節能由現行節能50%向節能65%甚至更高標準的推進,改善和提高新型墻材的保溫隔熱、力學、防水防火等性能顯得尤為重要。另外,針對目前在廣大農村及一些中小城市仍存在磚混結構建筑的市場需求現狀,有戰略眼光的新墻材廠家應該大力開發生產燒結保溫砌塊類產品,以滿足磚混結構建筑按建筑節能要求升級換代的需要;其次,針對大中城市建筑物向高層或超高層發展的實際情況,一些有研發能力的新墻材企業應該積極研制生產適合剪力墻體系外保溫需要的陶質復合保溫掛板類產品,以滿足此類結構形式的建筑節能需求。鑒于以上原因,為了使大家對我國建筑節能的現狀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有所了解,加強建材行業和建筑行業的交流與溝通,并對新型墻材的開發生產有所裨益,我們特刊登此文以供參考。
目前,建筑用能已占到全社會終端能耗的27.5%,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一比例將逐步增加到40%左右。在“十一五”期間,單位GDP產值能耗要下降20%,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測算結果,全社會需實現節約5.6億噸標準煤的目標,其中建筑節能實現1.1億噸標準煤,占總節約量的20%.顯而易見,建筑節能成為全社會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節能減排工作的不斷深入,建筑節能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還將日益凸顯。毫無疑問,建筑節能當前已上升為國家節能減排工作的重點領域,建筑節能任務的完成與否直接關系著國家節能減排總體任務目標的實現與否。因此,從“十五”以來特別是進入“十一五”以后建筑節能工作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支持。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多次對此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筑,下大力氣抓好建筑節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把建筑節能作為十大節能重點工程之一。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對建筑節能工作進行了明確的部署和安排。黨的十七大報告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提出要“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不久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將建筑節能單列一節專門納入,并對新建建筑節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加強政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節能運行管理和改造等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和要求。國務院《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前一階段經過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后正待最后審批,不久就可頒布實施。建設部目前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緊落實上述工作任務和要求。
建筑節能工作的進展情況
(一)新建建筑執行節能設計標準情況有較大進步一是新建建筑已基本上實現按節能設計標準設計,節能建筑的比例不斷提高。截至2006年年底,各地建設項目在設計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為95.7%,與2005年相比,提高了38個百分點。施工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為53.8%,比2005年提高了33個百分點。全國共建成節能建筑面積10.6億平方米,占全國城鎮既有建筑面積比例的7%,其中北方寒冷地區比例為11.3%,夏熱冬冷地區為3.8%,夏熱冬暖地區為2.4%.節能建筑占城鎮建筑總量的比重逐步增加。二是部分省市已提前實施節能65%的設計標準。北京、天津、山東、河南、沈陽、大連等省市已率先執行節能65%的設計標準,河北、甘肅、上海、重慶等省市也準備全面實施節能65%的設計標準。
(一)新建建筑執行節能設計標準情況有較大進步一是新建建筑已基本上實現按節能設計標準設計,節能建筑的比例不斷提高。截至2006年年底,各地建設項目在設計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為95.7%,與2005年相比,提高了38個百分點。施工階段執行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為53.8%,比2005年提高了33個百分點。全國共建成節能建筑面積10.6億平方米,占全國城鎮既有建筑面積比例的7%,其中北方寒冷地區比例為11.3%,夏熱冬冷地區為3.8%,夏熱冬暖地區為2.4%.節能建筑占城鎮建筑總量的比重逐步增加。二是部分省市已提前實施節能65%的設計標準。北京、天津、山東、河南、沈陽、大連等省市已率先執行節能65%的設計標準,河北、甘肅、上海、重慶等省市也準備全面實施節能65%的設計標準。
(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規模化應用勢頭逐步顯現,應用面積不斷擴大全國大部分省市都對本地區可再生能源資源和利用條件進行了調查研究,部分省市還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規劃目標,出臺了推廣應用的標準規范,研發和集成了技術產品,制定了經濟激勵政策,并結合建設部、財政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應用示范工作,組織了本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推廣。截至2006年年底,全國城鎮太陽能光熱應用建筑面積為2.3億平方米,淺層地能熱泵技術應用建筑面積達2650萬平方米。
(三)城鎮供熱體制改革工作穩步推進一是北方地區基本完成采暖費“暗補”變“明補”的省份已占北方采暖地區的60%,其他省份均制定了2007年全面實施改革的計劃。地級以上城市有65%完成了熱費改革。二是各地高度重視低收入群體的采暖保障問題,普遍實施了冬季采暖保障措施,并逐步制度化,有效促進了社會穩定和改革的順利進行。三是各地緊緊圍繞建筑節能主體,開展了供熱計量試點示范,在提高供熱效率、節能降耗、創新管理機制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蘭州市進行了熱計量試點,技術經濟合理,示范性較強。
(四)建筑節能體制機制建設取得明顯進展一是制定了建筑節能規劃,明確了工作目標,全國有28個省市制定了“十一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提出了“十一五”期間建筑節能的目標和思路,制定了工作措施,為推進建筑節能工作明確了方向和重點。二是大部分省市均出臺了地方法規規章,全國有20個省市區出臺了地方法規,28個省市區出臺了政府令,在建筑節能管理機構、制度、責任等方面作了規定。三是建筑節能工作協調機制不斷完善,部分地區成立了建筑節能領導小組,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建設、發改(經貿)、財政、環保、科技等部門參加,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在研究解決體制機制、財政投入、稅費優惠等方面的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新建節能建筑設計文件質量總體水平較好2006年建設部節能專項大檢查共隨機抽查了610個工程建設項目,建筑面積共計1399萬平方米,評價結果為“好”、“中”、“差”的工程項目比例分別是45%、44%、11%,評價為中等以上的項目占89%,表明建設項目建筑節能設計文件整體水平較好。
