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素的建筑語言
清水混凝土體現的是“素面朝天”的品位。但建筑師們認為,這是一種高貴的樸素,看似簡單,其實比金碧輝煌更具藝術效果。“清水混凝土”一直是國內建筑領域少人涉足的一片神秘之地。雖然,它與生俱來的厚重與清雅是一些現代建筑材料無法效仿和媲美的;而其施工難度之大,可變因素之多,又使其始終難以被國內的業主和建筑師所采用,更鮮有成功的范例。而最近,北京某開發區出現了一組即將竣工的灰色調辦公建筑---聯想研發基地,該建筑早在去年9月的“聯想研發基地大面積清水混凝土技術”鑒定會上被建設部科技司列為“中國首座大面積清水混凝土建筑工程”。
清水混凝土在制備、模板加工、成品養護等多方面都是一般工藝所無法實現的,從建筑設計圖紙到項目施工管理,它都有一套獨特的實現方案和技術措施。在一座近10萬平米的大型建筑中全面采用清水混凝土技術,中國還沒有先例,吃一只這樣的“螃蟹”,需要勇氣和實施的手段。
該建筑的設計者,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主任建筑師謝強說,在國內建筑業一片浮躁地追隨西方設計流派,泛濫在石材、金屬、玻璃幕墻等耀眼光澤中,聯想選擇走向了充滿內在品質的世界,義無反顧地認同清水混凝土的清風秀影與高雅脫俗,與設計師熱愛清水設計意圖不謀而合,經前期的方案確認后,組織嚴密有條不紊地將建筑師的設計意圖執行并貫徹到施工的每一細節。
在這里,清水混凝土這種材料表達出一個成熟的高科技企業內斂而平和的氣質。清水混凝土不僅首次得到大面積使用,而且同時呈現出多種表現形式,有混凝土拓出的圓洞窗、云窗、月亮門造型,還有西樓東側外墻鑲金屬的弧形清水混凝土等。正是這些帶來了施工最大的特色,也最具挑戰性,例如:不同于以往類型的建筑施工,工程在土建未出地面之前,先由施工人員依照設計要求在工地旁澆注清水混凝土板墻以測試和探索混凝土的特性與不同效果的可行性,并確定最終實施方案和驗收標準。
有情感的建筑材料20世紀初時,混凝土因其力學特性開始廣泛應用于建筑施工領域,到20世紀中期,建筑家們逐漸把目光從混凝土作為結構材料的具體利用轉移到材料本身所擁有的柔軟感、剛硬感、溫暖感、冷漠感等材質對人的感官及精神的影響和刺激上,開始用混凝土作為結構材料與生俱來的裝飾性特征來表達建筑傳遞出的情感。
到20世紀后期,越來越多的清水混凝土出現在歐洲、北美州等發達國家,尤其在日本,一種被認為更接近于東方禪學無為而為思想的精神世界被以安藤忠雄為代表的日本建筑師融入在其設計的清水混凝土建筑中,在混凝土施工中經脫模之后所呈現的自然紋理在禪縫與螺栓孔的劃分限定下,傳達出一種其他人工建筑材料無法模仿的天然質樸與厚實,借四季的變化呈現不同的氣質.成為最具東方文化色彩的建筑材料。
科學系統實現“清水”夢想由于清水混凝土一次澆注完成,不可更改的特性,與墻體相連的門窗洞口和各種構件、埋件須提前準確設計與定位,與土建施工同時預埋鋪設,由于沒有外墻墊層和抹灰層,施工人員必須為門窗等構件的安裝預留槽口,并且清水墻體上若安裝雨水管、通風口等外露節點也須設計好與明縫等的交接,只有將種種問題發現與解決好,才能保障清水混凝土墻體呈現出它本應反映的紋理與質感,聯想清水混凝土的成功是各部門協調合作,通過大量現場制作樣板,科學系統地完成各步操作而得以實現的。
有專家是這樣評價清水混凝土技術的: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在國外已是一項成熟的技術,而國內直至今日才有大面積項目的實施,其難點主要體現在項目管理的科學與嚴謹上,很多國內建筑師都對這一材料情有獨鐘,也曾嘗試著進行設計,并說服業主實施,但常有半途而廢的實例出現被迫改變方案,一方面各分項工種之間的配合須提前和默契,另一方面業主甲方的決心與貫徹執行的力度是緊密相關的,設計師不僅要在方案設計中將圖紙表達清晰,更為重要的是將設計意圖溫和且執著地傳遞給業主與施工單位,并與他們一道在實踐中摸索成功的出路,展現清水混凝土的無窮魅力與可觀前景。在不斷實踐與創新中確立屬于中國的清水混凝土建筑語言。
