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國際市場 » 正文

涌進非洲的是中國的人力和混凝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0-05-13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德國之聲  作者:德國之聲
核心提示:涌進非洲的是中國的人力和混凝土
      今年是大多數非洲國家獨立五十周年,德語媒體中有關非洲的報道增多。《日報》注意到,歐洲對非洲的影響力不斷減弱,亞洲各國、尤其中國近年來加大了對非洲的投入。 

  “對大多數非洲國家來說,中國早已是最重要的伙伴。蘇丹和安哥拉的石油、剛果加丹加地區和馬達加斯加的礦產、剛果盆地的熱帶林木年復一年、越來越多地流向中國。涌進非洲的是人力和混凝土,現有一百萬中國人在非洲生活工作 。 

  中國的公司建造大壩、電廠、飛機場、公路、政府大廈、體育場、酒店和住宅區。2008年年底,承建長江三峽大壩的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在非洲建設80個大型項目,其它項目還在籌備之中。今年第一季度,亞洲每天從非洲進口175萬桶石油,比去年同期增加65%,幾乎與美國等量。其中三分之二運往中國,其余運往印度、臺灣和印度尼西亞。 

  對各國爭先恐后來到世界上這塊最后有待開發的經濟增長地區,非洲政治家興奮不已,但非洲人民大多持懷疑態度。中國雇主比歐洲老板更為無所顧忌、更為專橫獨裁,不關心社會福利和工人權利。中國向非洲提供的產品,從衛生紙、肥皂、插座和建筑材料直到大樓和公路,質量低劣人所共知。以亞洲廉價產品淹沒非洲市場的中國小販現在成了憎恨的對象。其它亞洲人也好不到哪里。” 

  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國家在非洲的經濟活動引起了歐美工業國的高度關注。《日報》的文章指出,歐洲老牌殖民國家與美國對此有不同的評價: 

  “四年前,法國記者米歇爾和貝列的《北京占領黑非洲》一書反映出懷疑中國的態度。去年,再版后的這本書描繪了一幅經過精細調查、更為陰暗的中國形象:中國向蘇丹和津巴布韋獨裁者提供武器,在剛果導致非法伐木和盜獵、在贊比亞助長打壓和種族主義政策、在尼日利亞做空頭生意、在安哥拉不遵守承諾。非洲對中國寄予的希望消失得無影無蹤。 

  相反的說法卻恰恰來自美國。在奧巴馬治下,與布什懷疑中國的態度劃清界限成了時髦的做法。2010年年初,美國教授布勞提根女士發表了新作《龍的禮物:中國在非洲的真實故事》,她認為中國是行善國家:在安哥拉建設福利、在幾內亞平等合作、在利比里亞精心進行投資準備。 

  這兩種立場也許更多說明了法國和美國對中國的不同感受,而沒有說明非洲本身。亞洲的崛起在非洲很有代表性,現在關鍵在于非洲自己發出什么聲音。”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