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首次獲準進入鐵路建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10-09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中國經營報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
核心提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首次獲準進入鐵路建設

      在鐵路建設的資金中,首次出現了保險公司的身影。鐵路融投資改革的大門,似乎正在向保險業徐徐放開。

      日前,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以下簡稱“平安”)已經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投資武漢-廣州的客運專線鐵路項目。平安將以自有資金和信托資金兩種方式投資,總金額有可能超過100億元。

  武廣鐵路可能只是保險資金投資鐵路項目的一個開端,據保監會主席吳定富透露,國務院已經批準鐵道部向保險資金定向募集500億~800億元先期項目資金,投資京滬鐵路線的改造工程。

  鐵路建設的資金困境

  在我國新建線路的鐵路項目中,資金一直都是難題。

  鐵道科學院的專家告訴記者,每建造一公里新鐵路,就要耗費人民幣一億多元,這對鐵道部來說無疑是個難題。國家鐵道部計劃司副司長張建平承認:“我們建設鐵路的時候確實資金不足。”他表示,鐵道部希望政府主導、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集合多方的力量一塊建設。

  他的愿望似乎在武廣客運專線上得以實現。

  武廣客運專線途經鄂、湘、粵三省,北起武漢新火車站,南到廣州番禺的新火車站,全長995公里,途經25個車站。根據國家批準的《武廣鐵路客運專線可行性報告》,工程總投資為930億元。

  “這個鐵路項目采取了三管齊下的方式。”鐵科院專家向記者解釋,其中一半資金(約500億元人民幣)由銀行貸款,另外一半為資本金,采取了“部省合作”和“公開募集”的方式。

  所謂“部省合作”,是指鐵道部與當地政府簽訂協議,將線路占用的農田、住宅、廠房等拆遷補償工作交給當地政府。之后,當地政府用拆遷補償的花費來代替資金入股,在合資公司中占據股份比例。目前,資本金部分由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出資51%,廣東、湖南、湖北三省以征地拆遷補償費用入股;其余180億元則向社會募集。

  現在這100多億元的大盤已經被平安接下。據悉,平安保險將通過旗下的子公司——平安信托籌集80億元,用于投資武廣鐵路客運專線,而其他的資金則從來自平安保險的自有資金中,總投資金額或超過100億元。

  中信建投的分析師李磊告訴記者,信托類似于一個集合理財的產品,即平安保險通過發售信托向社會私募資金,屆時所有的資金用于定向的項目,將項目回報作為信托的收益率。但是信托亦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其收益率完全依賴于項目的回報率情況。“從這個角度來看,平安不完全用自有資金來投資鐵路,除了政策限制的因素,更多的考量是想分散風險。”

  武廣鐵路的魅力

  保險資金進入我國鐵路建設,在我國尚屬首次。在李磊看來,鐵路建設屬于基礎性產業,雖然回收期較長,但是收益比較穩定。“尤其作為武廣鐵路,未來客流量、票價范圍都在可以預見的范圍內,收益和成本可以控制,還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項目。”

  事實上,武廣鐵路早在2005年3月就開始對外公開召集投資者,在發布的《武廣鐵路客運專線招商引資公告》中,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承諾“將充分考慮其他投資人的合法權益和投資回報要求,并在運價、運量、沿線土地開發利用、稅收等方面按照市場化運作需要,積極爭取國家優惠政策和鐵道部相應的優惠政策。”

  而更大的吸引力則在于它的投資回報率。經初步測算,武廣鐵路客運專線全部投資稅前內部收益為10.07%,稅后內部收益為7.98%。

公開數據顯示,2001年至2005年中國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一直徘徊在3%~4%之間,武廣鐵路的高收益率無疑是吸引保險公司“涉水”的重要因素。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運輸及經濟研究所的專家告訴記者,2004年京廣線運送旅客線1.28億人次,貨運超過7000萬噸,尤其是武漢到廣州線客流量的密度最大,這條“黃金動脈”已經在超負荷運轉。

  由于京廣線采取的是“客貨混開”,每天要對開110~120列火車,但由于技術限制,客車和貨運的最大速度差距達到了每小時72公里,造成了列車提速的困難。此外,客貨爭流的情況也日益突出,比如春運期間京廣線只能優先“停貨開客”,造成了該線路的貨運受阻,因此建造一條平行于現有京廣線的客運專線,已經成為共識。

  據悉,武廣客運專線建成后,老武廣線將主要承擔貨運,客流則由武廣客運專線承運。建成后旅客從武漢到廣州僅需4個小時,根據預測,到2030年將會有1億多人次乘用武廣客運專線。

  只是一個開始

  平安保險涉足鐵路建設,也許只是一個開始。據悉,鐵道部已經開始向保險界推介另一個鐵路項目──京滬高速鐵路。而這次,它們希望吸納的資金是800億元。

  武廣鐵路的模式是否可以被拷貝,從而讓保險資金成為我國鐵路建設的另一支“生力軍”?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的董焰認為,這種模式只適用于新建的客運專線,“而且它的前提是與原有鐵路線進行錯位競爭。”董焰舉例,目前新建的客運專線有很多是與既有的大鐵路平行,有些客運專線投入運營后,原有的線路也經營客運,這樣難免會造成旅客分流,甚至產生兩條線路之間的競爭。

  但更多的問題還在后面。根據《鐵路“十一五”規劃》,到2010年我國鐵路營運里程將達到9.5萬公里。五年間,我國將建設新線17000公里,其中客運專線7000公里,初步估算,投資規模將達12500億元。

  在這巨額的資金需求面前,保險資金顯得有些微不足道。“鐵路建設依靠的大頭是銀行貸款,但是吸納社會資本是它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難題。”鐵科院的專家表示,吸納民營資本是鐵道部一直希望攻克的難題。

  但遺憾的是,我國的鐵路建設對于民營資本依然缺乏吸引力。民營資本如果投資一條線路建設,收益只可能來自于兩部分,即貨車客票收入和運輸貨物收入。但由于鐵路的特殊性,車輛的運行、調配和時刻都必須由鐵道部說了算,民營股東沒有發言權。另外,目前鐵路客票收入的結算混淆不清,“就運營和路網關系來說,有很多的關聯交易在里面,外來資本甚至無法把握掙不掙錢。”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的研究員羅仁堅如是說。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