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筑建材業市場管理總站 柳亞東 沈明
1 建材系統集成供應概況
當今社會,已進入以服務為特征的新經濟時代,企業經營方式和組織方式也在尋求新的突破,由原來單純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轉變為追求價值最大化,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以全方位、全過程和整體解決方案來滿足用戶高標準服務的需要。隨著現代服務業的興起,現代制造業越來越注重向產業鏈下游延伸,融合二、三產業的生產性服務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出現了系統集成供應商,它標志著整個社會經濟向現代“服務經濟”邁進了一大步。
1.1建材系統集成供應的目的意義
為增強本市建材行業自主創新和綜合競爭能力,培育服務經濟大企業(集團),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產業結構調整,構建建材系統集成供應體系,市政府研究決定,成立上海市新型建材系統集成供應協調推進聯席會議及其辦公室。上海建筑市場實施融合二、三產業為一體的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總承包商、總集成供應商的運作模式,是適應上海“形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基本框架,取得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階段_性進展”的發展目標的需要,也符合產業升級,國有大企業(集團)轉型的要求:通過實施建筑材料的集成供應,對項目提供增值服務,不但能確保建材的質量,合理配送物資,降低供應成本.便捷高效,有利于新材料推廣,而且還能規范建材市場.限制商業賄賂和商業腐敗的發生。
1.2 國內外集成供應的情況
“集成供應”(I/S Integration Supply)作為一種新型的供應(采購)模式,首先出現于90年代,國際供應鏈協會(SCC)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實施有效的供應鏈,實現從職能管理到流程管理的轉變,于1996年開發了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SCOR 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該模型適合于不同工業領域的供應鏈運作參考,其手段是通過建立供應商之間的聯盟,以及供應商與客戶之間長期、穩定的伙伴關系,更好地實現供應鏈管理的目標—節約供應鏈上的總成本,以及提高客戶服務水平。集成供應可以包括供應鏈中從最初的制造商到最終用戶的伙伴關系。通常,集成供應商承擔計劃、采購、收貨、儲存、庫存管理和配送的責任。究其實質,集成供應是為降低供應鏈成本而在供應商與用戶之問建立的一種聯盟。集成供應形式很多,方法各異。如美國歐文斯科寧以屋面材料和屋面系統解決方案進入市場,以其不斷創新的技術和集成供應形式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德國歐倍德公司為開發中國市場,成立了由30多家供應商組成的“歐倍德中國同盟”,并不斷放大這種“聚合體”效應;組建歐倍德中國供貨商體系,并規定該體系與歐洲連鎖店相聯;歐倍德有一套采購產品的標準,嚴格質量管理;目前正在中國成立全球采購和物流中心。
寶鋼重大工程材料供應服務中心,依托寶鋼的人才、產品、信譽、資金、技術和管理等優勢,組織寶鋼集團下屬的各家鋼鐵設計、制造、貿易、施工以及研發企業,統一承接國內外各類重大工程的材料供應及服務業務。其所屬各成員單位生產的多種材料,已被廣泛用于國家重點工程,建立了覆蓋國內外的服務營銷網絡,有針對性地組織集團內部各企業的科研力量,對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進行科研攻關,能為各類工程項目提供從設計、材料供應、加工制作、施工安裝到竣工交付使用的全過程服務,并成立了加工配送中心。寶鋼下屬的財務公司、華寶信托和聯合證券等金融企業能為重大工程項目提供金融支持服務。另外,寶鋼還聯合14家國內鋼鐵企業代表集聚北京,力爭在奧運項目鋼材市場中取得更大份額。
1.3 上海建材供應現狀
