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前,是痛苦地蛻變。過去的一年,行業跌宕劇變,三一站在路的前方,砥礪前行。盡管歷史的軌跡從來不因關注的目光而改變,但是只有體味過這個企業蛻變、創新、崛起的曲折經歷,才能了解三一何以成為今日的三一,何以贏得光明的未來。
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鼎盛與衰敗,有時也只是理想和信仰的毫厘之失。企業的生存需要遠見、勇氣和智慧。那么,在創立之初,就把“產業報國”作為畢生追求的三一掌門人梁穩根,將怎樣帶領三一在物競天擇的生存環境下實現理想,贏得未來?
■構建新的商業文明 要贏在價值觀
一家企業,只有以共贏的理念放眼全球,才能夠贏得尊重。只有遵循行業規則的核心精神,開展理性、文明的競爭,才能贏得消費者和市場,這似乎已經成為亟需尋找的“企業精神”。
三一一直恪守“規模服從效益,效益服從品牌”的經營原則,因而既能快速奔跑,又不失從容穩健。針對目前行業過分追求規模的現象,過去的一年,三一再次重申,莊嚴承諾:不追求座次,不追求規模,不盲目追求市場占有率,追求盈利和長期盈利能力,這體現了三一努力維護行業秩序的決心和對未來發展的價值取舍。
■適時調整,沖破迷局 要贏在戰略
三一追求高速增長,注定要在變革中求發展。適應變化、利用變化、創造變化,才能保持領先地位。
面對行業變局,2012年,三一冷靜思考,提出了“一強、兩化、三優、三建控”的經營策略,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在這個策略的指引下,三一內部管理不斷加強;組織架構調整,將總部職能從業務管控型向戰略管控型轉變;全力打造絕對競爭優勢產品、員工隊伍以及優勢服務能力;經濟增長由粗放向精細轉變,成本費用、在外貨款以及企業的投資風險都得到控制。
此外,2011年以來,三一在銷售系統啟動了由直銷制轉向代理制的重大改革。2012年,遍布全國的代理商體系基本搭建完成并已初現成效。
當前的行業調整期,三一更加提倡回歸本質,在這個多變的市場里保持靈活,實現改革,確保持久的耐力。
■提升三大核心競爭力 要贏在管理
著名的戰略咨詢企業——羅蘭貝格公司在為中國多家企業進行診斷咨詢后曾坦言,缺乏核心競爭力是我國企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要達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高境界,就要做到技術與其他重要技能的和諧融合,確立和弘揚自身依賴多資源、多要素的有機融合而形成的核心競爭力。
三一,總是與永無止境的服務相伴相行。盡管“一切為了客戶、創造客戶價值”這一特有的核心服務理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競爭伙伴所效仿與學習,但三一獨有的那份“敢為人先”的精神,卻使三一服務始終獨占鰲頭。
創新是核心競爭力重要的形成機制和培育手段。三一一開始便選擇了進口替代,通過自主研發,打破恐懼,大膽創新。從“中國泵王”到“全球第一吊”,從純電動挖掘機到86米泵車……三一產品之最和專利之多,更讓同行企業望塵莫及。
未來,依靠技術自主創新、優良制造和無以復加的極致服務,三一必將“扎穩馬步”,成為世界工程機械行業中強有力的領跑者。
■打造世界級企業 要贏在品牌
三一是一家先有文化后有企業的公司。正因為有“贏得世界對三一、對中國的尊重”的追求,才有了其在混凝土機械、挖掘機械等領域的突破。這種極具民族情懷的使命感,積淀成為三一“品質改變世界”的企業使命。
有人說“品質改變世界”很虛,但三一卻用“數一數二”的產品戰略,將其高品質的品牌定位落到了實處:從旋挖鉆機的迅速飚紅到挖掘機代表國產品牌的全面逆襲,從86米泵車現場施工到超高層混凝土泵參建530米廣州東塔,三一演繹著始終為客戶著想的“價值”高度和深度。
2012年,三一海外市場獲得的收入占比預計達到10%,是2011年的兩倍,而五年后,這個數值有望達到40%~50%。除現有的國際版圖外,作為三一全球化戰略的一部分,三一還將關注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帶動當地機械裝備強勁的發展。
■迎接大格局 要贏在人才
創業23年,擁有5萬多名員工,平均年齡27歲,三一的競爭力完全來自充分競爭的市場和在爭議中掙扎成長的頑強生命力。
三一的成長史,就是一部依靠人才進行技術研發與自主創新的奮斗史。為實現“幫助員工成功”的核心理念,三一依靠靈活的機制和不計成本的投入,形成全面覆蓋的培訓體系。
當前,不管是研發體系、還是服務、制造體系,著力于員工素質提升的各種講座、培訓數不勝數,充電正酣。當在良好培訓機制下成長起來的創新人才能夠獨當一面時,以三一為代表的“中國制造”,進軍高端領域的目標就不再遙遠。
放眼未來,千億目標觸手可及,三千億目標正在招手。面對這一大格局,三一員工需要大氣魄、更需要高能力。為中國貢獻一個世界級品牌,為“中國制造”正名,5萬多名三一人,肩負著使命,滿懷信心在路上。
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鼎盛與衰敗,有時也只是理想和信仰的毫厘之失。企業的生存需要遠見、勇氣和智慧。那么,在創立之初,就把“產業報國”作為畢生追求的三一掌門人梁穩根,將怎樣帶領三一在物競天擇的生存環境下實現理想,贏得未來?
