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金隅集團:20載打造綠色水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0-11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首都建設報
核心提示:金隅集團:20載打造綠色水泥
  雨中漫步在北京水泥廠,公司主任工程師湯冀強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痛快啊!”這位與水泥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老水泥人覺得,如今水泥行業變化可謂翻天覆地。 

  “由于地處北京的上風上水,金隅集團所屬北京水泥廠是按照國際最先進的綠色生產技術建設的。領導辦公會上,各項先進的除塵技術審批時一路綠燈,各類國內領先的綠色生產工藝也紛至沓來,這與早年間老北京灰頭土臉的水泥廠有著天壤之別。”湯冀強感慨道。 

  如今水泥廠看不到四散的灰塵,就連生產水泥的原材料都難覓蹤影。走在廠區的林蔭小路上,花朵嬌艷,綠樹成蔭,令人愜意。 

  這些都得益于水泥廠20多年前啟動的綠色行動。 

  來到廠區一個十幾米見方的鐵皮箱子前,湯冀強說:“這就是我們的從1992年推廣的富勒技術,也就是俗稱的‘大布袋’,它在水泥窯的窯頭和窯尾進行收塵,過濾出符合排放標準的氣體。” 

  經過除塵的氣體粉塵量被控制在約10毫克/立方米,幾乎為北京地方標準的1/3。讓粉塵無處藏身的設備在北京水泥廠共有218臺,為確保這些除塵利器的健康,20多人的專業維修團隊每日都要檢查設備的使用情況。 

  對于除塵效果,公司副總經理蔡金山也很欣慰:“目前北京水泥生產全部實現了綠色,以前傳統水泥生產粉塵含量是以公斤計算,現在水泥窯是以毫克計算。” 

  蔡金山覺得大布袋工藝的成功還要歸功于濾料式附膜技術的應用。這種技術就是在水泥生產的環節中在設備上糊上一層如同保鮮膜的過濾劑,粉塵通過膜時自動被吸附,放行的只有潔凈空氣。 

  “大布袋配合附膜技術形成了對粉塵控制的雙保險,我們選用的材料都是國內最好的,一套大布袋就要花費300多萬元,通過維保團隊可讓每套大布袋的使用壽命提高近1倍,既減排又降低了企業成本。”蔡金山說。 

  如果說除塵只是對粗顆粒進行過濾,那么2005年北京水泥廠示范線建設中的相關設備則對PM2.5的控制有著極好的效果。 

  其中脫氮氧化物和低氮燃燒器的“組合拳”讓PM2.5無處藏身。“簡單說就是利用氨水的還原作用與水泥生產中PM2.5的構成成分氮氧化物進行反應,使氣體還原成無害的氮氣。”湯冀強說。 

  在北京水泥廠,配合氨水降塵的功臣還有“污泥”。城市每天會產生大量的污泥,這些到了北京水泥廠后,搖身一變成了消除PM2.5的功臣。 

  污泥經高壓產生的大量一氧化碳可將有害氣體還原成氮氣,根據這一特點,技術人員將污泥通過高壓打散到水泥窯內消納PM2.5。同時,低氮燃燒器在生產水泥中也可以減少氮氧化物的產生量。二者組合通過源頭控制配合過程消納,PM2.5就被牢牢鎖在水泥窯內。 

  今年該企業還對脫硝工藝進行改良,把以往需要人工調整投放還原劑的工序改為全自動化。經過脫硝處理的水泥窯對PM2.5的排放量也降低至200毫克/立方米,這一數值遠遠低于北京市500毫克/立方米的標準。 

  北京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中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在京水泥產能壓減至700萬噸、2017年壓減至400萬噸。而北京金隅集團早在“十二五”水泥企業轉型工作方案中便提出了,2015年前調整關停金隅順發水泥公司和金隅平谷水泥公司兩家企業,水泥產能減少150萬噸/年。9月13日,北京金隅順發水泥有限公司已停窯,北京金隅平谷水泥公司年底前也將完成停產,提前兩年完成北京市“十二五”水泥產能調整目標。 

  北京水泥廠的減排手法只是金隅集團綠色發展一個縮影。該集團通過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范圍已涉及污泥、生活垃圾及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49類中的43類。先后建成國內首條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示范線、首條污泥熱干化處置線、首條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處置工程。目前,金隅集團已形成年處置危險廢棄物10萬噸、污泥20萬噸、飛灰1萬噸、污染土100萬噸能力。 

  回到辦公室的湯冀強端起水杯,轉身來到窗前,習慣性地再次遠眺廠區那一抹綠色……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