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時間,風雨見證豪邁;近千個日夜,重山刻錄激情。湖南西部高速路的五百里沿線,常吉人滿懷建設者的豪情,在書寫一部英雄史詩,在演繹一段鐵軍傳奇。
多年前,一部《湘西剿匪記》的電影風靡中國。國人對湘西的初步印象是:崇山峻嶺、河汊縱橫,土匪出沒、苗女放蠱……那方土地,曠遠、偏僻、野氣、神奇。
殊不知,正因她的原始,靈山碧水不僅孕育出了如沈從文、熊希齡、黃永玉、田星六、宋祖英等一大批名人,創造出了儺堂戲、辰河高腔、猴兒鼓以及蠟染、銀飾、織錦、剪紙、刺繡、民間書畫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還在近年打造出了鳳凰古城、邊塞長城、吉首德夯等一大批旅游景區景點。大湘西,強力磁石般吸引著中外游人去賞景覓古,體驗獨特的風情。
可綿延不絕的大山造就了湘西,也把現代文明與富足擋在了山外。翻開湘西的史料,“老、少、邊、窮”四個字赫然入目。所謂“老”,是指革命老區,這里曾是湘鄂川紅色革命根據地,曾孕育出了一代開國元勛;“少”即為少數民族聚居地,主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瑤族等;“邊”即為省界邊區,與重慶、貴州、湖北相毗鄰;“窮”,由于該區屬于武陵山區,人均耕地面積少,許多地方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
解放已經55年了,這個擁有近265萬人口的革命老區,仍然處于貧困落后的狀態。
大湘西的子民,何時能圓夢?什么力量能縮短時空,把他們與現代生活緊緊連在一起?
逶迤五百里,湖南第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惟一以少數民族命名自治的地州,州府駐吉首市。離省會長沙有500多公里,走鐵路需要10個小時,走公路也近10個小時。如果遇到修路、堵車等事故,時間更長。據介紹,從吉首到常德的公路目前為319國道的一段,全長312公里,是1935年修建的,建國以后盡管多次對其進行過大規模的改擴建,但由于基礎差,公路技術等級低,又加上沿線多處路段穿村越鎮,致使車輛運行效率差,交通事故頻繁發生。據檢測,目前該路段日通行量已達到5000輛,處于嚴重飽和狀態。特別是近幾年由于超載超限車輛的重壓,使該路幾乎處在“三天一小修,五天一大修”的非良性運行狀態。
常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長常、常吉連為一體,吉首到長沙的時間將縮短至四五個小時,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小時經濟圈”將會實現。于此,湖南省委、省政府最高決策層審時度勢,果斷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機遇——上馬常德—吉首高速公路。
常吉路,好一個大湘西騰飛的“引擎”。
常吉高速公路主線總長223.7公里,連接線長13.7公里,總投資106.489億元人民幣。起于常德市斗姆湖,與2005年底通車的常張高速公路相連,沿線經過常德市的鼎城區、桃源縣,懷化市的沅陵縣,湘西自治州的瀘溪縣、吉首市,在吉首城區乾州跨越209國道及焦柳鐵路到達該項目終點林木沖。全線主線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路面采用水泥砼和瀝青砼兩種結構。該路是目前湖南省投資最大、里程最長、工程最復雜的一個特大型項目,被稱做“湖南省第一路”。
鐵肩挑重擔,迎難而上
湖南省省委、省政府提出任務目標:常吉高速2008年建成通車!
