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全面貫徹“深耕華南”策略以來,臺泥成績斐然,產能連年突破。截至目前,臺泥在大陸市場已突破6000萬噸,進一步鞏固了水泥行業領導者的地位。
不僅如此。臺泥一直秉承著“堅持質量、一以貫之”的理念,在生產高質量水泥的同時,還在生產過程中保護環境資源、提升競爭力、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降低單位能耗量、減少廢棄物排放。“環保是責任,不是成本”一直都是臺泥的環保責任觀。
在進入大陸市場近十年,臺泥依然將未來的增長定位在華南和西南市場。日前,臺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與媒體記者分享了臺泥獨特的經營理念,以及十年初衷不改、難能可貴的堅持。
深耕華南 進軍西南的發展之路
臺泥在華南基本上是以大規模、集中方式建設水泥生產基地。經濟發達的廣東是臺泥華南戰略的最先切入點。2006年年初,臺泥在廣東英德生產基地一線、二線的投產標志著臺泥華南戰略啟動;三線、四線也分別于2007年年底和2008年年初投產。在2008年中旬到年底的半年中,臺泥在廣西貴港相繼重磅投產了4條6000t/d生產線,實現了兩廣區域間的聯動。而新興的福建市場也是臺泥的青睞之地,但受福建省本地的封閉特性影響,臺泥選擇了“曲線”路徑。2007年福建福州粉磨站二期工程竣工,產能擴大至225萬噸,并于2007年10月全盤收購臺灣嘉新水泥中國(即江蘇句容)的已投產的6700t/d一線和正在建設的6000t/d二線,通過江海聯運,與福州粉磨站相得益彰,為進一步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臺泥進入大陸市場后,一直緊守“深耕華南”的戰略。2009年,臺泥以38億港元正式并購昌興國際后,進一步加強在華南和西南市場的布局。臺泥的擴張戰略也由深耕華南,轉向了“華南+西南”的模式。并購昌興國際后,臺泥水泥業務版圖遍及臺灣、廣東、廣西、福建、江蘇、云南、貴州、重慶、四川、遼寧等地區。臺泥在大陸的旗艦工廠位于廣東英德,并于安徽朱家橋、福建福州、廣西柳州等地投資或設立粉磨站,合計產能于去年年底已超過6000萬噸,并計劃在2016年產能突破1億噸。此外,臺泥在臺灣桃園設有研發中心,為產品及生產過程的創新發展不斷投注心力。臺泥另在臺灣設有24座混凝土攪拌站。
目前臺泥已成為全球主要外銷廠商之一,其高品質在國際間富享盛譽,獲得包括歐盟、法國NF、美國加州洛杉磯市政府水泥認證在內的多項證書。
臺泥秉承“環保是責任,不是成本”的理念,并陸續涉足發電、廢棄物處理等事業,成為一個立足“水泥、發電、環保”的真正環保企業,并積極投入二氧化碳相關課題的研究,以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
臺泥董事長辜成允表示:“我們覺得從華南出發進入西南是一個非常自然的延伸,也是鞏固華南外圍市場的一個重要戰略。臺泥在整體發展的時候,對風險的管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華南的經濟景氣與否與國際及沿海經濟景氣程度息息相關,而西南整個經濟發展的脈動是以大陸本身西部內需及國家西部政策為主流。作為一個全方位的水泥企業,我們不能在國際景氣好的時候就大賺,國際景氣差時就不賺錢,所以我們選擇以平衡的方式從華南向西南延伸。”
對于未來的發展,辜成允表示:“在8年~10年之后,水泥產業可能出現一個很大的調整,市場總量可能會削減1/3~1/2,此時產能過剩的問題就會給整個產業最大的壓力。原因是8年~10年后,城鎮化還是在持續,但是基礎建設已經差不多了。”
環保與企業發展同等重要
在水泥業務不斷擴張的同時,臺泥也非常注重環保方面的投入,臺泥在臺灣擁有專業的垃圾處理公司,能夠處理臺灣1/5的生活垃圾,可謂是環保行業的先行者。臺泥以新式、科學生產工藝,使礦渣廢料得到再利用,水泥窯爐高溫可以處理包括電子工業廢棄物在內的所有有害垃圾,從而達到零排放,將水泥產業變成綠色產業。
“環保是責任,不是成本”是辜成允在水泥峰會上多次提到的一句話,也是臺泥的環保理念。辜成允說:“我個人認為,現在大陸的水泥企業不管是環保還是節能減排,大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處于被動。臺泥與大陸水泥同業最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主動去接受它,我們真的愿意做。“辜成允表示,大陸的水泥企業如果能夠將獲利的一部分拿來做環保,那力量是非常大的。”
