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節能是指在民用建筑的建設、改造、使用過程中,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和技術規范的要求,在保證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內熱舒適的前提下,在城市和小區規劃、建筑單體設計中,采取自然通風、提高建筑圍護結構(通常指外墻、屋面、外門窗和樓板)的隔熱性能、使用高能效比的用能產品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活動。
建筑節能工作是跨國界、跨民族和全人類共同面對的主題,直接關系到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關系到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大局,正在受到各國政府高層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同在一方熱土,共創美好家園。為了讓我們以及后代的家園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讓我們都對建筑節能多一分了解、加深一分認識。
建筑節能托起綠色建筑之都
確保新建建筑符合節能標準的措施——
根據《深圳經濟特區建筑節能條例》規定,通過如下措施,確保新建建筑符合建筑節能標準:
一、設計單位進行節能設計;
二、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機構進行建筑節能施工圖專項審查;
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審查合格的施工圖設計文件進行抽查,發現不符合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和技術規范的,不予頒發施工許可證;
四、實行專項驗收。建筑工程竣工后,建設單位須向主管部門申請建筑節能專項驗收;
五、建筑節能專項驗收合格的,由主管部門頒發建筑節能專項驗收合格證明文件;驗收不合格的,主管部門不予辦理竣工驗收備案手續。
如何申報建筑節能專項驗收——
(一)申請人在深圳建設信息網(http://www.szjs.gov.cn)下載或到深圳市建設局業務辦理中心領取申請表,備齊申請資料,按項目報建的管理權限,在組織竣工驗收五日前向市(區)建設局申請建筑節能專項驗收;
(二)市(區)建設局收文后出具受理回執;
(三)建筑節能專項驗收與竣工驗收同步進行;
(四)市(區)建設局簽發《深圳市民用建筑節能專項驗收意見書》。
政府資金支持推動建筑節能——
目前的鼓勵有:一是深圳市的“墻改基金”,可對節能65%以上的示范項目、太陽能應用示范、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補貼;二是國家財政,可對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水源熱泵等)建筑應用示范補貼;三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筑節能條例》已確立了“建筑節能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建筑節能科研、推廣應用、示范等。
技術體系平臺支撐建筑節能基礎
綠色建筑六大亮點——
節能:綠色建筑通過合理設計建筑形體、朝向、遮陽方式和窗墻面積比,充分利用自然通風,采用節能圍護結構與高效環境維持設備,并在經濟適宜的條件下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能源綜合利用效率。
節地:綠色建筑通過選擇合適的開發定位,合理規劃場地,開發地下空間,共享社區資源等措施節約土地。
節水:綠色建筑通過綜合利用各種水資源,特別是非傳統水資源,如雨水、生活污水等中水回收、海水及空調冷凝水等,采用節水型器具和設備,減少水資源的消耗。
節材:綠色建筑倡導擯棄奢華,采用簡約的建筑外形結構,選用資源消耗與環境影響小的建筑材料與結構體系,減少對環境資源的消耗。
室內外環境:綠色建筑尊重場地的原生態特征與人文脈絡,倡導通過本土和適宜的技術措施提高室內外聲、光、熱、風環境與空氣品質,減少不合理的建筑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使建筑與自然以及周邊社會環境和諧相處。
高效運營管理:綠色建筑強調通過規范、高效的管理實現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專業技術措施打造綠色建筑——
■門窗節能系統
門窗是居住者與室外自然環境溝通、交融的主要通道,其節能潛力最大。采用節能材料或者節能措施的門窗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室內能耗。
1、低輻射(Low-E)玻璃(阻止熱輻射的穿透,減小夏季空調負荷)
2、中空玻璃(隔熱性能比較好,有利于節能)
3、活動外遮陽裝置(有利于夏季遮陽和冬季采光)
4、通風窗(保證室內自然通風)
5、太陽能板遮陽裝置(太陽能技術與遮陽設備的結合)
6、內遮陽(以百葉、窗簾達到遮陽、節能)
