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2023年天津市混凝土行業發展報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1-29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天津市混凝土行業協會
核心提示:目前天津市預拌混凝土依然處于產能過剩局面,天津市年設計生產能力 15073萬立方米。截止2023年12月底全市預拌混凝土企業共生產供應各等級混凝土 2426.56萬m3,產能利用率16.1%,比去年同期下降9%,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一、預拌混凝土


01 區域布局與市場競爭: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23年12月31日,天津市取得預拌混凝土專業承包資質企業 274家,有一定規模且上報數據企業211家。其中塘沽區域企業數量最多,寧河區域數量最少。


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資質與分布情況統計表


02 產能與利用率:通過上表分析,目前天津市預拌混凝土依然處于產能過剩局面,天津市年設計生產能力 15073萬立方米。截止2023年12月底全市預拌混凝土企業共生產供應各等級混凝土 2426.56萬m3,產能利用率16.1%,比去年同期下降9%,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產能利用率最高的區域為西青區為27.2%,產能利用率最低的為薊州區僅為3.9%。大港區、薊州區和寶坻區產能利用率均不足10%。東麗區攪拌站產能總量繼續領跑其他區域,薊州區產能總量最低。天津市環城區域普遍高于其他區域,軌道交通項目貢獻較大;濱海新區生產企業相比于去年增加14家,本區域競爭程度進一步加劇。


03 主要原材料情況:水泥和砂石價格表現需求整體呈現減弱,同樣受制于建筑業開工量不足,市場恢復緩慢;面對復雜嚴峻的市場態勢,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產能嚴重過剩問題。從供應端分析,水泥企業和砂石料生產企業又有不同之處,水泥企業多以大型和國有企業占據市場份額,砂石生產企業民營中小型居多,兩者在面對市場困境時應對策略不同,民營企業更能體現靈活優勢,固守資源,伺機而動;國有和大型企業面對業績指標,壓力重重。



水泥:全國水泥價格行情走勢整體震蕩下行,截至2023年12月25日,全國水泥價格指數CEMPI已經較年初下跌28點,華東水泥價格回到2009年水平。天津市水泥市場2023年1-2月份出現稍微上升趨勢,3月份之后價格開始持續下行,整體需求較弱,混凝土市場需求不足最終導致價格低迷態勢;總體低于全國下降幅度,價格欲提升也是乏力。



砂石:相關數據顯示,全國機制砂全年整體趨于穩定,天然河沙和碎石呈現小幅下跌趨勢。天津市砂石市場2023年1至3月份處于微漲趨勢,4月份開始下滑,4-7月價格基本持平,8月份出現漲幅波動,之后連續走低。供應端唐山礦區的生產線建設相對穩定,礦山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生產量控制相對靈活,價格波動較小。


04 混凝土市場價格:據統計數據本年度天津市基礎設施投資下降8.1%,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42.1%,工業投資增長5.4%。需求端房地產新開工面積、房建需求較弱;基建方面軌道交通、市政橋梁和公路相對還能穩步發力,拉動部分需求,工業廠房投資增加,混凝土用量有限,未能解決市場缺口。市場持續收縮,行業競爭加劇,價格下行;政府項目資金和民營企業項目資金同時面臨短缺,施工單位付款進度不能及時支付,導致混凝土企業應收賬款高居不下,企業運營壓力增大,資金壓力及壞賬風險仍會持續。



全國混凝土價格全年整體呈現下滑趨勢,12月份初有輕微反彈跡象,隨后持續下降,年末較年初價格降幅達10%左右。天津市混凝土市場2023年開年價格疲軟,2-4月份市場需求較小,價格基本維持穩定,5月份大面積開工后競爭加劇,價格持續下滑。


二、裝配式產業與預制構件


01 區域布局與市場競爭:當前全市共有裝配式生產企業20家,管樁生產企業12家,管片生產企業6家,其他構件6家,其中裝配式生產企業相比去年減少4家,預制管樁增加5家。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天津市裝配式及構件生產企業完成年度產量67.04萬方,管樁生產企業完成年度產量207.26萬方。


02 PC裝配式發展現狀:


(1)裝配式建筑蓬勃發展的投資熱潮已退,裝配式市場進入相對理性階段;有關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京津冀地區的裝配式構件生產企業關停并轉約20%,產量隨之下降。生產企業重新洗牌,支撐不住的企業關停并轉;有資金和實力的企業,快速發展;也體現出了行業危機之下的風險和機遇共存。


(2)隨著裝配式建筑相關的大量政策文件相繼發布,各種標準逐步完善,發展指標更加明確且要求越來越高,部分地區率先進入高品質和綠色低碳發展階段,裝配式技術體系得到創新,標準化程度進一步提高,產業鏈協同效應有一定進步;規模化、專業化的建筑產業化工人隊伍逐步形成。