對于一個復雜的工程,最重要的就是有好的適合的運作系統。從組織設計、安排施工到項目管理與監理督檢,如果每一個環節都運行良好,實現清水混凝土是順理成章的事。這也是為什么清水混凝土建筑在國外很普遍而在國內卻很少見的原因。
清水混凝土是一種低廉的建筑材料,只要施工得法,嚴格控制,精細設計,可以省略大量貼臉的裝飾裝潢,聯想工地由于墻、板、柱等內外墻多處使用清水混凝土,省去了大量吊頂及內外裝飾材料,在追求欣賞品味的同時實現了成本的節約和工期的高效率,為其他建設項目投入和產出效益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榜樣。
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建筑師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藝,世界級的建筑大師如貝聿銘、安藤忠雄等都在他們的設計中大量地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悉尼歌劇院、日本國家大劇院、巴黎史前博物館等世界知名的藝術類公建,均采用這一建筑藝術。
清水混凝土體現的是“素面朝天”的品位。但建筑師們認為,這是一種高貴的樸素,看似簡單,其實比金碧輝煌更具藝術效果。
關于清水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在國內被提出也只是近兩年的事情,我查閱了許多資料,都沒能看到對“清水混凝土”進行詳細、系統的介紹。現在我們只能從相關資料中找出只字片語,做成“清水混凝土”的“拼盤,以期為讀者提供參考。
清水混凝土,極具裝飾效果,所以又稱裝飾混凝土。它澆筑的是高質量的混凝土,而且在拆除澆筑模板后,不再作任何外部抹灰等工程。它不同普通混凝土,表面非常光滑,棱角分明,無任何處墻裝飾,只是在表面涂一層或兩層透明的保護劑,顯得十分天然、莊重。
首都機場新航站樓采用清水混凝土技術
日前,剛打完試驗樁的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T3A標段施工方對外透露,新航站樓候機大廳和公共大廳外部結構將采用清水混凝土技術。這種目前國內只有香港機場曾經使用的建筑藝術,將把新航站樓裝扮得古樸美觀,為進出港旅客帶來返璞歸真的視覺享受。
據該工程技術負責人介紹,新航站樓共有65萬方混凝土澆灌任務,其中有一半以上將采用清水混凝土,這種技術將主要在候機大廳和公共大廳外部結構采用。這種新混凝土沒有色差、氣泡和裂紋,也不用進行刷漆裝修,完全是自然灰色調,非常質樸,目前國內只有香港機場采用過此項技術。
該負責人還算了一筆賬:“普通混凝土完成一方造價在700元到800元,使用清水混凝土則在1000元以上,成本要高出20%左右。”不過,雖然清水混凝土成本高,但“由于使用該混凝土可免去裝修,總體上反而降低了成本。”
高科技建筑“牽手”清水混凝土
之一:清水可以用 技術要過硬
中國的建筑有一個問題就是沒有“洗臉”的習慣,國外過幾年就要重新刷一遍,所以看上去仍然是新的。面磚的缺點是高層萬一脫落的話,掉一塊下來就會砸傷人,所以貝聿銘建議我們的蘇州古城一律不用面磚而是用涂料。涂料的缺點就是質量不能保證,像我們做的一些博物館不到一年就都不行了。這個問題很難弄。至于清水混凝土建筑,要制作完后不做任何裝修,必須用高標號混凝土,普通混凝土不行。悉尼歌劇院的外墻也都是用“清水”。這里有一個問題,“清水”可以用,但關鍵是要求工人的技術要過硬,解放前上海一些老建筑,混凝土鋪完以后,工人用瓦刀一刀一刀地刮,整個墻面形成花紋狀,很漂亮。
之二:清水建筑誘惑中的挑戰在使用清水混凝土技術中,最大的困難在于清水混凝土的造價、工藝、模板等等這些綜合的成本并不是我們的市場現在所能自如把握的,即使在日本,要做到大規模使用清水混凝土也是挑戰。
另外,審美習慣上恐怕也會有一點問題,民工拆下模板后覺得墻面不平整,就抹了抹水泥找齊,反而破壞了那種質感。
之三:高端的簡約清水混凝土顯示的是一種最本質的美感。所謂的“絢爛之極歸于平淡”,最高級的審美就是自然。“大巧若拙”就是這個道理。最質樸的往往是最美的。而清水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中最高級的表達形式。素面朝天的美是最真實的美。
