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全國碳市場運行三年:碳價翻倍,總成交額近270億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7-18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澎湃新聞
核心提示: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運行滿三年。截至7月15日,全國碳市場碳配額(下稱,“CEA”)累計成交量超過4.65億噸,累計成交金額近269.69億元。

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運行滿三年。截至7月15日,全國碳市場碳配額(下稱,“CEA”)累計成交量超過4.65億噸,累計成交金額近269.69億元。


自2021年7月16日啟動以來,全國碳市場共運行了725個交易日,CEA平均收盤價報63.33元/噸,最低報41.46元/噸,最高報103.47元/噸,最高價較啟動日48元/噸的開盤價翻倍。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碳市場覆蓋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納入重點排放單位2257家,是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場。據測算,前兩個履約周期,全國電力行業總體減排成本降低約350億元。


2023年末,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收官,履約完成率超過99%。


中國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電、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重點行業,這八個行業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約75%。目前,全國碳市場僅納入了發電行業。


碳價逐年上漲,突破百元大關


全國碳市場碳排放權交易采用“總量控制-市場交易”的機制設計,政府設定一定時限內的排放總量,以碳配額形式分配給管控單位,碳價由碳配額的市場供需關系決定。


碳價是碳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關鍵環節,自碳市場啟動以來,碳價逐年上漲。


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數據,2021年至2023年,CEA平均收盤價分別為46.6元/噸、58.07元/噸、64.01元/噸。截至7月16日,2024年CEA平均收盤價報86.88元/噸,較去年均價同比上漲超過35%。


其中,全國碳市場收盤價在今年4月24日首次突破百元關口。


作為碳市場發展的“晴雨表”,全國碳市場交易活躍度有所提升。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相比第一個履約周期,第二個履約周期全國碳市場日成交量增長了19%,成交額增長了89%。


截至7月15日,全國碳市場掛牌協議交易平均日成交量約10.98萬噸。


碳價主要是由配額供需結構和碳市場政策預期決定,未來,更多交易主體進入全國碳市場,將進一步提升全國碳市場活躍度。


今年2月27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下稱《條例》)發布,并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一政策的出臺為全國碳市場的有序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對碳排放權的分配、交易、核查、清繳等環節進行了詳細規定,并設立了更加嚴格的監管框架。


碳市場擴容在即,CCER啟動


3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明確,要“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


目前,生態環境部門積極推動,對水泥、電解鋁等行業開展專項研究,碳市場擴容預期升溫。


3月15日,生態環境部就《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鋁冶煉行業》和《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鋁冶煉行業》公開征求意見。4月3日,生態環境部就《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水泥熟料生產》和《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技術指南水泥熟料生產》公開征求意見。


鋁冶煉行業和水泥行業均為碳排放量大的重點行業,明確排放核算標準和報告要求是企業納入碳市場交易的前提。


今年1月22日,暫別六年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交易產品是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


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的啟動,實現了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互聯互通,形成了強制碳市場和自愿碳市場雙輪驅動。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