(3)在政策驅動下裝配式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得到提高,但是成本主導的市場阻力依然很大,如何在實現“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在落地實施階段優化建造成本,縮短建設工期、提升勞動生產效率,還需要時間驗證和考驗。


(4)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國家戰略,能夠促進建筑業的轉型升級,同時是建筑實現綠色建造、低碳循環發展的重要舉措。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會動搖,各省市和地區在發展裝配式建筑過程中,也應以高品質、高質量為發展目標,如何避免遇到的功能隱患和安全質量隱患。需要進一步完善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和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力度。


03 預制管樁發展情況:


(1)我市預制管樁生產企業數量增加顯著,企業間的競爭加劇,其中主要取決于周圍市場容量,各自的生產規模、技術實力及品牌影響力。得益于光伏產業興起,我市管樁市場需求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企業產能得到一定釋放。


(2)預制構件生產企業技術創新需要進一步提高,如何在產品和技術同質化競爭中走出困境,實現綠色低碳化發展;還需要企業和行業一同探究和發揮創新。


(3)天津市地貌地質較復雜,對于樁基礎性能要求較高。隨著天津大都市城市建設的推進,各種大型、超高建筑的需求不斷增多,對于樁基礎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支撐和指導這相應樁及機械鏈接方式的設計、生產和施工、監理和驗收,因此研究和編制相關的天津團體標準圖集。本年度天津市混凝土行業協會組織相關專家對天津建城基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天津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編的《耐腐蝕預制管樁》團體標準圖集進行充分論證、審閱、把關編制并發布。


三、我市混凝土行業存在的問題


01 市場規范待優化:后疫情時代的到來,從房地產景氣指數看,經濟面臨持續下行壓力;由之前的房地產企業暴雷頻發,到現在建筑企業爆雷、債務違約、破產重組或清算等消息在行業內屢見不鮮。從天津市市場結構來看,行業競爭加劇,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下降8.1%,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42.1%。國家堅持貫徹綠色低碳發展,方向不變;裝配式建筑產業化建造方式穩步提高,預拌混凝土市場需求持續下滑。我市攪拌站數量不降反增,企業取得預拌混凝土資質門檻較低,無站經營、掛靠和租站情況仍然存在,規范程度需加強;沒有合理地市場退出和淘汰機制,企業產能嚴重過剩,面對市場殘酷競爭,企業自律意識淡薄,價格戰成主導因素,不可持續的低價競爭擾亂市場秩序。


02 資金壓力加劇:資金壓力在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同樣存在,兩者又存在不同,融資方面央企和國有企業有一定優勢。我市民營企業占比90%以上,民營企業捉襟見肘的現金流嚴重限制著其市場拓展。兩者都要面對日益糟糕的建筑工程支付情況,墊資無法避免,融資也已成為企業無法回避的需求。對大多數傳統企業而言,銀行借貸是最主要融資手段,但中小型民企優質抵押物較少、品牌影響力較低、抗風險能力較差等原因,金融機構的放貸通常采用慎之又慎的態度。混凝土企業主要原材料水泥、砂石等現金結算模式陸續形成;一方面企業要面對原材料現金支付,另一方面企業需要墊資工程款,后期的收款難度和收款預期不斷在變化,付款方式多種多樣,承兌、商票、供應鏈金融、抵房越來越惡化。企業長期處于“老項目回款難、企業融資難、原材料支付難”的循環模式。


03 核心競爭力欠缺:根據研究表明,市場份額每年正以2.75%的速度向央企及地方國企集中。行業在“馬太效應”作用下,已由分化轉向固化,民營企業雖然在企業數量和從業人員的占比上都達到行業的90%以上,卻仍舉步維艱。企業品牌建設不足,不重視自身的品牌影響力,無法吸引更多的新合作伙伴。自身管理和技術創新滯后,少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核心技術。合同管理體系和風險控制體系不完備,在合作過程中,仍然處于買方市場,霸王條款難以改變;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不對等,合同本身前期簽訂風險就很大。高質量發展需提高,嚴格控制原材料驗收標準,優化配比生產,加強運輸和施工過程控制。傳統的混凝土行業門檻較低,審核標準要加大,行業日常監管需要保持一定態勢。企業需完善發展規劃和人才儲備,塑造自身品牌,提高核心競爭力。


04 人才發展不足:混凝土行業由于工作環境和條件相對艱苦,在社會普遍認知中被視為“苦力”行業,對年輕人、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缺乏吸引力。而民營企業困于本身的規模和影響力,在人才吸引力方面更加難以與央國企競爭。難以提供與央國企相當的職業發展空間和機會、福利待遇、人才儲備和培養方面的支持和保障、穩定的企業文化和氛圍等。尤其掌握企業質量“生命線”的技術人員流動頻繁,無疑增加了企業自身風險。“招人難、留人難”現象像一個魔咒一樣牽扯企業老板的很大精力。