7、反光板遮陽裝置(在遮陽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線)
8、智能窗(如光學變色材料、熱變色材料等)
■墻體節能系統措施
通過采用節能墻體材料或節能措施,大大提高建筑墻體的保溫隔熱性能,減少建筑能耗。
1、加氣混凝土砌塊(體積密度小,保溫效能高)
2、外保溫墻體(保護主體結構、改善室內熱環境質量且不占室內面積)
3、節能涂料(反射太陽光熱能,阻隔熱傳導,使建筑冬暖夏涼)
4、太陽能板外墻(太陽能技術與外墻的結合)
5、麥秸墻板(為代替木材和輕質墻板的綠色建材)
6、再生混凝土墻體(變廢為寶,使用廢棄混凝土塊代替天然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
■節地系統
采取屋頂綠化、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等措施,達到充分利用場地,節約土地的目標。
1、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如地鐵、地下商業街、地下倉庫等)
2、控制人均居住用地指標(如低層不高于43平方米、多層不高于28平方米、中高層不高于24平方米、高層不高于15平方米)
3、廢棄場地的再利用
■節水系統
通過采用節水型器具和設備,以及回用水系統(如中水沖廁系統、雨水綠化灌溉系統等)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和高效利用。
1、節水型器具(如節水型水龍頭、節水型大便器、節水型小便器、節水型淋浴器等)
2、節水型設備(如變頻泵、節水型洗衣機、節水型洗碗機等)
3、中水利用系統(生活污水處理達到國家標準后,回用沖廁)
4、雨水利用系統(收集處理利用雨水進行綠化、灌溉、澆灑道路和補充水景等)
5、冷凝水利用系統(收集空調冷凝水,處理達標后用于補充景觀水體等)
6、海水利用系統(利用海水進行沖廁等)
■人工濕地系統
人工建造的、可控制和工程化的進行廢水處理的濕地系統,一般由人工基質和生長在其上的水生植物(如蘆葦、香蒲等)組成。當污水通過系統時,其中污染物質和營養物質被系統吸收、轉化或分解,從而使水質得到凈化。
1、生活污水深度處理2、湖泊水體循環凈化及生態維護3、河流水體達標處理及生態維護
■中水系統
利用MBR法、接觸氧化法、人工濕地法等,將生活污水經過適當處理并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后,回用于沖廁、洗汽、綠化等用途的非飲用水。
■雨水利用系統
收集建筑屋面雨水、路面雨水,利用人工濕地法、人工土壤濾池法等處理后作為多種用途的非飲用水,同時通過地面滲透、回灌補充地下水及地面水源。
■屋面綜合利用
1、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發電、供暖與供熱水、制冷等;風能發電等)
2、實現自然通風(如采用通風塔、循環拔風洞系統等,提高室內環境質量。)
3、種植屋面(實現節地,提高室外環境質量,充分利用降落到屋面的雨水,起到遮陽、降低能耗的作用)
4、充分利用自然光(可采用自然光調控設施,如采用反光板、反光鏡、集光裝置等,改善室內的自然光分布,既可節能,又可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建筑空間)
■自然通風利用
利用室外的風壓作用和室內的熱壓作用形成自然通風,降低建筑物能耗,改善室內空氣品質,提高室內人員舒適度。
技術服務為實現節能建筑保駕護航——
傳統的設計和施工等單位大多都沒有從事建筑節能的經驗和實力,無法提供合格的節能設計。我們可以找專業咨詢公司做優化節能設計,用比較少的投入來滿足標準要求。相關咨詢業務主要包括:建筑節能模擬與優化設計;通風模擬;采光、日照模擬;噪聲模擬;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地熱能)技術方案可行性研究;節水技術應用(中水利用、雨水回收);室內環境質量控制解決方案;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解決方案;綠色建筑設計咨詢及申報等。
設計院也可以通過咨詢公司的建議來做節能設計,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數字模擬分析。如深圳市建筑科學研究院以科學的前瞻性,為設計單位和房地產公司提供最前端的綠色建筑節能咨詢服務,為老百姓設計最節能、最環保、最宜居的住房。變事后調整為事先指導,提前發現問題、提前解決問題,通過規劃與設計階段的集成化、精細化設計,同時采用適宜的新技術實現綠色建筑的最終目標。
公共技術平臺服務節能——
深圳市建筑節能重點實驗室、深圳市節能檢測評價中心致力于為政府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為業界提供綠色建筑咨詢和指導。
“深圳市建筑節能重點實驗室”是夏熱冬暖地區(包括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四省區)第一個建筑節能公共技術平臺,作為檢測內容最全、開展時間最長、檢測項目最多的建筑節能實驗室,具備了現階段建筑節能標準要求的部品和系統實驗檢測能力。
“深圳市節能檢測評價中心”采取政府資助-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是聯結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第三方機構,也是為政府更準確地掌握和了解深圳市能源利用狀況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的公共技術平臺。