因此在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建筑師們就遵循著這一理念,即用最少的裝飾表達最豐富的內容。一般的樓盤裝修過程中喜歡在墻面上貼上大理石、花崗巖等裝飾品,但是極簡主義者的作風是在裝飾上摒棄了奢華,而是盡量顯示材料本身的美。不過簡單不同于簡陋,一字之差,謬之千里。簡約歸簡約,選材上卻一點都不馬虎。安藤在創作中對材料的要求很高,如果清水混凝土材料不過硬,所建造的墻面也不會有絲綢一樣的效果。實際上,簡約的高檔品中技術含量更多。
之四:用純粹的語言來敘述建筑真正的建筑文化就是用最本質的建筑語言來構建空間,但是隨著我們現在土地日益緊張,高層建筑越來越多以后,特別是鋼筋混凝土成為建筑主體以后,內外都需要進行重新裝飾。但是存在貼瓷磚顏色不一致、掉下來不安全、涂料會變色等問題。清水混凝土是一種最自然的材料,可以用最純粹、最簡單的語言來敘述建筑,這樣的語言才是建筑師所追求的。
但從目前北京已經采用清水混凝土的幾個項目來看,可以說,幾乎沒有很成功的,用一句大白話,清水混凝土確實是物質發展到一定程度,有錢人玩文化的產物,素面朝天看似簡單,其實比金碧輝煌、銀裝素裹還難弄得多。
“清水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
說起清水混凝土技術,就不能不說起一個人,那就是日本的建筑師安藤忠雄。這位神奇的建筑師被譽為“清水混凝土詩人”。
安藤的建筑,多半會覺得他的禪意撲面,與一杯苦茶的滋味當是一致。寒素枯澀的美,即早在《源氏物語》的時代,就為日本人所鐘愛,這也影響到了安藤的創作。安藤以裸露的清水混凝土直墻為壓倒性的建筑語言要素,也許東方人會嫌它造成了不容分說的生硬氣氛,但他那種如老僧入定般的純粹素凈,西方人又極感陌生。正是這種陽剛之氣與陰柔之美的綜合體,他將西方建筑的豁達與東方的婉約如此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產生出神奇的建筑設計效果。
安藤在設計中有意識地關注建筑傳統,尤其是日本的傳統住宅,并深受其謙遜與淡泊的品質所感染。但他的建筑給人的印象并不是傳統的,而是異常地現代,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他喜用的混凝土材料。在20世紀,很少有人像安藤這樣把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中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
帶圓孔的清水混凝土墻面是安藤建筑的顯著外表,安藤的建筑一般全部或局部采用清水混凝土墻面作為室外或室內墻面,這種墻面不加任何裝飾,墻面上的圓孔是殘留的模板螺栓。清水混凝土演奏一曲光與影的旋律。安藤在材料中攙進了日本的傳統手藝,利用現代的外墻修補技術,將水泥墻面拆掉模板后進行處理,他將混凝土運用到了高度精煉的層次。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中,傳統手工藝和現代建筑之間并不矛盾,高超的木模制造工藝、優質的混凝土鑄造以及嚴格的工程管理,共同造就了“安氏混凝土美學”。
在安藤的作品中,把原本厚重、表面粗糙的清水混凝土,轉化成一種細膩精致的紋理,以一種綿密、近乎均質的質感來呈現,對于他精確筑造的混凝土結構,只能用“纖柔若絲”來形容。這種精準、純粹的特質,正符合日本人的審美特性。安藤把混凝土表現得如此細膩,會讓你感受到混凝土“母性”的一面。墻面上的圓孔好像是“手的痕跡”,并非工業化的產物,仿佛由手工觸摸捏合而成的。通過我們的觸摸,感受到“母性”的安全。“菊花與劍”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安藤的作品雖以混凝土為主,但悠游在安藤的空間里,隨手一觸可及的自然,令人感覺建筑與大自然的極度融合,曲面墻界定的中界空間,由上灑下的自然天光,均成為在建筑中的引導因素。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
