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進一步加快。據了解,截至2月10日,除天津外,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相繼召開地方兩會,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新基建“施工圖”,有的地方提出“適度超前布局”,有的則明確“加快”。其中,13個省份提出2022年5G基站建設計劃,建設數量合計達42.5萬個。
基建投資提速正在成為各地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加快新基建建設有助于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預計“十四五”時期,新基建投資規模將超過15萬億元。
新基建投資提速 成穩增長重要抓手
財政部專家庫專家表示,目前,新基建項目投資體量普遍較小,但能為地區經濟發展帶來新動能和有效增量。因此,多地紛紛布局新基建建設,并大力支持數字化相關產業發展。
貴州省提出,2022年適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建設,推進“東數西算”試點,加快京東、南方電網等數據中心建設,新建5G基站2.5萬個;
云南省明確,加快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數字樞紐,提升昆明國際通信出入口局服務能力和物聯網接入能力,持續擴大千兆光網覆蓋范圍,新建5G基站2萬個,推進5G融合創新應用;
安徽省提出,實施“新基建+”行動,創建國家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集群,新建5G基站2.5萬座以上;
上海市則提出,全面完成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推進5G網絡深度覆蓋,建設超大規模開放算力平臺等一批新型基礎設施。
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具備三個突出優勢:
新基建能夠兼顧短期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和中長期推進經濟轉型升級;
加快新基建建設符合政策導向,有利于獲得專項債等金融財政資源支持;
新基建投融資機制更為靈活和市場化,對社會資本有較強吸引力。
“十四五”新基建投資 規模或超15萬億元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要求“圍繞強化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支撐,布局建設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
“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期,無論是在項目審批還是資金籌措方面,新基建都會受到政策面的傾斜,‘十四五’期間我國新基建投資有望經歷一個穩定、快速增長階段。”專家認為,各地區、各類產業項目的發展迫切需要新基建項目予以協同。預計“十四五”時期,新基建投資規模整體將超過15萬億元。
業內人士建議,在投資新基建建設過程中,需要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吸引社會資本充分參與,鼓勵市場競爭,政府投資可主要選擇類似于特高壓、軌道交通等不確定性較低的項目。政策支持的要義在于改善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成本,強化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同時根據當地資源稟賦鍛造競爭力“長板”,放大已有優勢。
新基建不是獨立存在的一個服務體系,其發展基礎需要建立在傳統基建、傳統公共服務和傳統商業服務的數字化基礎之上,且數字化程度越高,新基建能夠發揮的協同效應就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