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近年來,交通部大力支持交通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科技創新研究,在西部科技項目中更是將其作為主要技術領域之一予以支持,先后開展了公路建設中環境保護及生態恢復等技術研究。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在路面中的應用、公路隧道智能聯動控制技術、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技術、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機制砂混凝土研究與應用、廢舊橡膠粉筑路應用技術、公路建設中的資源保護和利用技術和創建區域管理聯網監控的管理模式8項技術成果,都是經過實踐檢驗取得明顯效果、符合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發展理念并具備較大推廣價值的項目。
其中,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5月9日通過了鑒定驗收。在重慶召開的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柔性纖維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在路面中的應用研究”鑒定驗收會上,與會專家指出,項目研究的新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及其結構,特別是首次研制出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路面新結構,是公路路面材料方面的重大創新。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可實現薄層鋪裝,鋪裝厚度僅為普通水泥路面的1/5。此外,機制砂混凝土技術在滬蓉西高速公路建設中應用,直接節約成本6000多萬元;公路隧道智能聯動控制技術可降低20%的運營成本;應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技術,廣西平百公路55公里二級路改造工程節約造價約1100萬元。
為配合交通部“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發展模式研究”,由科教司牽頭的“材料節約和循環利用專項行動計劃”選擇了路面再生、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技術、機制砂混凝土技術等作為重點,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爭取在技術標準規范的修訂方面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