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隨著一大批高質量的標志性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的相繼建成,大大地改觀了城市面貌。這些工程中有大型的體育場館、聞名于世的兩橋一塔(南浦大橋、楊浦大橋、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浦東國際機場、高架道路等等。它們除了優美獨特的造型、一流的工程質量外,清水混凝土古樸凝重、自然清純的質感,給這些標志性建筑物增添了光彩。東方明珠的大型斜筒體、八萬人體育館的大斜率柱和浦東國際機場超大型結構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難度更大。清水混凝土施工的技術關鍵是以下三個:
(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和原材料質量控制。新拌混凝土必須具有極好的工作性和粘聚性,絕對不允許出現分層離析的現象。原材料產地必須統一,砂、石的色澤和顆粒級配均勻。
(2)模板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用的模板必須具有足夠的剛度,在混凝土側壓力作用下不允許有一點變形,以保證結構物的幾何尺寸均勻、斷面的一致,防止漿體流失。對模板的材料也有很高的要求,表面要平整光潔,強度高、耐腐蝕,并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對模板的接縫和固定模板的螺栓等,則要求接縫嚴密,不允許漏漿。
(3)養護。清水混凝土如養護不當,表面極容易因失水而出現微裂縫,影響外觀質量和耐久性。因此,對裸露的混凝土表面,應及時采用粘性薄膜或噴涂型養護膜覆蓋,進行保濕養護。
清水混凝土體現的是“素面朝天”的品位。但建筑師們認為,這是一種高貴的樸素,看似簡單,其實比金碧輝煌更具藝術效果。“清水混凝土”一直是國內建筑領域少人涉足的一片神秘之地。雖然,它與生俱來的厚重與清雅是一些現代建筑材料無法效仿和媲美的;而其施工難度之大,可變因素之多,又使其始終難以被國內的業主和建筑師所采用,更鮮有成功的范例。而最近,北京某開發區出現了一組即將竣工的灰色調辦公建筑---聯想研發基地,該建筑早在去年9月的“聯想研發基地大面積清水混凝土技術”鑒定會上被建設部科技司列為“中國首座大面積清水混凝土建筑工程”。
清水混凝土在制備、模板加工、成品養護等多方面都是一般工藝所無法實現的,從建筑設計圖紙到項目施工管理,它都有一套獨特的實現方案和技術措施。在一座近10萬平米的大型建筑中全面采用清水混凝土技術,中國還沒有先例,吃一只這樣的“螃蟹”,需要勇氣和實施的手段。
該建筑的設計者,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主任建筑師謝強說,在國內建筑業一片浮躁地追隨西方設計流派,泛濫在石材、金屬、玻璃幕墻等耀眼光澤中,聯想選擇走向了充滿內在品質的世界,義無反顧地認同清水混凝土的清風秀影與高雅脫俗,與設計師熱愛清水設計意圖不謀而合,經前期的方案確認后,組織嚴密有條不紊地將建筑師的設計意圖執行并貫徹到施工的每一細節。
在這里,清水混凝土這種材料表達出一個成熟的高科技企業內斂而平和的氣質。清水混凝土不僅首次得到大面積使用,而且同時呈現出多種表現形式,有混凝土拓出的圓洞窗、云窗、月亮門造型,還有西樓東側外墻鑲金屬的弧形清水混凝土等。正是這些帶來了施工最大的特色,也最具挑戰性,例如:不同于以往類型的建筑施工,工程在土建未出地面之前,先由施工人員依照設計要求在工地旁澆注清水混凝土板墻以測試和探索混凝土的特性與不同效果的可行性,并確定最終實施方案和驗收標準。