2001年~2010年,臺泥協助臺灣處理電子業產出廢溶劑11萬噸,處理氟化鈣污泥13萬噸,每噸水泥處理其他廢棄物100千克~300千克。臺泥一方面為社會解決公害,一方面也可以把廢溶劑等當作替代燃料,降低生產成本。
臺泥擁有先進的協同處理觀念與實際操作經驗,將之與水泥廠融合在一起,讓生活垃圾的處理和水泥生產變成一個更緊密的結合,這已經是臺泥非常明確的方向,并且臺泥針對水泥廠處理生活垃圾的技術及可行性已經有了大量論證,也對投資成本和效益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未來將會在華南與西南大力推廣。
致力城鎮化建設 構筑美麗中國夢
2013年4月12日,臺泥盛邀華南區域合作商出席臺泥2013銷售渠道大會暨“遍地開花”計劃鄉鎮路演啟動儀式,這是臺泥涉足大陸市場以來又一次率同業之先,制定品牌營銷戰略,試水行銷推廣模式。當天,臺泥還隆重揭幕了袋裝品牌水泥新包裝,昭示將以嶄新的品牌形象、一以貫之的品質,攜手合作伙伴服務更多消費者,助力廣東省城鎮化建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為加速實現“2016年達到1億噸總產能”的宏愿,臺泥制定“遍地開花”計劃,以全新的合作銷售模式深化品牌形象,深入更多區域市場,提高袋裝水泥銷售量。與此同時,臺泥積極響應十八大美麗中國夢、生態文明目標及廣東省“十二五”城鎮化發展規劃,通過“遍地開花”計劃筑夢新型城鎮化,建設生態美麗家園。
辜成允說:“臺泥進入大陸市場十年來銷量增長迅速,期間不僅得到了包括各級政府部門及行業機構的鼎力支持,也凝聚了所有合作伙伴長久以來對臺泥品質和服務的信任。臺泥將繼續以‘深耕華南’戰略為立足之本,結合此次‘遍地開花’計劃的執行,進一步深入華南鄉鎮,以全新的袋裝品牌水泥服務消費者,始終秉持‘堅持品質、一以貫之’的企業精神及‘環保是責任、不是成本’的經營理念,一如既往地貫徹對客戶的品質與服務的承諾,共同致力發展廣東省新型城鎮化建設,共建生態文明美麗家園。”
不僅如此。臺泥一直秉承著“堅持質量、一以貫之”的理念,在生產高質量水泥的同時,還在生產過程中保護環境資源、提升競爭力、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降低單位能耗量、減少廢棄物排放。“環保是責任,不是成本”一直都是臺泥的環保責任觀。
在進入大陸市場近十年,臺泥依然將未來的增長定位在華南和西南市場。日前,臺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與媒體記者分享了臺泥獨特的經營理念,以及十年初衷不改、難能可貴的堅持。
深耕華南 進軍西南的發展之路
臺泥在華南基本上是以大規模、集中方式建設水泥生產基地。經濟發達的廣東是臺泥華南戰略的最先切入點。2006年年初,臺泥在廣東英德生產基地一線、二線的投產標志著臺泥華南戰略啟動;三線、四線也分別于2007年年底和2008年年初投產。在2008年中旬到年底的半年中,臺泥在廣西貴港相繼重磅投產了4條6000t/d生產線,實現了兩廣區域間的聯動。而新興的福建市場也是臺泥的青睞之地,但受福建省本地的封閉特性影響,臺泥選擇了“曲線”路徑。2007年福建福州粉磨站二期工程竣工,產能擴大至225萬噸,并于2007年10月全盤收購臺灣嘉新水泥中國(即江蘇句容)的已投產的6700t/d一線和正在建設的6000t/d二線,通過江海聯運,與福州粉磨站相得益彰,為進一步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臺泥進入大陸市場后,一直緊守“深耕華南”的戰略。2009年,臺泥以38億港元正式并購昌興國際后,進一步加強在華南和西南市場的布局。臺泥的擴張戰略也由深耕華南,轉向了“華南+西南”的模式。并購昌興國際后,臺泥水泥業務版圖遍及臺灣、廣東、廣西、福建、江蘇、云南、貴州、重慶、四川、遼寧等地區。臺泥在大陸的旗艦工廠位于廣東英德,并于安徽朱家橋、福建福州、廣西柳州等地投資或設立粉磨站,合計產能于去年年底已超過6000萬噸,并計劃在2016年產能突破1億噸。此外,臺泥在臺灣桃園設有研發中心,為產品及生產過程的創新發展不斷投注心力。臺泥另在臺灣設有24座混凝土攪拌站。