太陽能利用與建筑融為一體——
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節能技術、節能產品與建筑物融為一體,是節能技術的努力方向。太陽能與建筑結構結合,充分利用建筑外立面與頂層,最大化利用太陽能;不僅不會對建筑結構及材料的使用壽命造成破壞,也不影響建筑的外觀效果。同時太陽能系統安全可靠、性能穩定,具有高耐久度,與建筑結合可實現標準化、模塊化、數字化,進而確保熱水高舒適度,并降低運營與維護費用。
法規技術標準力保建筑節能——
2006年11月1日頒布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筑節能條例》將建筑節能納入法制框架,是全國首部建筑節能法規。
法規包括:《深圳經濟特區建筑節能條例》;《深圳市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地方標準包括:《深圳市居住建筑節能設計規范》;《深圳市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實施細則》。
國家標準包括:《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建筑照明設計標準》;《民用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應用技術規范》;《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建筑外窗保溫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建筑幕墻物理性能分級》;《建筑外窗氣密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砌體工程質量驗收規范》;《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建筑給水排水與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程》;《建筑節能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建筑節能讓百姓生活更舒適更精彩
市民也來做節能專家——
普通市民即使沒有專業的知識背景,也可以通過以下一些簡單易行的手段,對建筑“望、聞、問、切”,來識別節能建筑。
(1)感受小區通風是否良好,是否有悶熱的感覺;
(2)看看建筑是否有不利于節能的大面積朝西或朝東的外窗;
(3)看看建筑外墻顏色是否為淺色;
(4)看看樓梯間等公共空間是否留有氣流通道;
(5)看看室內空間布局是否合理,外窗與陽臺門可開啟的面積大不大,開窗后是否有宜人的徐徐微風;
(6)感受一下房間內是否很熱,節能住宅的保溫隔熱措施會使居住熱舒適度大大提高;
(7)感受一下關窗后室內是否很吵;
(8)詢問或查看外窗玻璃是否為節能玻璃;
(9)感受房間明暗,采光不好會增加照明能耗;
(10)詢問或查看電梯是否為節能電梯;(11)查看家用電器是否有能耗標識;(12)看看室外空調機能否有效散熱;
(13)看看電費單,是考察建筑是否節能最簡單的方法。
付出回報孰重孰輕——
買套房子并非易事,再高標準入住節能建筑,是意味著“成本承受不來”,還是“生活從此更加輕松”?
建造節能建筑,建造成本會有所增加,但住房全壽命周期的總成本(包括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則不會增加,反而減少。在建筑節能工作剛剛開始時,節能相關產品還沒有形成規模化、產業化,早期成本較高,一旦市場化、普及化后,價格就會降下來。根據最新的實踐結果顯示,與一般住宅相比,節能建筑初次增加的成本在2~4年內能收回,在4年以后的幾十年,將長期節約使用費用。
在節能的建筑里,室內熱舒適性得到顯著改善:夏季相對陰涼與通風,冬季不會有強烈的寒冷感。所以說,節能建筑不會增加負擔,而且可以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
清涼度夏電費不愁——
柴米油鹽醬醋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炎炎夏日,空調成了電費支出的關鍵。其實,只要方法得當,舒適生活也可以與高額電費單絕緣。
減少空調費用首先是要選用節能建筑,其次在空調的選型、安裝、使用等方面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空調的選型。首先空調功率大小要與房間面積匹配;其次是應選用高能效比的產品,即選用“能效標識”3級以下的;再者是選用變頻的產品。
二是空調的安裝。室內機的安裝位置不宜過低,避免冷風直送向人體;若房間狹長,必須把室內機安裝在房間內較窄的墻上,保證整個室內氣流順暢。室外機的布置應安裝在通風良好、前后無阻擋的地方,有利于風機工作時抽風與排風順暢,增加換熱效果。
三是空調的使用。在開啟空調之前確認門窗均已關閉;啟動空調時,將控制溫度調低、風速調高,使室內空氣溫度快速降下來;待溫度降下來后將空調控制溫度調整至26度左右,即舒適又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