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動能。由于地面各處受太陽輻照后氣溫變化不同和空氣中水蒸氣的瑞典奧蘭島的風車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氣壓的差異,在水平方向高壓空氣向低壓地區流動,即形成風。風能資源決定于風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風能年累積小時數。風能密度是單位迎風面積可獲得的風的功率,與風速的三次方和空氣密度成正比關系。據估算,全世界的風能總量約1300億千瓦,中國的風能總量約16億千瓦。風能資源受地形的影響較大,世界風能資源多集中在沿海和開闊大陸的收縮地帶,如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沿岸和北歐一些國家,中國的東南沿海、內蒙古、新疆和甘肅一帶風能資源也很豐富。中國東南沿海及附近島嶼的風能密度可達300瓦/米2以上,3~20米/秒風速年累計超過6000小時。內陸風能資源最好的區域,沿內蒙古至 新疆一帶,風能密度也在200~300W/m2,3~20米/秒風速年累計5000~6000小時。
為了更好地利用中國豐富的風能資源,近期三一集團特地在上海籌劃了“新事業總部”,落戶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川沙鎮的工業園區,內部要成立一個“研究院”,主要從事風力發電設備的研發,預計研發人員將超過300名,未來再逐步完善生產、銷售團隊的組建。在組織職能上,與已在該地落戶的三一科技公司屬平行單位。
為了更好地吸引電氣、液壓、力學、材料學、飛行器設計等相關專業的人才,使新事業發展部更快步入新能源開發領域。近一個月來“新事業發展部”的招聘會正風風火火地開展著,向文波更親臨校園進行招聘宣講。據了解,此次招聘人員全部需要重點大學的碩士以上學歷,這也是新事業部選擇上海的原因——這里的高端人才更為密集。
國家高度重視風能資源領域的開發,2006年實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中,已允許多種投資主體進入可再生能源領域。國家發改委公布的《關于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也強調,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滿這個數字的風電場不允許建設。今年6月7日,國務院原則通過《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首次提出了可再生能源生產的配額制。
一時間,國內不少企業開始進軍風電制造領域,國外風電設備制造商也紛紛進入國內設廠。天相投顧分析師高靖瑜介紹,目前,國內外的技術水平還存在相當的差距,國內進入風電設備領域的上市公司較多,但在市場需求集中的兆瓦級別產品上,多數公司仍處于開發階段。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茅仲文也表示,目前我國1.5兆瓦以下的風電設備做到了全部國產化,但高端設備技術大多掌握在外方手中,在去年,我國風電設備市場60%的需求仍由進口產品滿足。
三一方面認為,國內在工程機械領域已涌現出不少成熟企業,而風電設備尚處開拓期,先進入者可以搶占資源,在未來贏得更多話語權。“這不是轉型,只是增加項目,我們未來主要產品還是工程機械,”該負責人表示,“這個項目成規模約要三至五年時間,我們同時也會注重其他項目的均衡發展。”
在三一集團的各個事業部都配備有研發團隊,每年各事業部投資在研發上的金額占總產值的5%-8%左右。“三一在機械行業有豐富的經驗,之所以做這么大的投資,看準的就是自身技術的積累,我們會努力促進風機技術向容量更大、性能更穩定、風能利用率更高的方向改進。”
與此同時,三一重工也在加緊主業的擴張步伐,分別投資6000萬美元在印度、美國投資建設工程機械研發制造基地,并希望通過在美基地輻射加拿大、墨西哥市場,下一步還將在比利時等國投資建廠。
目前,三一集團的主業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已達55.6%,在穩固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在尋找新的突破。2006年實現出口4.77億元,而今年上半年已出口達5.11億元。 據了解,三一集團今年將拿出利潤的近1/3投入新事業部,由此也可以看出三一集團對新事業部發展的重視。讓我們一同期待新事業部在風能領域大顯身手,共同關注三一集團對我國風能資源的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