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礦產、石油企業頻繁出海之際,地域性特點極強的水泥企業也終于出手。
5月13日,中非發展基金和冀東發展集團宣布,將與南非當地企業合資建造一個至少價值15億蘭特(合2億美元)的水泥廠。
“的確是這樣,協議簽署后,我們將立即開始籌建水泥廠。”冀東發展集團副總經理李占軍對本報記者稱。“這是中國水泥企業第一次實質性地走出去,之前的企業在海外都只是承建項目。”中國水泥網CEO邵俊說。
冀東水泥出海的動力,來自國內過剩的水泥市場。嚴控過剩產業的國務院38號文就指出,我國在建水泥產能全部建成后,“水泥產能將達到27億噸,市場需求僅為16億噸,產能將嚴重過剩。”同時,38號文還要求,對尚未開工水泥項目一律暫停建設,并將進行一次認真清理。
在國內受到嚴控的水泥產業,正在努力尋求新的空間。李占軍對:“國內都不批新項目了,我們當然要向外發展。”
而非洲,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的投資樂土。4月,中國一汽剛剛宣布在南非投資1億美元;更早的1月,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也簽署了投資入股非洲礦業公司的框架協議。制造業、礦業、石油、基建、水泥,中國企業正在深入非洲的各個行業。
2億美元建廠
據了解,該水泥廠的投資方式是,首先由冀東發展集團與中非基金成立合資公司,股權比例大概為6:4;然后再由該合資公司與南非當地企業大陸水泥(Continental Cement)和“婦女投資組合控股”(Women Investment Portfolio Holdings)進行合資,兩者出資比例也在6:4左右。
“我們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絕對控股的。”李占軍表示。
而國內另一參股方中非基金,則主要是利用股權投資尋求長期回報。中非基金是支持中國企業開展對非合作、開拓非洲市場而設立的專項資金,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之一和第一只專注于對非投資的股權投資基金。2007年6月其由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首期10億美元資金由國家開發銀行出資,最終達到50億美元。
在冀東水泥的此次投資中,國家開發銀行亦扮演重要角色。據李占軍介紹,整個項目大概需要2億美元的投資,而按照40%的資本金計算,整個項目資本金大概需要8000萬美元。而冀東發展集團的出資比例在全部投資中大約在1/3左右。“大概是2000多萬美元,這對我們來說并不算太多。”李占軍表示,資本金之外,其他的銀行貸款將全部來自于國家開發銀行。
據了解,此次的2億美元投資,將用于在約翰內斯堡周邊的豪登(Gauteng)地區建設一條日產2500噸的生產線。“那邊建設成本的確很高,現在國內建設一條5000噸的生產線大概需要5億人民幣,南非可能是國內的3倍。”邵俊表示。
“現在就開始籌建,大概要兩年時間建成投產。”李占軍說。冀東發展集團董事長張增光曾表示:“公司計劃到2012年底實現水泥總產能1.3億噸,通過規模、質量和品種的優勢取得市場話語權,進入世界水泥行業前五強。”
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個誘人的市場。有消息稱,由于世界杯的龐大基建工程,南非國內近期都短缺水泥,而南非公路和鐵路運力緊張,使得進口水泥相對成本高昂,因此水泥投資十分有吸引力。
據邵俊介紹,整個非洲大陸的水泥價格都非常高,即使南非市場相對成熟,每噸水泥價格也在150-200美元/噸之間,這與國內水泥300-500元/噸價格相比,確實是相當誘惑。
政策“擠出效應”
在國內,冀東水泥面對的問題,并不僅僅是價格低廉。
2009年9月,國務院發文抑制幾大產能過剩行業,水泥業就名列其中。文件指出,“2008年我國水泥產能18.7億噸,當年水泥產量14億噸。目前在建水泥生產線418條,產能6.2億噸,另外還有已核準尚未開工的生產線147條,產能2.1億噸。這些產能全部建成后,水泥產能將達到27億噸,市場需求僅為16億噸,產能將嚴重過剩。”
在此背景下,水泥新線審批被暫停,已審批未開工項目也被要求暫停,集中清理。一時間,水泥企業的擴張路徑被迅速收緊。“我們都還在等國家下一步的政策。”有多位水泥企業人士曾對記者表示。
而冀東顯然開始開辟另一條道路。“國內都不批新項目了,我們能到哪兒發展去?當然就考慮去海外。”李占軍表示。
“冀東算是第一個實質性出去的,是第一次自己出錢以業主方式出去的,膽子挺大的。之前,一些水泥企業都是以承建的方式在非洲做項目。”邵俊表示。此前,山水集團、中材集團旗下中材國際等也都曾在南非、尼日利亞等地承建水泥項目,但還算不上真正意義的投資。
不過,在水泥企業之前,中國企業在非洲的投資早已形成一股浪潮。制造業、基建、礦產等企業紛紛赴非淘金。而這或許僅僅是一個開端。
李占軍就表示:“南非的市場很好,利潤率很高,我們調研的結果很滿意。目前,其他地區也有考慮,但沒有成熟,如果條件成熟,未來海外投資有可能進一步擴大規模。”
