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尋找一種高效率、高質量、綜合低成本的樁基技術,以解決高速公路在諸如淤泥、流沙層等軟松基工程中施工的技術難題?這對在處于沖積平原上建設高速公路的珠三角顯得尤為急迫。日前,有關部門為此在西樵山專門召開薄壁筒樁技術現場會,與會人員親眼目睹了廣東省第一根薄壁筒樁成功試水西二環(南段)。
薄壁筒樁技術是從江浙引進的最新樁基及軟基處理技術,它采用雙鋼護筒加特制環形樁尖結構,可有效避免傳統工藝沉管灌注樁因離析、縮徑、斷樁導致成樁質量不穩定現象,有效地避免了因“橋頭”路基下陷而引起“橋頭跳車”等質量缺陷問題,從而大大提高了施工質量,縮短了施工周期。薄壁筒樁樁身及樁蓋板混凝土強度達標后,即可進行路面土層的回填壓實流程,為業主節省了約4至6個月的路基預壓期,為投資方綜合節省成本20%以上,該技術特別適用于軟基工程處理中。有關專家稱之為現代樁基技術的一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