有情感的建筑材料20世紀初時,混凝土因其力學特性開始廣泛應用于建筑施工領域,到20世紀中期,建筑家們逐漸把目光從混凝土作為結構材料的具體利用轉移到材料本身所擁有的柔軟感、剛硬感、溫暖感、冷漠感等材質對人的感官及精神的影響和刺激上,開始用混凝土作為結構材料與生俱來的裝飾性特征來表達建筑傳遞出的情感。
到20世紀后期,越來越多的清水混凝土出現在歐洲、北美州等發達國家,尤其在日本,一種被認為更接近于東方禪學無為而為思想的精神世界被以安藤忠雄為代表的日本建筑師融入在其設計的清水混凝土建筑中,在混凝土施工中經脫模之后所呈現的自然紋理在禪縫與螺栓孔的劃分限定下,傳達出一種其他人工建筑材料無法模仿的天然質樸與厚實,借四季的變化呈現不同的氣質.成為最具東方文化色彩的建筑材料。
科學系統實現“清水”夢想由于清水混凝土一次澆注完成,不可更改的特性,與墻體相連的門窗洞口和各種構件、埋件須提前準確設計與定位,與土建施工同時預埋鋪設,由于沒有外墻墊層和抹灰層,施工人員必須為門窗等構件的安裝預留槽口,并且清水墻體上若安裝雨水管、通風口等外露節點也須設計好與明縫等的交接,只有將種種問題發現與解決好,才能保障清水混凝土墻體呈現出它本應反映的紋理與質感,聯想清水混凝土的成功是各部門協調合作,通過大量現場制作樣板,科學系統地完成各步操作而得以實現的。
有專家是這樣評價清水混凝土技術的: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藝在國外已是一項成熟的技術,而國內直至今日才有大面積項目的實施,其難點主要體現在項目管理的科學與嚴謹上,很多國內建筑師都對這一材料情有獨鐘,也曾嘗試著進行設計,并說服業主實施,但常有半途而廢的實例出現被迫改變方案,一方面各分項工種之間的配合須提前和默契,另一方面業主甲方的決心與貫徹執行的力度是緊密相關的,設計師不僅要在方案設計中將圖紙表達清晰,更為重要的是將設計意圖溫和且執著地傳遞給業主與施工單位,并與他們一道在實踐中摸索成功的出路,展現清水混凝土的無窮魅力與可觀前景。在不斷實踐與創新中確立屬于中國的清水混凝土建筑語言。
對于一個復雜的工程,最重要的就是有好的適合的運作系統。從組織設計、安排施工到項目管理與監理督檢,如果每一個環節都運行良好,實現清水混凝土是順理成章的事。這也是為什么清水混凝土建筑在國外很普遍而在國內卻很少見的原因。
清水混凝土是一種低廉的建筑材料,只要施工得法,嚴格控制,精細設計,可以省略大量貼臉的裝飾裝潢,聯想工地由于墻、板、柱等內外墻多處使用清水混凝土,省去了大量吊頂及內外裝飾材料,在追求欣賞品味的同時實現了成本的節約和工期的高效率,為其他建設項目投入和產出效益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榜樣。
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建筑師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藝,世界級的建筑大師如貝聿銘、安藤忠雄等都在他們的設計中大量地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悉尼歌劇院、日本國家大劇院、巴黎史前博物館等世界知名的藝術類公建,均采用這一建筑藝術。
清水混凝土體現的是“素面朝天”的品位。但建筑師們認為,這是一種高貴的樸素,看似簡單,其實比金碧輝煌更具藝術效果。
關于清水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在國內被提出也只是近兩年的事情,我查閱了許多資料,都沒能看到對“清水混凝土”進行詳細、系統的介紹。現在我們只能從相關資料中找出只字片語,做成“清水混凝土”的“拼盤,以期為讀者提供參考。
清水混凝土,極具裝飾效果,所以又稱裝飾混凝土。它澆筑的是高質量的混凝土,而且在拆除澆筑模板后,不再作任何外部抹灰等工程。它不同普通混凝土,表面非常光滑,棱角分明,無任何處墻裝飾,只是在表面涂一層或兩層透明的保護劑,顯得十分天然、莊重。
首都機場新航站樓采用清水混凝土技術
