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南水北調蓄水臨近文物搶救不及三分之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9-1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和訊網  作者:新京報
核心提示:南水北調蓄水臨近文物搶救不及三分之一

      夏代的城址、戰國的楚墓、西漢的陶器……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鑲嵌在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中上游兩岸的一處處古代文明遺存,串起了一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上馬,庫區即將淹沒。

  文物發掘不到三分之一

  2007年7月9日,隨著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第一倉混凝土到頂,距2010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大壩蓄水只剩下不到3年時間。根據總體規劃要求,南水北調中線庫區文物保護工程共涉及文物點247處,考古發掘工作量33.3萬平方米。湖北省考古所副所長李桃元說:“單單一個丹江口市均縣鎮,古墓葬就數以萬計,以春秋戰國、兩漢和六朝的尤為集中。整個庫區文物發掘保護工作任務之重、時間之緊超乎想像?!?/FONT>

  據介紹,由于規劃、經費等原因,目前庫區文物保護工作完成不到任務量的三分之一。

  庫區難以打擊盜墓分子

  在千年文明大搶救行動中,一些不法分子盜墓猖獗。

  深入庫區,一些古墓被盜掘后的慘狀令人扼腕:古墓盜洞周圍的黃土上,散落著墓中主人的骨骸和破損的衣片。被盜墓分子棄置的破碎陶片上,精美的紋飾依稀可辨。

  丹江口市文物局局長殷進說,現代盜墓分子盜墓工具甚至比考古人員的發掘工具還要先進,且盜墓不同于考古發掘講究嚴格的程序,破壞性極大。目前,由于庫區地廣人稀,再加上資金和人員等問題,很難對盜墓分子形成有效打擊。

  文物價值超過三峽庫區

  殷進介紹說,公元前20世紀至公元10世紀以前,我國政治中心一直位于以西安、洛陽為中心的關中和伊洛地區,這一地區與華東、華南的聯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漢江和丹江進行,各種不同的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丹江口庫區的文化遺存對研究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以及中華文明的進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桃元說,從目前的發掘進度看,南水北調中線庫區文物無論從數量,還是從質量而言,其價值遠遠超過三峽庫區。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