上海每年大規模的工程建設,需要用大量的建筑材料。目前建材供應情況,一是結構性材料主要依托周邊省市,功能性材料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外省市,現有物流模式處于各自為政、自然形成的基本階段,缺乏科學的組織和協調,管理成本較高。2005年,本市建筑用鋼筋900萬噸、水泥2600萬噸,其中三分之二來自外省市;建筑砂石料8000萬噸,幾乎全部來自蘇浙皖地區;墻體材料95億塊(折標磚),外省市供應近六成;商品混凝土5000萬立方米,雖然全部由本市生產,但其使用的原材料主要來自外省市。巨大的需求用量及遠距離輸送供應,提出了物流優化和供應鏈管理的需求。二是建材供需矛盾突出,競爭激烈,市場需要凈化。建筑用鋼材供過于求,2005年螺紋鋼筋價格每噸2900元,比2004年下降20%;商品混凝土年生產能力近1億立方米,C30全年平均價格每立方米270元,比2004年下降13%;水泥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出現了基本無利運行的局面。由于市場約束機制不健全,竟相壓價等惡性競爭行為已經成為一些企業爭取生存空間的常用手段。激烈競爭及生產企業的微利運行,加之部分經營者質量意識淡薄,拖欠款行為的影響,使市場出現產品良莠不齊和質量分化現象。為了保證建設工程的安全和質量,凈化市場和規范行為是建材供應商和建材使用方的共同需求,也是賦予建材集成供應的重要功能。三是生產使用環節脫節,責任主體需要歸一化。目前,材料供應和使用兩個領域之間游離著大量中間供應商,環節繁多,渠道復雜。而現有管理條塊分割的局限性,當生產和流通領域供應商的違規行為,尤其是質量違規行為,具體表現到使用領域時,往往難以追究和處理。為了維護市場秩序,保護合法經營,懲治違規行為,必須進一步明確各方責任,尤其是要尋找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兩者責任主體歸并的合理途徑,而集成供應提供了一個可選擇的方案。四是建材供應受運輸條件和儲存狀況的影響較大,調配需要強化。由于是大宗材料,其大規模建材的運輸和存量狀況有時決定了工程項目的進度和市場價格的變化,如本市建筑鋼筋的月儲備量低于30萬噸,市場價格就會出現較大波動;受季節性航道阻斷等現象的影響,水泥、砂石等大流量建材的供應也會出現危急。因此建材市場需要增強供應的計劃性儲備和強化調配功能。
1.4 建材系統集成供應的基本做法和定位
集成供應首先是一種思想,一種理念,它是二、三產業融合的先進組織形式。作為現代商業的一種先進模式,集成供應的發展是建立在現代物流和電子信息基礎上,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形成集成化供應鏈,也即所謂的第四方物流。集成供應不是簡單的商品堆砌,不是賣產品,而是賣服務,“超值服務”始終是集成供應的核心。上海推進建材系統集成供應,要以政府支持為手段,國資企業為主導,市場運作為基礎,便捷高效為目標,增值服務為核心,組成由一個企業群體(集團),以其資產、品牌、服務、產品、業務、合約、用戶等多種方式為紐帶,全面聯合國內外建材行業相關企業,形成集成供應鏈,向用戶整體需求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和集成服務。
建材系統集成供應,應具有“系統優化、整體解決,綜合集成、增值服務”的功能。建材系統集成供應商一是要確保政府投資的重大工程項目的集成供應(如建材集團系統集成供應商應確保所承攬的臨港新城建設項目的集成供應),二是在此基礎上,發揮自己品牌、服務、資產等優勢,在建設市場中公平競爭,承攬其他項目,提供優質的集成服務。
2 建材系統集成供應面臨的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建材系統集成供應,打破了傳統供應模式,改變了人們對建材供應的習慣做法和思維觀念。項目施工、建設單位減輕了采購建材的繁重任務,也失去了其中的材料差價和好處。而目前大部分工程的施工合同均包括材料采購內容,由于競爭激烈,部分施工單位在“料”中的收益,恰好彌補了其在“工”、“費”中的虧損和不足。因此,推行建材系統集成供應模式,不但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影響,而且還面臨建筑市場“潛規則”的挑戰。
建材系統集成供應作為一種新模式,代表了材料供應的發展方向。但是,目前還是剛起步,其運作市場尚未形成,集成供應商的信譽、品牌還未建立,
經營操作尚無成熟經驗,用戶對集成供應模式還未認知。當前面臨的情況和問題,一是現階段如何打破傳統觀念,盡快形成上海建材系統集成供應架勢;二是在起步階段,如何扶持國有大企業集成供應商,使其有一個良好的經營開端;三是在市場運作過程中,建材系統集成供應商如何集聚一批環保、節能的新型建材及其生產企業;四是如何鼓勵一部分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參與建材系統集成供應隊伍,逐步建立上海建材系統集成供應良好的市場機制;五是如何制定適合上海特點的建材集成供應商資質條件和標準,規范其經營行為。
3 對策和措施
3.1 通過扶持、培育,初步形成上海建材系統集成供應市場雛形