日前,剛打完試驗樁的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T3A標段施工方對外透露,新航站樓候機大廳和公共大廳外部結構將采用清水混凝土技術。這種目前國內只有香港機場曾經使用的建筑藝術,將把新航站樓裝扮得古樸美觀,為進出港旅客帶來返璞歸真的視覺享受。
據該工程技術負責人介紹,新航站樓共有65萬方混凝土澆灌任務,其中有一半以上將采用清水混凝土,這種技術將主要在候機大廳和公共大廳外部結構采用。這種新混凝土沒有色差、氣泡和裂紋,也不用進行刷漆裝修,完全是自然灰色調,非常質樸,目前國內只有香港機場采用過此項技術。
該負責人還算了一筆賬:“普通混凝土完成一方造價在700元到800元,使用清水混凝土則在1000元以上,成本要高出20%左右。”不過,雖然清水混凝土成本高,但“由于使用該混凝土可免去裝修,總體上反而降低了成本。”
高科技建筑“牽手”清水混凝土
之一:清水可以用 技術要過硬
中國的建筑有一個問題就是沒有“洗臉”的習慣,國外過幾年就要重新刷一遍,所以看上去仍然是新的。面磚的缺點是高層萬一脫落的話,掉一塊下來就會砸傷人,所以貝聿銘建議我們的蘇州古城一律不用面磚而是用涂料。涂料的缺點就是質量不能保證,像我們做的一些博物館不到一年就都不行了。這個問題很難弄。至于清水混凝土建筑,要制作完后不做任何裝修,必須用高標號混凝土,普通混凝土不行。悉尼歌劇院的外墻也都是用“清水”。這里有一個問題,“清水”可以用,但關鍵是要求工人的技術要過硬,解放前上海一些老建筑,混凝土鋪完以后,工人用瓦刀一刀一刀地刮,整個墻面形成花紋狀,很漂亮。
之二:清水建筑誘惑中的挑戰在使用清水混凝土技術中,最大的困難在于清水混凝土的造價、工藝、模板等等這些綜合的成本并不是我們的市場現在所能自如把握的,即使在日本,要做到大規模使用清水混凝土也是挑戰。
另外,審美習慣上恐怕也會有一點問題,民工拆下模板后覺得墻面不平整,就抹了抹水泥找齊,反而破壞了那種質感。
之三:高端的簡約清水混凝土顯示的是一種最本質的美感。所謂的“絢爛之極歸于平淡”,最高級的審美就是自然。“大巧若拙”就是這個道理。最質樸的往往是最美的。而清水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中最高級的表達形式。素面朝天的美是最真實的美。
因此在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建筑師們就遵循著這一理念,即用最少的裝飾表達最豐富的內容。一般的樓盤裝修過程中喜歡在墻面上貼上大理石、花崗巖等裝飾品,但是極簡主義者的作風是在裝飾上摒棄了奢華,而是盡量顯示材料本身的美。不過簡單不同于簡陋,一字之差,謬之千里。簡約歸簡約,選材上卻一點都不馬虎。安藤在創作中對材料的要求很高,如果清水混凝土材料不過硬,所建造的墻面也不會有絲綢一樣的效果。實際上,簡約的高檔品中技術含量更多。
之四:用純粹的語言來敘述建筑真正的建筑文化就是用最本質的建筑語言來構建空間,但是隨著我們現在土地日益緊張,高層建筑越來越多以后,特別是鋼筋混凝土成為建筑主體以后,內外都需要進行重新裝飾。但是存在貼瓷磚顏色不一致、掉下來不安全、涂料會變色等問題。清水混凝土是一種最自然的材料,可以用最純粹、最簡單的語言來敘述建筑,這樣的語言才是建筑師所追求的。
但從目前北京已經采用清水混凝土的幾個項目來看,可以說,幾乎沒有很成功的,用一句大白話,清水混凝土確實是物質發展到一定程度,有錢人玩文化的產物,素面朝天看似簡單,其實比金碧輝煌、銀裝素裹還難弄得多。
“清水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
說起清水混凝土技術,就不能不說起一個人,那就是日本的建筑師安藤忠雄。這位神奇的建筑師被譽為“清水混凝土詩人”。
安藤的建筑,多半會覺得他的禪意撲面,與一杯苦茶的滋味當是一致。寒素枯澀的美,即早在《源氏物語》的時代,就為日本人所鐘愛,這也影響到了安藤的創作。安藤以裸露的清水混凝土直墻為壓倒性的建筑語言要素,也許東方人會嫌它造成了不容分說的生硬氣氛,但他那種如老僧入定般的純粹素凈,西方人又極感陌生。正是這種陽剛之氣與陰柔之美的綜合體,他將西方建筑的豁達與東方的婉約如此巧妙地糅合在一起,產生出神奇的建筑設計效果。
