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閩]中鐵建給海底隧道穿上安全“金鐘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8-1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中國路面機械網  作者:中國路面機械網
核心提示:[閩]中鐵建給海底隧道穿上安全“金鐘罩”

      中國鐵建二十二局集團在我國第一條海底隧道——廈門翔安海底隧道施工中,運用科學的利器把海底隧道施工布成一個防護網縱橫交織的“金鐘罩”,自2005年9月開工以來,實現全過程安全無事故。

      該集團承擔的廈門翔安海底隧道A3標段是4個標段中地質條件最復雜、技術含量最高、安全風險最高、投資量最大的標段。它包括左線行車隧道和服務隧道的出口段,其中含左線隧道2.885公里,服務隧道2.890公里。工程地質條件在世界同類海底隧道中最復雜,已探明隧道穿越海域段多處風化深槽(囊),在翔安端淺灘穿越近500米的富水(與海水相連)砂層,規模之大世界罕見。隧道穿越陸域和淺灘段全是砂層和強風化花崗巖,占隧道總長度的一半以上,開挖后自穩能力差、承載能力低,遇水軟化,易發生涌泥、涌砂、坍塌。此外,行車洞開挖斷面達170平方米,居世界海底隧道建設之最。汪洋大海就在頭頂,在海底下的地層中掘進,施工過程危機四伏。富水砂層是疏松的透水管道,和大海緊緊相連,一直通向隧道通過的地層斷面。風化槽(囊)就像漏斗,也把管道伸到隧道斷面上。 

     中鐵二十二局集團黨委副書記、工學博士郭衍敬兼任項目部經理,他提出“安全是靈魂”,把“安全第一”作為海底隧道施工的首要管理理念,給海底隧道穿上了安全的“金鐘罩”。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的幫助指導下,采用并改進了傳統CRD工法,用鋼拱架將隧道斷面分為4個小斷面,施工中習稱一、二、三、四分部,自上而下步步為營,鋼拱架分塊成環,挖和初期支護同步施工,確保了安全,使工程推進穩中求快。在地質預報方面,TSP超前地質預報,分析預報前方100~200米的圍巖狀況;地質雷達預報前方20米左右的圍巖狀況,長短結合,密切監控前方圍巖狀況;紅外線探水可探測前方圍巖含水情況。著名地質專家、石家莊鐵道學院教授劉志剛親自帶領他的兩個研究生擔綱此項工作,他們還每天到隧道掌子面做“地質素描”,記錄、分析圍巖變化情況;項目部購置3臺地質鉆機,采用超前水平鉆孔,向前方取芯勘探,可以很直觀地了解前方50~60米的地質狀況; 用RPD-150C全液壓旋轉沖擊多功能地質鉆機探測前方150米的地質狀況;每天進行圍巖監控量測,隨時掌握圍巖變形、沉降情況,以便及時采取措施;在富水砂層段,從地面挖槽后灌注混凝土連續墻,把砂層包圍切斷后,抽走里面的水,等于把輸水管道打了一個死結,使其再也無法通過。這就大大改善了隧道內的施工環境,降低了風險。

     項目部構筑了五大安全系統:一是遠程監控系統。建設單位在隧道內裝了攝像頭,坐在會議室里,就可以遠程監控隧道內的施工情況,隧道內工人的施工狀態、隧道有無異常情況盡收眼底;二是安全指示系統。一進項目部,首先看到的就是樹立在路旁的施工安全指示牌,上下兩排各四個色燈指示安全狀態,藍燈表示正常待命狀態,黃燈表示進入隧道施工預警狀態,橙燈表示進入異常地段境界狀態,紅色表示災害事件的應急狀態。針對幾種狀態,都有明確的應對措施和處置方案。三是洞內通訊系統。隧道內裝有通訊信號收集擴大器,工人們即便在隧道最深處,手機仍可以正常接打。四是安全預警系統。洞內裝有警報器,遇到險情拉響警報,立刻可進入搶險狀態。五是電子跟蹤系統。為每個施工人員制作電子標簽,標簽放置在安全帽內部頂端,人員進洞時洞口的儀器自動掃描到電子信息,洞口值班室可以從電腦上監控、掌握進洞人員情況。

      日前,A3標段已經安全通過富水砂層,實現了海底隧道施工中關鍵性的穿越。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