一場改變大湘西命運的歷史性決戰在沿線200多公里大山深處擺開戰場!繼2004年3月第一期湘西段開工后,第二期常懷段馬不停蹄于2005年8月舉行開工典禮。
記者在常吉高速公路建設開發有限公司采訪中,常常被一種凜然的“常吉精神”感染、感動,這是一種敢于面對、敢于承擔、敢于挑戰、執著向前的精神,表現在工程建設本身,是高速公路建設者面對挑戰的堅強決心和現代建設技術、科學管理理念的合力出擊,在不斷向前掘進的過程中,這種建設的力量越來越明晰地綻放出來,展現出銳意攻堅的建設風采。
就是要將千百年的盼望在歲月長河的剎那實現,就是要改變亙古的常規:在山的跟前,不用攀爬,而要穿越!征服自然的力量在時代建設者的血液里鏗鏘怒放,猶如仲夏彩虹乍現。
回望來路,常吉高速公路的艱難程度依然清晰地呈現在建設者們面前,因為是他們日思夜想要攻堅克難的:這條長2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橋隧比重大。主線共有隧道34座,單洞總長41.734公里,其中火麻沖隧道1208延米,是目前湖南省最長的連拱隧道,橋梁152座,總長28.386公里,且高墩林立。第一期項目湘西段總長49.17公里,其中隧道總長15公里,橋梁總長7公里,路基長度27公里,橋隧道所占比例達47%;沿線環保要求高。常吉路湘西段地處湖南西北部山區,土層覆蓋薄,水土保持體系脆弱,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因此做好公路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是施工的重點和難點;施工便道長。如湘西段主線不足50公里,但施工便道卻近150公里;工程地質復雜。常吉高速公路全線集高液限土、軟弱地基、易軟化巖(土)體、軟土、巖溶、崩塌、滑塌等不良地質于一體。湘西段地下溶洞、暗河較多,大部分地區是紅砂巖和高液限土,不能直接用于路基填筑,給施工帶來很大的困難;施工難度大。常吉高速公路位于起伏較大的山嶺重丘區,導致高填深切頻繁交錯,工程量大,最高填方達到47米,最深切方達到53米;高架橋施工難度大。如印家溪高架橋墩柱超過110米,是目前湖南省最高的高架橋墩柱;有的路段無堆放材料場地,運送施工材料只能靠當地百姓的騾子和馬。
就這樣,常吉高速公路建設開發公司經理羅恒、總監辦公室總監王茂文率領精明強干的管理隊伍和上萬名筑路大軍,在異常艱難的200多公里沿線擺開戰場,迎難而上!
2004年,常吉路的基礎年。萬事開頭難,面對重重困難,常吉人滿懷激情、豪情萬丈,以建設的不可阻擋之勢,在巍巍雪峰的北翼,在沅、酉兩水澆灌的熱土上拉開了鏖戰險阻的建設序幕。
2005年,常吉路的關鍵年。常吉人經驗豐富,在施工中堅持“抓橋梁樁基出水、抓隧道入洞、抓路基覆蓋”的“三抓”工作,掀起了土建施工的建設高潮。常吉人面對連峰天險鄭重承諾:你險,我偏要穿膛而過,創造一個連拱隧道1208延米的紀錄;你深,我偏要扯下天上的彩虹,化作152座天橋!
2006年,常吉路的攻堅年。這一年是全線路基、橋梁、隧道、防護等工程進入全面攻堅階段的一年。一年里,常吉公司、總監辦帶領全體建設者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個一流”和湖南省交通廳黨組提出的“三個一”精神要求,堅持“科學組織,嚴格管理,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總思路,克服了低價中標單位多和原材料漲價等不利因素。全年完成投資29.06億元,為年計劃的118.68%,超額完成了目標任務。
2007年,常吉路的會戰年。這年要完成計劃投資18億元。7月底以前完成全線路基精加工,實現所有主線橋梁全幅貫通,隧道工程基本完成,防護、排水等其他工程8月底全部完成;8月底以前完成全部路面底基層的攤鋪,7月至11月底基本完成路面工程的雙基層攤鋪,11月中旬至12月底完成路面下面層的攤鋪,年底為攤鋪路面中面層做好準備;年底基本完成路基兩側上、下邊坡的綠化、美化工程、房建的主體工程建設;年底完成交通安全檢查設施的30%以上。
2008年,常吉路的沖刺年,實現順利通車!