■構建新的商業文明 要贏在價值觀
一家企業,只有以共贏的理念放眼全球,才能夠贏得尊重。只有遵循行業規則的核心精神,開展理性、文明的競爭,才能贏得消費者和市場,這似乎已經成為亟需尋找的“企業精神”。
三一一直恪守“規模服從效益,效益服從品牌”的經營原則,因而既能快速奔跑,又不失從容穩健。針對目前行業過分追求規模的現象,過去的一年,三一再次重申,莊嚴承諾:不追求座次,不追求規模,不盲目追求市場占有率,追求盈利和長期盈利能力,這體現了三一努力維護行業秩序的決心和對未來發展的價值取舍。
■適時調整,沖破迷局 要贏在戰略
三一追求高速增長,注定要在變革中求發展。適應變化、利用變化、創造變化,才能保持領先地位。
面對行業變局,2012年,三一冷靜思考,提出了“一強、兩化、三優、三建控”的經營策略,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在這個策略的指引下,三一內部管理不斷加強;組織架構調整,將總部職能從業務管控型向戰略管控型轉變;全力打造絕對競爭優勢產品、員工隊伍以及優勢服務能力;經濟增長由粗放向精細轉變,成本費用、在外貨款以及企業的投資風險都得到控制。
此外,2011年以來,三一在銷售系統啟動了由直銷制轉向代理制的重大改革。2012年,遍布全國的代理商體系基本搭建完成并已初現成效。
當前的行業調整期,三一更加提倡回歸本質,在這個多變的市場里保持靈活,實現改革,確保持久的耐力。
■提升三大核心競爭力 要贏在管理
著名的戰略咨詢企業——羅蘭貝格公司在為中國多家企業進行診斷咨詢后曾坦言,缺乏核心競爭力是我國企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要達到“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高境界,就要做到技術與其他重要技能的和諧融合,確立和弘揚自身依賴多資源、多要素的有機融合而形成的核心競爭力。
三一,總是與永無止境的服務相伴相行。盡管“一切為了客戶、創造客戶價值”這一特有的核心服務理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競爭伙伴所效仿與學習,但三一獨有的那份“敢為人先”的精神,卻使三一服務始終獨占鰲頭。
創新是核心競爭力重要的形成機制和培育手段。三一一開始便選擇了進口替代,通過自主研發,打破恐懼,大膽創新。從“中國泵王”到“全球第一吊”,從純電動挖掘機到86米泵車……三一產品之最和專利之多,更讓同行企業望塵莫及。
未來,依靠技術自主創新、優良制造和無以復加的極致服務,三一必將“扎穩馬步”,成為世界工程機械行業中強有力的領跑者。
■打造世界級企業 要贏在品牌
三一是一家先有文化后有企業的公司。正因為有“贏得世界對三一、對中國的尊重”的追求,才有了其在混凝土機械、挖掘機械等領域的突破。這種極具民族情懷的使命感,積淀成為三一“品質改變世界”的企業使命。
有人說“品質改變世界”很虛,但三一卻用“數一數二”的產品戰略,將其高品質的品牌定位落到了實處:從旋挖鉆機的迅速飚紅到挖掘機代表國產品牌的全面逆襲,從86米泵車現場施工到超高層混凝土泵參建530米廣州東塔,三一演繹著始終為客戶著想的“價值”高度和深度。
2012年,三一海外市場獲得的收入占比預計達到10%,是2011年的兩倍,而五年后,這個數值有望達到40%~50%。除現有的國際版圖外,作為三一全球化戰略的一部分,三一還將關注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帶動當地機械裝備強勁的發展。
■迎接大格局 要贏在人才
創業23年,擁有5萬多名員工,平均年齡27歲,三一的競爭力完全來自充分競爭的市場和在爭議中掙扎成長的頑強生命力。
三一的成長史,就是一部依靠人才進行技術研發與自主創新的奮斗史。為實現“幫助員工成功”的核心理念,三一依靠靈活的機制和不計成本的投入,形成全面覆蓋的培訓體系。
當前,不管是研發體系、還是服務、制造體系,著力于員工素質提升的各種講座、培訓數不勝數,充電正酣。當在良好培訓機制下成長起來的創新人才能夠獨當一面時,以三一為代表的“中國制造”,進軍高端領域的目標就不再遙遠。
放眼未來,千億目標觸手可及,三千億目標正在招手。面對這一大格局,三一員工需要大氣魄、更需要高能力。為中國貢獻一個世界級品牌,為“中國制造”正名,5萬多名三一人,肩負著使命,滿懷信心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