在政府支持下,國有大企業(集團)率先建立若干個總集成供應商,沖破建材供應傳統思想和觀念的束縛,進入上海建設市場,迎接“潛規則”挑戰,體現國有大企業(集團)的主力軍地位,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國有資本向優勢產業集聚的戰略目標。國有總集成供應商要以承攬政府投資的重大建設項目為契機,迅速占領市場,并成為引領市場的領頭羊,初步形成上海建材系統集成供應市場雛形。
3.2 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市場化運作,打造一批自主創新和綜合競爭能力強的建材系統集成供應商
市場化運作,是建材系統集成供應新模式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集成供應商要充分利用政府扶持的有利條件,通過經營,以自己的資產、品牌、服務,集聚國內外優質的建材制造商,形成貿易伙伴關系,為全市建筑市場提供建材集成供應平臺,確保重大項目使用優質材料,營造新材料推廣綠色通道,規范建設供需秩序,平抑建材價格,促進良性循環。通過集聚新材料研發機構,實現科研為應用服務。建材系統集成供應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增值服務工作,而具體體現增值內容是系統集成工程師的創造性勞動。建材系統集成供應商要在領導其他優勢企業、行業信息、優化業務流程、調整系統內各大要素之間的關系、誠信經營等運作方面,不斷提高自己的領導地位,為整個集成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帶來比原先獨立業務更多的回報,并獲得用戶和合作伙伴的高度信賴。建材系統集成供應商要不斷降低經營成本,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 政府管理部門要支持、引導企業加入建材系統集成供應隊伍,以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原則,打造一批自主創新和綜合競爭能力強的建材系統集成供應商。
3.3 制定標準規定,規范建材集成供應經營行為;加強管理,提升建筑建材業
監管水平
首先,明確管理相對人資格,集成供應商應作為供應和使用建材產品的責任主體。由于延伸了服務領域,建材集成供應商作為建設工程提供完整配套的建材產品的企業,其作用已經取代了施工單位的材料采購或建設單位指定采購,進一步還可以代替施工單位對工地現場的建材管理、配合相關部門進行監督、指導施工單位的正確使用等。同時,集成供應商應當對其二級供應商進行評估,建立聯盟契約,規范二級供應商的質量行為;還應當建立材料進入施工現場前整個過程的質量保證措施,如對輸送和貯存環節應當建立相應的規定,完善條件和設施,保證在該階段材料質量損耗最小化。
第二,逐步推行以工程項目為整體的建材集成供應招投標管理。根據《上海市建設工程材料管理條例》規定,本市大型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關系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公眾安全的項目、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國有資金投資或者國家融資的項目、使用國際組織或者外國政府貸款和援助資金的項目,其建設工程材料采購應當通過招標投標方式進行,因此,可以集成供應為契機推行該項管理工作。建立材料供應責任追究制,確保工程項目的安全質量,促進集成供應商供應能力的充分發揮。
第三,加強市場管理,制定建材系統集成供應商市場準人標準,建立相應的資質、經營行為等管理規定,進一步規范集成供應商的行為。而一個秩序良好、運行正常的集成供應市場,又能促進建筑市場經營行為的規范,集成供應改變了建筑市場的“潛規則”,使施工合同價格更趨合理,改變惡性競爭,施工單位不必通過“料”的差價彌補經營虧損。建筑市場還可減少工程項目在完成審圖后,隨意改變材料,以賺取差價、降低費用的違規行為。
第四,加強建材業管理,提高服務意識。一方面,作為工程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材集成供應商在采購、過程質量控制、施工現場材料管理等環節,其行為應當符合建筑建材業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的有關規定,受建設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管。另一方面,有關管理部門也要積極支持建材集成供應工作,在材料交易、檢測、監督檢查等方面,要針對集成供應的特點,制定便捷有效的管理辦法。
第五,政府有關部門,要研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減輕建材系統集成供應商因增加流通環節而增加的費用負擔,以增強其市場競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