5月13日,中非發展基金和冀東發展集團宣布,將與南非當地企業合資建造一個至少價值15億蘭特(合2億美元)的水泥廠。
“的確是這樣,協議簽署后,我們將立即開始籌建水泥廠。”冀東發展集團副總經理李占軍對本報記者稱。“這是中國水泥企業第一次實質性地走出去,之前的企業在海外都只是承建項目。”中國水泥網CEO邵俊說。
冀東水泥出海的動力,來自國內過剩的水泥市場。嚴控過剩產業的國務院38號文就指出,我國在建水泥產能全部建成后,“水泥產能將達到27億噸,市場需求僅為16億噸,產能將嚴重過剩。”同時,38號文還要求,對尚未開工水泥項目一律暫停建設,并將進行一次認真清理。
在國內受到嚴控的水泥產業,正在努力尋求新的空間。李占軍對:“國內都不批新項目了,我們當然要向外發展。”
而非洲,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的投資樂土。4月,中國一汽剛剛宣布在南非投資1億美元;更早的1月,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也簽署了投資入股非洲礦業公司的框架協議。制造業、礦業、石油、基建、水泥,中國企業正在深入非洲的各個行業。
2億美元建廠
據了解,該水泥廠的投資方式是,首先由冀東發展集團與中非基金成立合資公司,股權比例大概為6:4;然后再由該合資公司與南非當地企業大陸水泥(Continental Cement)和“婦女投資組合控股”(Women Investment Portfolio Holdings)進行合資,兩者出資比例也在6:4左右。
“我們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絕對控股的。”李占軍表示。
而國內另一參股方中非基金,則主要是利用股權投資尋求長期回報。中非基金是支持中國企業開展對非合作、開拓非洲市場而設立的專項資金,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之一和第一只專注于對非投資的股權投資基金。2007年6月其由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首期10億美元資金由國家開發銀行出資,最終達到50億美元。
在冀東水泥的此次投資中,國家開發銀行亦扮演重要角色。據李占軍介紹,整個項目大概需要2億美元的投資,而按照40%的資本金計算,整個項目資本金大概需要8000萬美元。而冀東發展集團的出資比例在全部投資中大約在1/3左右。“大概是2000多萬美元,這對我們來說并不算太多。”李占軍表示,資本金之外,其他的銀行貸款將全部來自于國家開發銀行。
據了解,此次的2億美元投資,將用于在約翰內斯堡周邊的豪登(Gauteng)地區建設一條日產2500噸的生產線。“那邊建設成本的確很高,現在國內建設一條5000噸的生產線大概需要5億人民幣,南非可能是國內的3倍。”邵俊表示。
“現在就開始籌建,大概要兩年時間建成投產。”李占軍說。冀東發展集團董事長張增光曾表示:“公司計劃到2012年底實現水泥總產能1.3億噸,通過規模、質量和品種的優勢取得市場話語權,進入世界水泥行業前五強。”
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個誘人的市場。有消息稱,由于世界杯的龐大基建工程,南非國內近期都短缺水泥,而南非公路和鐵路運力緊張,使得進口水泥相對成本高昂,因此水泥投資十分有吸引力。
據邵俊介紹,整個非洲大陸的水泥價格都非常高,即使南非市場相對成熟,每噸水泥價格也在150-200美元/噸之間,這與國內水泥300-500元/噸價格相比,確實是相當誘惑。
政策“擠出效應”
在國內,冀東水泥面對的問題,并不僅僅是價格低廉。
2009年9月,國務院發文抑制幾大產能過剩行業,水泥業就名列其中。文件指出,“2008年我國水泥產能18.7億噸,當年水泥產量14億噸。目前在建水泥生產線418條,產能6.2億噸,另外還有已核準尚未開工的生產線147條,產能2.1億噸。這些產能全部建成后,水泥產能將達到27億噸,市場需求僅為16億噸,產能將嚴重過剩。”
在此背景下,水泥新線審批被暫停,已審批未開工項目也被要求暫停,集中清理。一時間,水泥企業的擴張路徑被迅速收緊。“我們都還在等國家下一步的政策。”有多位水泥企業人士曾對記者表示。
而冀東顯然開始開辟另一條道路。“國內都不批新項目了,我們能到哪兒發展去?當然就考慮去海外。”李占軍表示。
“冀東算是第一個實質性出去的,是第一次自己出錢以業主方式出去的,膽子挺大的。之前,一些水泥企業都是以承建的方式在非洲做項目。”邵俊表示。此前,山水集團、中材集團旗下中材國際等也都曾在南非、尼日利亞等地承建水泥項目,但還算不上真正意義的投資。
不過,在水泥企業之前,中國企業在非洲的投資早已形成一股浪潮。制造業、基建、礦產等企業紛紛赴非淘金。而這或許僅僅是一個開端。
李占軍就表示:“南非的市場很好,利潤率很高,我們調研的結果很滿意。目前,其他地區也有考慮,但沒有成熟,如果條件成熟,未來海外投資有可能進一步擴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