建優質高速,銳意創新
常吉人傳承了建設就是要不斷創新的理念,在不斷的克服與前行中將創新力演繹得精彩異常,真真切切。
項目建設的優劣,關鍵在管理。一直以來,常吉公司、總監辦崇尚用先進的管理來抓工作,要通過管理來保證常吉路項目的和諧。
常吉公司、總監辦班子成員都是四十歲左右,年富力強,從事過多條高速公路建設,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然而,肩負常吉路這個“湖南第一”的高速公路項目建設重任后,他們不敢有絲毫馬虎,也沒有套用以往負責其他項目建設時總結出的經驗,而是因地制宜,將經驗與實際結合,摸索總結出了一套適合山區高速公路項目管理的方法,提出了“科學組織,嚴格管理,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總思路,用以指導全線的建設管理。
35個標段,萬余建設大軍,在湖南省委、政府高度重視,省交通廳、省高管局具體指導,常吉公司、監理公司有條不紊的指揮下,節奏一如行云流水,在大湘西200余公里沿線譜奏著筑路者拓荒進行曲。
高速公路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指揮者所需要的高超駕馭能力不言而喻。常吉高速公路作為部分外資貸款項目,必須嚴格按照FIDIC條款的管理要求執行。由于國內與世界發達國家在交通建設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作為常吉項目業主的常吉公司,從2003年組建開始,就注定項目建設是一個不斷迎接新的挑戰的過程。面對機遇和挑戰,該公司決策層結合國外經驗和國內的實情,從項目建設之初,就把建設的目標定在高標準上。
在常吉公司,記者發現無論數字化管理、規劃設計,還是設計構思、三大控制,均體現了決策層棋高一著的獨立創新精神。
200余公里的戰線,工程質量、進度、投資,人、財、物調配等等,可謂龐雜又繁瑣,為節約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常吉公司在湖南全省乃至全國率先開發了信息化管理高速公路建設的信息系統,實行數字化管理。該系統能讓業主、監理和承包人三方在統一的技術平臺上實現業務網絡化處理和互聯網信息交流及遠程辦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業務處理速度,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實時動態監控和管理;系統利用多媒體技術、CAD技術和地理信息技術,建立可視化平臺,實現快捷、形象、直觀的綜合查詢和業務的多層面查詢;系統實現了業務處理網絡化、信息交通互聯化、數據匯總統計自動化、竣工資料管理同步數字化。同時,系統建立了共用信息平臺和可視化平臺,實現了真正的信息(數據)和系統應用集成。由于網絡化作業的跨時空性、高效性,為各單位節省了大量的辦公費用,避免了業務處理人為的差錯。
為保證質量,常吉公司率先開發了以PDCA原理、三階段控制原理及工序控制原理為指導的質量控制系統,規范了全線各分項工程的標準工序流程,上一工序無監理簽認不能進行下一工序,突出施工事前工序驗收,強化事中工序控制,全面、系統控制工程質量。同時,健全了三級質量保證體系、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和質量追溯制,并將工程質量納入合同管理,將承包人工程進度款的一定比例作為質量、進度考評費用,通過每季度的履約考核,對各承包人進行獎勵和處罰。實踐證明,此辦法對推進工程進度和質量安全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就這樣,建設者們始終在以勇往直前的工作作風,對施工質量高度負責的態度,對安全生產周到細致的重視,對技術創新合理靈活的運用,從工程建設的每個層面精彩演繹。
他們放飛了顛覆天險的理想,積蓄了創新生活的能量,深系著建設精品的信念,將建設的力量推上征途;他們戰斗在湘西的山水間,用行動撰寫改天換地的傳奇;他們是一群遠行卻不失浪漫的行者,生活的平淡無損于精神的充實,雖然在每一個夜晚,無聲息的寂寞會瘋狂地滲透到每一根神經,想家、思友、想孩子,念親情、憶友情,還有愛情,但無論是白晝還是黑夜,只要是在建設的路上,他們就會甩開膀子工作,把建設之歌唱得震天地響!