四、行業協會建議


01 控風險、穩發展:質量風險、資金風險、安全風險都是企業健康經營的重要因素。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重視質量管理是保障建筑安全的必要條件;質量穩定、價格合理的原材料是控制質量風險的前提,生產企業要嚴格執行國家標準按照對原材料進場檢驗,生產過程、出廠檢驗、運輸過程等質量控制,與施工單位做好技術交底工作。資金風險問題近些年長期困擾企業,尤其今年越發明顯。重視合同風險控制,避免誘發付款風險導致資金風險問題。加強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的信用評級,從而增加獲得銀行貸款的機會,提高融資能力。資金進行合理規劃,對于墊資大,利潤低的項目必要的時候要減少或者舍棄。提前做好回款計劃,早介入、多催促,對于有壞賬風險的項目及時借助法律手段進行清收,利用行業協會力量協助催收;提高企業資金周轉,保證現金流。安全問題在我市混凝土行業中仍有發生,進一步提供企業人員安全意識,完善安全生產制度,加強安全管理不容放松。


02 講誠信、強自律:對個人來說,“人無信不立”。企業誠信,不僅是社會和廣大用戶對企業的要求,更是企業自身發展壯大的首要條件和立足之本。企業擁有誠信,標志著企業的成熟與發展,也是企業和企業家人格力量的表現。因此,誠信對企業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行業自律作為一種可能的市場治理手段,在約束市場主體不良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上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建立行業內部會員企業的互相合作機制,有利于降低惡性競爭,減少行業內部會員企業之間的沖突,規范市場秩序,提高生產經營水平。比如:自覺使用市場監管委與協會制定的標準新版(JF-2022-029)合同文本,規避交易與法律風險。自覺抵制使用劣質原材料,提供合格產品和優質服務。嚴格準守招投標秩序、拒絕最低價中標、惡性競爭、弄虛作假、相互詆毀。堅持第一合同原則,共同抵制“二手貨”和惡意拖欠貨款的欺詐行為。規范使用小票結算,抵制“圖紙結算”等不公正行為;嚴格準守行業協會發布的自律公約。


03 樹品牌、育人才:混凝土生產企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拓展能力,以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通過優質的管理和服務,提升企業的美譽度和口碑,增加與其他企業的合作機會。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管理體系,積極尋找與自身業務互補的中小型同類伙伴,抱團應對風險。增強創新意識并提高創新能力,關注行業發展趨勢和技術進步,加強產學研合作和技術引進吸收,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等合作,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建立健全的員工培訓和發展體系,通過制定完善的培訓計劃和職業發展規劃,提高員工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增強其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歸屬感。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和工作環境,關注員工的成長和發展。通過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福利制度,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滿意度。


五、行業展望


01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坦率指出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但會議也強調,綜合起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增強信心和底氣。穩增長仍是2024年經濟工作的重點,預計經濟增速目標將設定在5.0%左右。穩增長,保持(廣義)投資強度是關鍵。我國需要投資的節點行業和關鍵領域包括(不限于):雙碳目標、5G/6G、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居民消費率和消費結構、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


02 中國共產黨天津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于2023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市領導對2024年天津市經濟工作作了部署。其中涉及九方面重點工作,統籌抓好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港產城融合發展,協同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統籌抓好科技創新和產業煥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統籌抓好城市更新和鄉村全面振興、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統籌抓好消費和投資著力擴大內需;統籌抓好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改革開放先行區;統籌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統籌抓好高品質生活創造和基本民生保障、著力增進民生福祉;統籌抓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堅決守住筑牢首都“護城河;切實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努力為推動天津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03 2023年,全國建筑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1.59萬億元,同比增長5.8%。部分建筑企業遇到生存問題與發展困境。“2024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要求建筑企業統籌生存與發展,不能為了生存過多承接“先天缺陷”項目,也不能為了發展不顧短期生存需求。 預期房地產投資降幅較大,住房“雙軌制”有望推動保障房需求提升;基建投資增速總體維持相對高位,但呈放緩趨勢;專項債發行平衡投資放緩,但建筑業總產值增速仍明顯降檔;中央加速部署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政策持續加碼;海外建筑市場迎來發展新機遇。


04 按照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要求,對我國混凝土行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目標和方向。混凝土作為當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土木工程材料,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面臨關鍵階段,高性能混凝土成為推廣的目標。國務院發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對建材行業碳達峰作出指示,引導建材行業向綠色、低碳方向前進。隨著科技發展和數字中國的規劃要求,傳統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數字工廠、智慧物流、可視化管理讓行業舊貌換新顏,提供高效便捷的發展路線。混凝土是我國工業固廢與建筑垃圾資源化的最大消耗出口,將一些“廢渣”如何轉化成物美價廉的原材料,保證提供合格耐久的混凝土產品,實現混凝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