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青松建化:業績縮水9成 產能擴張埋隱患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7-16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核心提示:青松建化:業績縮水9成 產能擴張埋隱患
  面對行業寒冬,作為新疆最大的水泥生產商之一,青松建化也成為了最大的虧損商。 

  7月13日,青松建化發布2013年半年度業績預減公告稱,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90%以上,主要原因被歸結為水泥價格下降。而記者發現青松建化近幾年的產能擴張亦為虧損埋下隱患。 

  記者還注意到,業績不振的青松建化亦積極推進內部資源整合,然而在董事會關于物流子公司業務重組的表決中,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海螺集團)總經理任勇作為青松建化董事投了棄權票。 

  15日,記者多次撥打青松建化董秘辦電話了解情況始終無法接通。 

  行業寒冬 利潤降九成 

  從2013年年度計劃凈利潤同比增長1.5倍以上,到2013年一季度凈利潤虧損1.04億元。再到如今的2013年半年度業績預減超90%。青松建化猶如步入了一段急行的下坡路。 

  青松建化上年同期凈利潤為9616.41萬元,按照公告中所預估最低下降90%計算,2013年度預估的公司半年凈利潤約為961.64萬元。但實際情況,可能比這更糟。 

  青松建化這一段下坡路走得并不孤單,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一季度新疆規模以上78家水泥企業總計虧損4.68億元,同比增虧160%。 

  在經歷了三年的高速增長和價格飆升后,新疆水泥行業掉入了產能過剩、價格跳水的冰窟窿。 

  “跟此前水泥的價格最高點500-600元相比,現在的價格降低了200-300元,縮水了一半。”國內水泥專家劉作毅向記者表示。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之后,新疆的建設進入發展的高速通道。最為建設所需基礎原材料的水泥,順理成章的搭上了這班高速向前的快車。 

  除了青松建化、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山水泥”)等一批本地行業龍頭外,大量的內地水泥企業也蜂擁而入。在大量投資的帶動下,新疆區內水泥產能發生了成倍的增長。 

  據當地媒體報道,最近三年來,新疆水泥工業完成投資270億元,是此前60年投資總額的一倍;三年新增產能5100萬噸,是2009年總產能的2倍;2012年新疆水泥產量約4300萬噸,產能利用率僅為57%。 

  “供給過于集中,需求也過于集中,當這兩個點碰到一起,就會出現問題。”劉作毅對記者說,這一問題在2012年下半年開始體現了出來,新疆地區水泥的價格開始大幅下滑。而作為青松建化主要市場的南疆地區,更是在11年下半年就開始出現價格下滑的現象。 

  放在新疆地區水泥行業如今所處的大背景下,青松建化所作出半年年度業績預減的判斷,尚可理解。不僅如此,公司是否能完成此前制定的2013年年度計劃,也將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水泥行業價格疲軟固然成為青松建化巨虧主因,但其從幾年前就開始的產能擴張亦為虧損埋下隱憂。 

  被迫擴產埋隱憂 

  擴產一直是主旋律。 

  盡管2012年年度凈利潤較2011年下降了78.37%,但記者從青松建化2012年年報中發現,公司仍有多個水泥生產項目將在2012年年內以及2013年年內投產。其中包括烏市達返城區日產2×7500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項目,該項目在2013年投產后,青松建化的水年產能將突破1400萬噸。 

  “2012年下半年到2014年,將是新疆地區水泥產能的一個集中釋放期。”劉作毅告訴記者,產能過剩的狀況將比現在更加嚴重。 

  既然產能過剩對行業健康發展造成的破壞眾所周知,在利潤本就越來越少的情況下,為何水泥生產企業仍在不斷擴大產能? 

  “在如今不景氣的背景下,一些大的水泥生產企業,唯有擴大產能發揮規模效應,更多的搶占市場。”國內水泥專家張金營向記者表示,擴大規模,完成區域布局,控制終端市場。這樣的方法被國內的一些水泥龍頭企業所采用。 

  此前,中國建材成立西南水泥入主整合西南水泥市場。以及安徽海螺水泥通過二級市場,成為青松建化第二大股東,都可以看做是上述方法的嘗試。 

  記者發現,早在2010年的年報中,青松建化就已經對當時水泥行業中所出現的投資過熱、產能相對過剩等問題,進行了關注。也預見到了這些問題對公司的挑戰。 

  但是發現這些問題后,為何仍然向著問題所在的方向前進。 

  “不擴產就會被邊緣化。”劉作毅直截了當的告訴記者,08年之前,青松建化在新疆水泥市場的占有率曾超過20%,以為此前在行業擴產的風潮中走得慢了些。現在已經下降了7.8個百分點了。 

  劉作毅還表示,在前幾年的擴產運動中,同行業的企業都在擴產,如果無法跟上,就會失去市場份額。其結果是,行業內地位下降,乃至被邊緣化。這一現象在如今行業遭遇寒冬的前提下,更加明顯。很多企業明知越擴產越虧損,但苦于被市場所迫,只能被逼擴產。 

  業內人士指出,擴產之后,產能過剩所造成的價格暴跌,又作用在企業自身。企業往往跌入一個惡性循環,抽身乏術。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