檢索兩年多來的建設戰果,由于措施得力,管理到位,常吉路工程質量完全處于受控狀態,質量優良,已完分項工程驗收合格率100%,優良率85%以上,無一起質量事故,多次榮獲湖南省高管局工程、安全生產、專項治理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和湖南省交通廳“交通杯”勞動競賽先進單位。同時,在2004年和2005年度湖南省人民政府的目標考核中,兩次摘取湖南省重點建設項目目標管理考評優勝獎的桂冠,特別是在2006年的湖南全省目標考核中獲得了第一的好成績。湖南省、廳、局一致認為,常吉高速公路單位質量意識明確,工程外觀質量好,保證措施得力。
湘西添新景,裝點河山
早在開工伊始,常吉公司決策層一班人就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出要把常吉路建成“精品路”、“和諧路”,確定了建設中的六大原則:最小程度地破壞和最大程度地恢復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安全至上的原則;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尊重環保的原則;堅持質量第一、確保湖南第一路的原則;堅持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技術標準和建筑材料的原則;堅持系統論的觀點,以全壽命周期設計的原則來統領全盤工作。歸結到一點就是:嚴守雙合同、秉承“三個一”、強化“三控兩管”,確保“四個一流”。
西部地區是我國主要大江大河的源頭地區,是中、東部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但西部地區土層覆蓋薄,水土保持體系脆弱,施工中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常吉高速公路作為湖南省走進西部的高速公路,在它的建設中,如何維護湘西完整的自然風貌,搞好高速公路建設與環境協調發展?為此,常吉公司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建立健全環境保護體系。在常吉公司內部成立了專門組織機構——環保辦,任命了環保專職工作人員,同時要求全線各監理、施工單位也相應地設立環保機構和環保工程師。公司環保辦的工作職責包括制定施工期環保執行計劃,檢查各施工單位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各項措施的情況及邀請交通部、交通廳、湖南省環保局、湖南省水利廳等單位的專家給全線各單位環保工程師授課等。
加強施工現場的環境保護。制定環境監理方案,開展環境監理工作,定期對工程進行環境監測。常吉公司與交通部檢測中心和湖南省交通環境檢測中心簽訂了合同,對常吉高速公司全線實行環境監測,在全線高點進行水質、噪音、空氣監控;與湖南省水利監測總站簽訂了水土保持檢測合同;采取行之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遵循“集中取土、采挖沙石料”的原則,嚴格在劃定場址內取棄土,不得隨意大面積開挖、破壞地表草皮、地層結構;盡量減少施工對植被和景觀的破壞,及時做好植被及水源等生態恢復工作;施工結束后要及時采取平整、防護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隧道棄渣和路塹挖方要合理調配,充分利用,不得侵占河道、農田等等。
在設計構思上,結合沿線的經濟、政治、歷史、人文、自然資源等特點,力求一步到位,打造一條環保、生態的“精品路”,使常吉路成為既經得起歷史檢驗,又有豐富內涵的“作品”。常吉高速公路在設計之初,嚴格遵循環保法規,充分結合沿線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結構,將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納入設計中進行優化設計,并邀請有關專家對其進行環境影響的綜合評價。力求把工程建設對環境生態的破壞減小到最低程度,從環保上造福子孫萬代;在景觀設計上,突出以湘西文化為主線,充分體現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的協調、互補、和諧,營造生態環境,反映歷史,突出民俗民風,展現地域文化特色,創造良好的視覺空間和視覺效果,提升高速公路質量品位。常吉高速公路全線收費站房設計經多次論證,突出建筑風格與協調性,采用21世紀建筑發展方向的模結構,通過曲面流線形式表達,簡潔、造型好,形成獨具一格的建筑風格;全線人行天橋從設計上力求做到可視范圍內無重復,提高了可視的景觀效果。同時,將隧道洞口、邊坡防護、互通立交、跨線橋等的景觀融合地方的人文、地理、歷史、經濟等特點,從根本上提高環境質量和景觀效果,將常吉路真正建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綠色長廊”。
展望2008,龍騰湘西
讓我們的鏡頭再次對準火熱的工地。
常吉路的工程作品,每一個都是睿智和勇氣的結晶,工作中的每個人,都是那么英氣勃勃,你可以在每位常吉路的建設者那里收集到建設的創意和激情,并協調地組合,永遠不會失去建設的沖勁。
如果你是一個從事建設的人,在物質化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你會看好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可能你的思想早就已經連接上時尚的生活,但是,請你一定要到火熱的建設工地來走走,來到山野,來到機器轟鳴的地方,來到常吉高速公路工地,你就會發現這里改變大自然的決心有多大。來看看,這種生活或許一樣會被青睞和追捧。
近千個日日夜夜的精心打造,挾裹一路風塵的常吉巨龍已具雛形。
展望湘西大地,但見一條銀色的玉帶在崇山峻嶺中奮勇前行,看巨龍踩壑跨溝,沖浪鉆山,綿延千里,蔚為壯觀;公路上辛勤勞作的常吉高速公路人,他們勁頭十足,揮汗如雨,把青春和熱血撒播在這條承載了無數人夢想的艱險大道上。如果說,火熱建設中的常吉高速公路是樂譜上美麗的五線譜,那勤勞的常吉人就是五線譜上跳動的音符,他們不畏艱難、激流勇進、同心協力、勇往直前,共同譜寫了一曲敢叫日月換新天、敢變天塹為通途的奮斗交響曲——
路,從這里伸展。
夢,在這里成真。
可想見,2008年,常吉高速公路全線貫通,迎接湘西巨龍騰躍起那一刻,有多少雙眼睛渴盼著,有多少顆火熱的心為之激動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