安藤在設計中有意識地關注建筑傳統,尤其是日本的傳統住宅,并深受其謙遜與淡泊的品質所感染。但他的建筑給人的印象并不是傳統的,而是異常地現代,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他喜用的混凝土材料。在20世紀,很少有人像安藤這樣把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中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
帶圓孔的清水混凝土墻面是安藤建筑的顯著外表,安藤的建筑一般全部或局部采用清水混凝土墻面作為室外或室內墻面,這種墻面不加任何裝飾,墻面上的圓孔是殘留的模板螺栓。清水混凝土演奏一曲光與影的旋律。安藤在材料中攙進了日本的傳統手藝,利用現代的外墻修補技術,將水泥墻面拆掉模板后進行處理,他將混凝土運用到了高度精煉的層次。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中,傳統手工藝和現代建筑之間并不矛盾,高超的木模制造工藝、優質的混凝土鑄造以及嚴格的工程管理,共同造就了“安氏混凝土美學”。
在安藤的作品中,把原本厚重、表面粗糙的清水混凝土,轉化成一種細膩精致的紋理,以一種綿密、近乎均質的質感來呈現,對于他精確筑造的混凝土結構,只能用“纖柔若絲”來形容。這種精準、純粹的特質,正符合日本人的審美特性。安藤把混凝土表現得如此細膩,會讓你感受到混凝土“母性”的一面。墻面上的圓孔好像是“手的痕跡”,并非工業化的產物,仿佛由手工觸摸捏合而成的。通過我們的觸摸,感受到“母性”的安全。“菊花與劍”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安藤的作品雖以混凝土為主,但悠游在安藤的空間里,隨手一觸可及的自然,令人感覺建筑與大自然的極度融合,曲面墻界定的中界空間,由上灑下的自然天光,均成為在建筑中的引導因素。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
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隨著一大批高質量的標志性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的相繼建成,大大地改觀了城市面貌。這些工程中有大型的體育場館、聞名于世的兩橋一塔(南浦大橋、楊浦大橋、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浦東國際機場、高架道路等等。它們除了優美獨特的造型、一流的工程質量外,清水混凝土古樸凝重、自然清純的質感,給這些標志性建筑物增添了光彩。東方明珠的大型斜筒體、八萬人體育館的大斜率柱和浦東國際機場超大型結構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難度更大。清水混凝土施工的技術關鍵是以下三個:
(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和原材料質量控制。新拌混凝土必須具有極好的工作性和粘聚性,絕對不允許出現分層離析的現象。原材料產地必須統一,砂、石的色澤和顆粒級配均勻。
(2)模板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用的模板必須具有足夠的剛度,在混凝土側壓力作用下不允許有一點變形,以保證結構物的幾何尺寸均勻、斷面的一致,防止漿體流失。對模板的材料也有很高的要求,表面要平整光潔,強度高、耐腐蝕,并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對模板的接縫和固定模板的螺栓等,則要求接縫嚴密,不允許漏漿。
(3)養護。清水混凝土如養護不當,表面極容易因失水而出現微裂縫,影響外觀質量和耐久性。因此,對裸露的混凝土表面,應及時采用粘性薄膜或噴涂型養護膜覆蓋,進行保濕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