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審批,租一塊地皮兒就做起了混凝土攪拌站,污染了環境,得不到監管,錢卻不少賺,這樣的好事,可能大家都想干。
近日,滎陽市王村鎮司村村,這樣一家非法建設的混凝土攪拌站剛剛建起,卻被當地村民接連舉報。
近幾年,國家環保形勢嚴厲,而房地產市場卻逐漸復蘇向好。一些不合格的混凝土攪拌站正在逐漸退出市場。而同時,有些仗著自己在當地有關系的人,卻公然干起了無合法手續的混凝土攪拌站,此舉嚴重擾亂了當地的混凝土市場。這些冒出的非法混凝土攪拌站為什么會屹立不倒?它們的存在會給社會帶來什么樣的危害?既然是非法的,為何有關部門還能讓他們輕裝上馬?圍繞這些問題,記者于近日進行了一番調查。
根據群眾舉報,記者來到了滎陽市王村鎮,對司村村冒出的混凝土攪拌站進行實地了解。該混凝土攪拌站就建在司村村委會旁邊,系新建不久。
據向司村村群眾了解,該站系私自改變土地用途,屬于非法建設。司村村群眾說,他們知道攪拌站建起后會相當污染,離村莊如此近,生產噪音也會非常擾民,所以一開始他們就不同意建設。但老板是我們村的村主任,不知道通過什么手段,硬是做通了鎮里和司村村委會的關系,這家攪拌站便一天天成長了起來。
為進一步了解情況,記者于當日上午來到了王村鎮政府辦公室。辦公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說他們不方便接受采訪。記者只好聯系了鎮政府當天值班領導郭某,郭某說他也不負責這一塊工作。隨后,記者撥打了王村鎮黨委書記車書記的電話。他沒接,隨后我們又給其發了信息也沒回。但不久,有一位自稱姓張的負責人給記者打電話說:“我們領導說了,你們需要去市委宣傳部開張介紹信,然后我們才能接受采訪”。記者不僅納悶,為什么媒體采訪百般受阻?違法建設卻能暢通無阻,一路綠燈?如果在王村鎮的地盤上建設攪拌站不需要辦理審批手續的話,估計好多人也想做這個生意。
據了解,建設一家正規的混凝土攪拌站,需要先到當地發改委立項,然后經過相關部門的層層審批,合格了才發給相關手續。而這中間需要的總投資大約為數千萬元。
據一名業內人士說:“違法的攪拌站,只需投資數百萬元就可搞定。因為他們的設備是正規混凝土生產企業淘汰下來的舊設備,成本顯然低得多。”而這種站生產出來的拌合料,也顯然不具備質量保證。而對于這樣的混凝土攪拌站,當地監管部門必須要硬起手腕,堅決取締。而不應該因為利益糾葛,給其提供生長、生產空間。
對于此事,我們也將繼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