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2006散裝水泥商機倍現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2-13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中國水泥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
核心提示:2006散裝水泥商機倍現
      據相關專家近日分析指出,水泥行業逐漸接近調整尾聲,并有望逐漸走出低谷,今年水泥價格將小幅回升5%,散裝水泥也將迎來更大商機。 
   
      政策為散裝水泥導航
   
      近日,中國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協會召開了2006中國散協年度工作座談會。會議指出2006年是國家實施“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散裝水泥持續快速發展的關鍵性的一年,并表示要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開展關于在新時期進一步完善推進散裝水泥發展政策的課題研究,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探索散裝水泥的發展,這也預示著2006年,水泥業也將迎來嶄新的一年。 
    
      據商務部消息,2005年全國散裝水泥供應量達到3.8億噸,比上年增長21.6%;散裝率為36.61%,比上年提高3.14個百分點。2005年全國水泥產量增長幅度為11.17%,散裝水泥的增長幅度繼續高于水泥生產總量的增長。山東、浙江、江蘇三省散裝水泥供應量都突破5500萬噸,三省散裝水泥量占全國總量的44.42%,領先優勢和龍頭地位十分明顯。中西部地區和散裝水泥發展基礎較弱地區發展提速仍是2005年的亮點:在散裝水泥供應量增長幅度前十位中,上述地區占了六位。山西、重慶、甘肅、寧夏、海南、新疆等地散裝率增長幅度都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全國散裝水泥發展地區不平衡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還有三分之二的地區散裝率沒有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個別地區散裝水泥供應量和散裝率出現下降,發展散裝水泥工作仍然十分艱巨。 
    
      散裝水泥優勢凸現 
    
      根據目前國家導向,散裝水泥將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各大水泥生產企業紛紛大力發展散裝水泥,利用其生產成本低、售價便宜的優勢來搶占市場。目前,在山東市場,山東寶山生態建材有限公司、淄博崇正水泥有限公司、淄博建設錦宏水泥有限公司等大型水泥生產企業,散裝率已達50%以上。據悉,在銷售方面,各水泥廠對散裝水泥的發貨實行優先原則,隨到隨發,優先供貨。以山東山鋁水泥有限公司為例,去年散裝水泥發放量達到70萬噸,占當地散裝量的12%~13%,散裝率達到81.82%。目前各大水泥生產企業爭相發展散裝水泥的情況表明,散裝水泥的價格優勢以及符合大型工程現代化施工和混凝土集中攪拌的要求等特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水泥生產企業追捧和優先發展的目標。 
    
      據商務部、公安部、建設部、交通部《關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區現場攪拌混凝土的通知》指出,各地區應當采取措施,鼓勵發展預拌混凝土和干混砂漿,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區現場攪拌混凝土納入工作日程。并且規定,北京等124個城市城區從2003年12月31日起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2006年,進一步加大散裝水泥推廣力度的具體措施的出臺,及以新型干法水泥為代表的先進生產力的進一步提升,淘汰立窯等落后生產力力度的政策措施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在企業并購重組的推動下,產業集中度也將進一步加強。經濟發展、政策措施和改革的深入等各個方面都為散裝水泥的發展提供了空前的發展契機,隨著2006年散裝水泥政策的進一步貫徹執行,散裝水泥的發展必將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 
    
      水泥市場價格看漲 
    
      據相關資料分析,去年12月份水泥行情有所升溫,除東北地區以外,全國其余各地水泥市場價格基本小幅上漲。蘇浙一帶水泥價格每噸平均上漲5~10元,廣東、天津地區上漲10~20元/噸,西南地區(除西藏外)是全國水泥價格最高的地區,普通硅酸鹽價格每噸近400元。 
    
      中央關于“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指出,區域化和城鎮化是未來五年的重要發展方向和目標,這成為在中長期內促進水泥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若按人均消費計算,水泥累積達到20~22噸才表明水泥行業達到峰頂,那么中國水泥消費峰頂預計在2015~2018年才會出現。從這一角度看,我國水泥行業仍有10年以上的增長期。應該說今年中期以后,隨著供求關系的改善及生產成本的小幅下降,行業有望逐漸走出低谷,今年水泥價格將小幅回升5%、生產成本小幅下降3%~5%,利潤總額有望提高30%左右。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