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日前在“第三屆國際智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上介紹,中國發展綠色建筑的社會共識已經形成,綠色建筑設計導則、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等基礎規范已經出臺,民用建筑節能條例也即將出臺。
中國政府目前正大力推進建筑節能降耗工作,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了不同措施。我國大量的居住建筑都是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這些建筑的結構是安全的,只是不夠合理。如果將建筑物拆了重建,不僅浪費資源,還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負擔。按照政策要求,我國各大城市在五年之內要對25%的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整改,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河北等各大省市已經逐步實施對舊房進行改造,并取得初步成效。
在未來的30年,中國還要建400億平方米的建筑。“這樣巨量的建筑不能走傳統老路,而是要發展綠色建筑、智能化建筑。”仇保興強調。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的智能公共建筑大約有5000到6000棟,這些大都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而計劃到2020年,智能化建筑業會擴展到中小城市,以后15%的建筑會成為智能化建筑。
“我國的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辦公大樓大多數是耗能非常高,有很大的節能空間。”建設部總工程師王鐵宏在綠色建筑博覽會上說道。我國大型建筑能耗比西方發達國家高出一倍,建筑節能不僅僅要對舊建筑進行改造,對新建筑進行監管,還應推進既有建筑的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