目前臺泥已成為全球主要外銷廠商之一,其高品質在國際間富享盛譽,獲得包括歐盟、法國NF、美國加州洛杉磯市政府水泥認證在內的多項證書。
臺泥秉承“環保是責任,不是成本”的理念,并陸續涉足發電、廢棄物處理等事業,成為一個立足“水泥、發電、環保”的真正環保企業,并積極投入二氧化碳相關課題的研究,以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
臺泥董事長辜成允表示:“我們覺得從華南出發進入西南是一個非常自然的延伸,也是鞏固華南外圍市場的一個重要戰略。臺泥在整體發展的時候,對風險的管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華南的經濟景氣與否與國際及沿海經濟景氣程度息息相關,而西南整個經濟發展的脈動是以大陸本身西部內需及國家西部政策為主流。作為一個全方位的水泥企業,我們不能在國際景氣好的時候就大賺,國際景氣差時就不賺錢,所以我們選擇以平衡的方式從華南向西南延伸。”
對于未來的發展,辜成允表示:“在8年~10年之后,水泥產業可能出現一個很大的調整,市場總量可能會削減1/3~1/2,此時產能過剩的問題就會給整個產業最大的壓力。原因是8年~10年后,城鎮化還是在持續,但是基礎建設已經差不多了。”
環保與企業發展同等重要
在水泥業務不斷擴張的同時,臺泥也非常注重環保方面的投入,臺泥在臺灣擁有專業的垃圾處理公司,能夠處理臺灣1/5的生活垃圾,可謂是環保行業的先行者。臺泥以新式、科學生產工藝,使礦渣廢料得到再利用,水泥窯爐高溫可以處理包括電子工業廢棄物在內的所有有害垃圾,從而達到零排放,將水泥產業變成綠色產業。
“環保是責任,不是成本”是辜成允在水泥峰會上多次提到的一句話,也是臺泥的環保理念。辜成允說:“我個人認為,現在大陸的水泥企業不管是環保還是節能減排,大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處于被動。臺泥與大陸水泥同業最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主動去接受它,我們真的愿意做。“辜成允表示,大陸的水泥企業如果能夠將獲利的一部分拿來做環保,那力量是非常大的。”
2001年~2010年,臺泥協助臺灣處理電子業產出廢溶劑11萬噸,處理氟化鈣污泥13萬噸,每噸水泥處理其他廢棄物100千克~300千克。臺泥一方面為社會解決公害,一方面也可以把廢溶劑等當作替代燃料,降低生產成本。
臺泥擁有先進的協同處理觀念與實際操作經驗,將之與水泥廠融合在一起,讓生活垃圾的處理和水泥生產變成一個更緊密的結合,這已經是臺泥非常明確的方向,并且臺泥針對水泥廠處理生活垃圾的技術及可行性已經有了大量論證,也對投資成本和效益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未來將會在華南與西南大力推廣。
致力城鎮化建設 構筑美麗中國夢
2013年4月12日,臺泥盛邀華南區域合作商出席臺泥2013銷售渠道大會暨“遍地開花”計劃鄉鎮路演啟動儀式,這是臺泥涉足大陸市場以來又一次率同業之先,制定品牌營銷戰略,試水行銷推廣模式。當天,臺泥還隆重揭幕了袋裝品牌水泥新包裝,昭示將以嶄新的品牌形象、一以貫之的品質,攜手合作伙伴服務更多消費者,助力廣東省城鎮化建設,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為加速實現“2016年達到1億噸總產能”的宏愿,臺泥制定“遍地開花”計劃,以全新的合作銷售模式深化品牌形象,深入更多區域市場,提高袋裝水泥銷售量。與此同時,臺泥積極響應十八大美麗中國夢、生態文明目標及廣東省“十二五”城鎮化發展規劃,通過“遍地開花”計劃筑夢新型城鎮化,建設生態美麗家園。
辜成允說:“臺泥進入大陸市場十年來銷量增長迅速,期間不僅得到了包括各級政府部門及行業機構的鼎力支持,也凝聚了所有合作伙伴長久以來對臺泥品質和服務的信任。臺泥將繼續以‘深耕華南’戰略為立足之本,結合此次‘遍地開花’計劃的執行,進一步深入華南鄉鎮,以全新的袋裝品牌水泥服務消費者,始終秉持‘堅持品質、一以貫之’的企業精神及‘環保是責任、不是成本’的經營理念,一如既往地貫徹對客戶的品質與服務的承諾,共同致力發展廣東省新型城鎮化建設,共建生態文明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