(六)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年度目標沒有完成建設部確定的建筑節能目標要求,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在“十一五”期間要實現節約3000萬噸標準煤的目標,年度目標為600萬噸標準煤,但從2006年檢查情況來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仍停留在試點示范階段,尚未全面啟動,既定的節能目標沒有完成。通過檢查了解,陜西、遼寧、四川、湖北、福建、青島、沈陽、成都、武漢、深圳等省市建筑節能工作進展較好,建筑節能市場監管成果較好,建筑節能體制機制建設成效明顯。甘肅、黑龍江、江西、廣東、貴州、蘭州、鄭州、寧波、南昌、海口等省市也積極推進建筑節能工作,但與先進地區相比,在政策法規、技術標準、監管力度、管理體制等方面還存在著一定差距。
主要經驗和體會
(一)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建筑節能工作機制各地建設主管部門基本都成立了以部門領導為組長,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及技術人員為成員的建筑節能工作領導小組,強化了建設主管部門各相關處室間協作配合。部分省市還成立了分管副省長、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發改、財政、稅務、環境等相關部門參加的建筑節能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加強了建設主管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間的相互協調,形成了各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局面。全國有15個省市將墻體材料革新工作和建筑節能工作統一交由建設部門負責管理,以墻改為抓手推行建筑節能,落實了人員編制和機構,充分發揮墻改基金的調控作用,墻改與建筑節能工作共同推進,效果明顯。依托建筑科學研究機構、科技發展中心、勘察設計協會、土木協會、大專院校等行業學(協)會、科研院校的作用,開展了一系列有成效的工作。
(一)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建筑節能工作機制各地建設主管部門基本都成立了以部門領導為組長,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及技術人員為成員的建筑節能工作領導小組,強化了建設主管部門各相關處室間協作配合。部分省市還成立了分管副省長、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發改、財政、稅務、環境等相關部門參加的建筑節能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加強了建設主管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間的相互協調,形成了各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局面。全國有15個省市將墻體材料革新工作和建筑節能工作統一交由建設部門負責管理,以墻改為抓手推行建筑節能,落實了人員編制和機構,充分發揮墻改基金的調控作用,墻改與建筑節能工作共同推進,效果明顯。依托建筑科學研究機構、科技發展中心、勘察設計協會、土木協會、大專院校等行業學(協)會、科研院校的作用,開展了一系列有成效的工作。
(二)必須注重建筑節能法規及配套政策體系建設在推進建筑節能工作中,許多地方和部門更加意識到通過法規及配套政策體系建設明確相關政府部門的職責、建立各項建筑節能管理制度及處罰措施,促使建筑節能工作走向規范化和法制化的重要性,并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各地在制定建筑節能“十一五”專項規劃的基礎上,一些省市出臺了建筑節能的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如陜西省人大常委會頒布了《建筑節能管理條例》。
(三)必須加強建筑工程建設全過程中的建筑節能監管各地普遍重視將建筑節能從立項、規劃、設計、圖審、監理、質監、竣工驗收等全過程的監管。一些地方對建筑節能全過程實行閉合跟蹤管理,注重對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執行的全過程控制。同時,各地基本都組織開展了建筑節能專項檢查,安徽、湖北等省通過采取對違規工程進行停工整頓,加大了執法力度,各地共發放執法告知書300多份,在社會上掀起了“節能風暴”。
(四)必須加強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制定和技術規程的研究開發推廣工作各地都注意建立建筑節能技術標準體系,編制與建筑節能地方標準相配套的設計、施工、驗收技術規程,與建筑節能地方標準相配套的節點構造等標準圖集,建筑節能材料、設備、產品的工程應用標準圖集等,為建筑節能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技術依據和操作指南。各地結合本地實際,結合國家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工作的貫徹實施,開展了大量工作。如貴州省作為能源和鋁工業、磷化工業大省,每年排放工業廢棄物上千萬噸,建設部門組織了磷石膏砌塊、各種粉煤灰輕質砌塊、頁巖空心砌塊、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塊、秸稈空心墻板等墻體材料的開發生產,既滿足了市場需求,也有利于節能利廢。
(五)必須結合本地實際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創新工作渠道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結合建設部、財政部共同推進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工作,北京、遼寧、四川、陜西、山東、湖北、深圳、成都等地充分調研本地資源,積極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劃,明確了目標和工作思路,出臺了鼓勵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政策措施。部分省市還爭取到財政專門撥款,用于支持建筑用可再生能源研發、集成和應用,對推動工作非常有效。目前,財政部與建設部確定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應用的第二批項目也已在網上公示,不久即可頒布實施。這次的項目分布在全國19個省市,規模擴大,示范的效應也會相應增大。
(六)必須注重宣傳培訓,提高節能意識和加強建筑節能能力建設在公共宣傳方面,各地注重利用各種媒體,通過組織專題節目、知識競賽、公益廣告、設置專欄以及宣貫會、推介會、現場展示、發放宣傳冊等方式,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建筑節能公共宣傳活動,廣泛宣傳建筑節能的重要意義和推進建筑節能的相關政策、管理措施、科普知識等內容,提高了全社會的節能意識,促進形成和提高了節能建筑的市場需求量。如重慶市組織了大型的建筑節能知識競賽,對最終獲勝者給予一套節能住宅的獎勵,宣傳效果非常明顯。與此同時,各地加強了建筑節能的組織培訓工作,對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設計單位、施工圖審查機構、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質量監督機構和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相關人員進行了多輪建筑節能培訓,培養了一大批熟悉建筑節能政策、技術標準的管理和工程技術人員,為建筑節能工作提供了能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