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針對建筑節能再次出文,以市政府名義發布《南京市民用建筑及配套節能產品節能性能評估實施辦法》。同期,南京市建工局已經對不節能的新建建筑動刀:首期就下發了26份節能整改書。
日前,南京市在國內率先要求開發商將“節能指標”進行公示。同時,無論開發商選用什么工藝與材料,所建房屋必須達到50%的節能標準,按照南京氣候條件,全年平均耗能62千瓦時/平方米左右。為此,開發商必須要將獲準開工建設前經審查合格的施工圖,按照節能設計詳細列表掛在顯眼位置。
“這又是一個很難規范的政策,因為所公示的指標,和購房之后的真實情況未必會貼合。”南京一位當地開發商對本報記者表示。關于政府在政策上加大執行力度的做法,這位開發商認為,政府在處罰上的力度明顯大于獎勵,這種做法并不利于讓開發商自覺地執行節能標準。
尷尬的政策
又是公示,又是罰款。南京市正在通過多種途徑以充分實現建筑節能,但是依然有“落網之魚”。
所謂建筑節能公示,就是將開發商獲準開工建設前經審查合格的施工圖,按照節能設計詳細列表掛在醒目位置。具體包括屋面和墻體隔熱保溫、外門窗性能、遮陽、暖氣通水以及空調電氣等節能措施。
無論開發商選用什么新工藝、新材料,所建房屋必須達到50%節能標準。根據南京市建委的規定,在公示的時候盡量用一些直觀的表述,例如墻體是否貼了保溫材料,以及窗戶是否是中空等。記者了解到,類似的公示表要接受南京市建委的臨時抽查,并同時啟動全民監督。
根據南京市建工局所公布的建筑節能專項檢查,在對2005年1月1日后開工的住宅項目和2005年7月1日后開工的公共建筑檢查之后,發現抽查的45項建筑中,八成建筑在建設環節能做到基本節能,另外約兩成建筑不能達到節能標準。南京市建工局發出了26份技術整改通知單。
類似的檢查仍在繼續。記者通過南京市墻體革新與建筑節能管理辦公室了解到:此次政策的制定,是按照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建設標準,測算其基準能耗。而最新的要求,就是在該標準之上再節能50%。
對南京市政府來說,已經并非第一次在政策層面對建筑節能提出要求。根據南京市政府去年底下發的《關于加強南京市建筑節能工作的意見》,對建房不節能者,最高罰款將超100萬元。
按照規定:如果開發商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明示或者暗示施工方面降低節能標準,將被處以20萬元以上、50萬元以內的罰款;如果設計不達標,將被處以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內的罰款;施工單位如果在施工過程中不達標,將被處以合同造價2%的罰款,按照目前南京樓盤的施工規模,罰款很容易就達百萬元以上。而監理單位如果在節能標準監理過程中失職,將被處以50萬元的重罰。
“這一政策本身依然有空子可鉆。因為建筑在建成交房之后,購房者還是很難按照現行法規來追溯開發商的責任。一個保險的辦法,就是購房者必須趕在建筑通過驗收之前,對樓盤進行專業測評,才有可能讓政策的實施真正到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開發商對本報記者分析說。
能否做到有賞有罰?
半個月前,南京一位開發商收到北京中鼎恒業科技有限公司的介紹材料。根據介紹,在對現有電路進行改造,通過“節電器”進行電路的優化處理之后,可以使中央空調系統最高有一個40%以上的節電效果。
該公司工程部門第一個念頭就是查閱當前的政策,當發現政府并沒有在政策中規定開發商要采用節電器材來最大程度減少耗電時,該公司最終決定放棄這大約十幾萬的投資。雖然這些投入大約只相當于1年所節省的電費。
“最終我們的電費都分攤到每一家業主,所以公司即使投入了節電器,其投資收益也無法體現。”類似的情況,北京中鼎恒業還遇到過很多。
“凡是涉及到后期投資的,往往開發商都會不感興趣。因為現在很多建筑的電費都是由業主支付,所以開發商并沒有主動性進行電路改造方面的投資。而類似于浙江這樣的省市,往往每家大型物業都會在建成初期就安裝節電設備,就是因為他們的政府部門有類似的賞罰政策。”該公司一位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正在推廣建筑節能的仲量聯行也表述了同樣的觀點。雖然已經多次與幾十家業主進行溝通,但是只要涉及到“后續投資”,節電節能的推廣就會受到阻力。而更多的大廈能夠接受的,就是不需要再投入的“節紙”、“節水”等,這些往往是通過軟性管理方面可以解決的。
例如7月底,包括上海信息大樓在內的31幢商務樓宇,開展了名為陸家嘴( 29.94,0.00,0.00%)樓宇白領“涼裝日”活動。有超過10萬的白領響應此次倡議,脫掉西裝,穿短袖上班。記者了解到,在金茂大廈,空調上調2℃,按照運行12小時估算,一天可節約1萬多度電。
“類似的活動雖然可以直接節省電費,但是并不是持久的解決方案。對于開發商來說,只有處罰,沒有獎勵,開發商就不會有積極性進行不能產生收益的投資。如果調動不起投資人的主動性,建筑節能難以更大地發揮成效。”一位開發商對本報記者表示。
記者通過仲量聯行了解到,目前,在歐洲,減少碳排放量、污水排放都可以抵稅,或者直接有獎勵返回。這種對于企業投資的額外獎勵在很多國家都有所實行。
之前,南京市政府每年都會從工業發展基金中拿出幾百萬的獎勵,鼓勵企業開展節能工作。從去年開始,該市還建立了1000萬元的節能獎勵資金,用于對節能項目的補助和節能效果的獎勵。“但是,作為開發商,即使我們有投資,也沒有相關的獎勵。”一位開發商對記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