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砼網視點]透水性混凝土——綻放城市 “綠色”光芒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5-12-30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特稿  作者:Anie
核心提示:[砼網視點]透水性混凝土——綻放城市 “綠色”光芒
    隨著城市步伐的加快,綠色環保已經成為了時代的焦點。建筑業紛紛采取技術革命,開始進行生產結構變革。為了適用這一時代的步伐,混凝土行業也不例外。順應發展主色調,透水性混凝土在建筑行業陡然走俏,成為城市建設的一道“綠光”。
 
    透水性混凝土最早是1995年由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率先在國內成功研制出來的。隨后,透水磚首先大面積使用于北京月壇地區,并產生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生態效果。  
  
    目前,在我國許多城市的生活和工業用水仍以地下水為主。多年來人類從地下抽取和使用的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急劇下降。人類在不斷吸取地下水的滿足生活下生活著。地下水卻因長年得不到足夠的雨水補給而使城市水平衡系統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地表生態開始失衡,人類的生活開始受到極大的威脅。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已經成為了人類不可忽視的焦點。 
  
    近年來,為補充地下水源和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國內外都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最終工程建設開始提倡引用透水型混凝土路面及制品,選擇了透水性混凝土當擔此重任。實現對雨水的充分利用,如今這一舉措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與普通混凝土相比,透水性混凝土是一類非封閉型多孔混凝土,采用特殊級配的集料和水泥、增強劑及化學外加劑等材料,經過特殊工藝制造而成。由于集料級配特殊,在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孔隙,并且這些孔隙是連通的,決定了它具有高透水性。 
  
    應用透水性混凝土及其制品,其生態環境效應體現為:(1)增加城市可透水、透氣面積,加強地表與空氣的熱量和水分交換,調節城市氣候,降低地表溫度,有利于緩解城市“熱島現象”,改善地面植物的生長條件和調整生態平衡;(2)充分利用雨雪降水,增大地表相對濕度,補充城區日益枯竭的地下水資源,發揮透水性路基的“蓄水池”功能;(3)能夠減輕降雨季節道路排水系統的負擔,明顯降低暴雨對城市水體的污染;(4)吸收車輛行駛時產生的噪音,創造安靜舒適的生活和交通環境,雨天防止路面積水和夜間反光。同時透水磚良好的耐磨性和防滑性,有效地防止行人和車輛打滑,改善車輛行駛及行人的舒適性與安全性。 
  
    透水性混凝土主要包括有:水泥透水性混凝土、高分子透水性混凝土、燒結透水性制品。其中水泥透水性混凝土成本低,制作簡單,適用于用量較大的道路鋪筑,而且耐久性好。高分子透水性混凝土則是采用單一粒級的粗骨料,以瀝青或高分子樹脂為膠結材料配制而成的透水性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及其制品通常作為不透水或抗滲性優良的結構材料用于建(構)筑工程,同時又以強度高、耐磨性與耐久性好、施工方便、造價低、裝飾性強等特點成為市政工程和道路工程的首選材料。 
  
    隨著“2008奧運工程”、“西部開發”和“2010世博會工程”等工程的啟動,透水性混凝土及其制品將會在我國應用越來與廣泛。中國將以“綠色”光芒迎接城市新時代。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