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句容市抗震、墻改辦工作在該市建設局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目標責任狀,從指標上分解,細化和落實,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準確把握發展趨勢,認真總結發展經驗,摸索出一套系統完善、科學、規劃的管理模式。該辦主任鄭玉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截至6月12日,該辦共辦理施工圖(抗震)設計審查項目40項,單體數188個,總面積39萬平方米,審查完結項目中發現設計違反國家強制性條文475條,違反強制性標準763條,存在一般性問題365條。”
在抗震業務工作方面,記者了解到,該辦首先積極拓展施工現場的監管范圍,通過幾年的制度性介入,特別是在兄弟部門如質檢站的協同把關下,該市城區項目的抗震構造措施和抗震施工質量有了長足進步,主體驗收效果明顯得到體現。其次加強建筑節能工作,建筑節能作為國家實現節能型社會強制性推動的一項工作,該辦從圖紙審查源頭開始嚴格把關,對不做節能設計或節能設計達不到要求的一律退回重做。
“建筑節能是一項戰略性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建設、開發等每個部門和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節能技術產品等多方面。”為了做好建筑節能工作,鄭玉蘭告訴記者,該辦首先大力宣傳國家建筑節能政策法規及重要意義,喚起全社會的節能意識。其次嚴把設計關、夯實建筑節能基礎。設計是建筑節能的基礎,全市新建、改建、擴建建筑設計工程項目設計要按照《節約標準》進行,設計單位既要從小區和建筑物規劃、樓體的排列組合形式等多角度考慮,又要在建筑物的朝向、體形、外圍護結構、新型節能材料和技術應用等方面下功夫。并打算在句容將適時推出節能型示范小區。
“促進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廣應用,引導墻材生產企業通過科技進步和產品結構調整,發展利廢及建筑垃圾等再生墻材,促進循環經濟發展”。鄭玉蘭這樣介紹。在墻改業務工作方面,該辦大力強化了非粘土墻體材料的設計應用和生產推廣。據統計,目前該市大大小小的普通磚砌塊生產已達到15家,非粘土新型墻體材料的生產達到了一個高潮。在應用上,特別是在城區范圍內,該辦嚴格按照省建設廳的要求,已經全面在正負零線以下禁止使用了粘土制品,而取而代之以混凝土實心磚,基本杜絕使用粘土制品。
“舊歲風雨今日歌,中流擊水唯在搏”。面對新的征程,鄭玉蘭感慨良多。她表示,全面推行建筑節能,任重道遠,發展建筑節能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實行資源綜合利用,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然要求。面對“十一五”賦予的新任務,該辦有信心按照中央加強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總體要求,真抓實干,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加強監督檢查,為建筑節能和建設節約型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