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萬億“砸出來”的新基建
在2月2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明確要加快形成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盡最大力量把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奪回來,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要知道,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逼近100萬億元大關,2020年要力保GDP不大幅“失速”,依靠什么?
必然是,政府投資。
而一提政府投資,很多投資者就會聯想到是“鐵公基”+房地產。
顯然,那是“老基建”了。
相對而言,根據各地方公布的投資計劃來看,新一輪“基建”重點已經悄然放在了5G、新能源汽車、云計算、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方面。
事實也正是如此,近期,地方政府陸續推出數萬億元投資清單,而據統計,截至3月2日已有至少11個省份發布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總投資金額接近30萬億元。
具體來看,在春節前,四川、重慶、陜西和河北等省份已經發布了本年度重點項目投資計劃。2020年,四川省重點項目700個,計劃總投資約4.4萬億元,年度預計投資6000億元以上;重慶市重大項目1136個,總投資2.6萬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3476億元;陜西省重點項目600個,總投資3.38萬億元,年度投資5014億元;河北省重點項目536個,總投資1.88萬億元,年計劃投資2402億元。
2月20日,河南省發布980個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3.3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8372億元,涵蓋了產業轉型發展、創新驅動、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生態環保、民生和社會事業六大領域。
2月23日,在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五場新聞發布會上,云南省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處處長郭金華表示,2020年,云南將推出525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5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
2月25日,福建省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印發2020年度省重點項目名單的通知》,確定2020年度福建省重點項目1567個,總投資3.84萬億元。其中在建項目1257個,總投資2.97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005億元;預備項目310個,投資0.87萬億元。
此外,全國其他省份也公布了重點項目清單,但是沒有公布投資總額,還有一些省份具體數據不夠詳實。
比如,浙江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為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落地落實,支撐重大標志性工程實施,浙江未來將重點推進200多個重大項目建設,總投資超2萬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約3000億元。
以上信息,是目前各地方政府已公布重點項目投資清單的一個小結,對于還沒有公布投資總額和項目數量的省份來說,具體數據仍然不夠詳細。
很顯然,僅從能統計到的,就已經近30萬億左右了,顯然,全國來看,投資目標數據只會更多,不會更少,而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各地方政府“穩投資”的動作非常明確。
02、理解新基建“戰略”意義
中國宏觀經濟和產業政策的特點之一就是政府投資,尤其是地方政府投資。
2020年,中國經濟又一個關鍵之年,不僅僅是“十三五”規劃收官,更關系到全面小康社會建成等戰略目標。
然而,未曾想,疫情肆虐,內需遭受重創。
肉眼可見,至今的餐飲、影視、娛樂、旅游等現代服務業面臨蕭條景象。
與此同時,工業企業復工也非常艱難。從工信部發布的消息來看,復工的速度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快:大型企業的復工率可以達到60%至70%,國有企業則超過80%,而中小企業復工率只有30%,中小企業的復工被視為復工復產的難點和重點。
根據最新公布的2月份中國制造業PMI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35.7%、29.6%,創歷史新低,短期影響超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
而更不利的消息是,疫情很明顯已經出現國際化的跡象,相比中國而言,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疫情恐怕還處于爆發初期,疫情對于外貿以及國內產業鏈的沖擊和影響恐怕還需要再評估。
同樣是最新公布的2月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指數分別為29.3%和28.7%,分別較上月大幅下滑22.1和20.0個百分點,說明疫情對于外貿和歐美日韓等自身經濟動能的影響才剛剛浮現。
歷史來看,在此次新冠疫情之前,中國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時,都采取了大規模擴大基礎設施建設來應對,但對經濟的拉動效果在邊際降低。
和之前的“老基建”投資領域相比,“新基建”投資領域所體現的不僅僅是簡單粗暴的投資拉動基礎設施建設,更加著眼于“新”,即面向未來,面向科技領域,比如5G、新能源汽車、云計算、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科技硬件”。
更進一步來說,這方面的投資完成之后,將來與中國工程師紅利的“科技軟件”結合到一起,不僅僅可以幫助國內經濟“扛過”疫情的沖擊,而且還能“促創新”和“補短板”,進而協助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和支柱產業的升級換代。
因此,深刻理解“新基建”的戰略意義才能使投資者看的更加清楚,更加長遠,對于相關產業鏈上的投資標的也才能用一個長期眼光去看待。
03、掘金機會到底在哪兒
面對新一輪“基建投資”,投資者應該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5G、新能源汽車、云計算、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產業鏈領域方面。
實際上,在我們此前的文章《美股科技股下跌,A股這個板塊該怎么辦?》就提到過,2月22日,工信部召開電話會議強調,基礎電信企業要及時評估疫情影響,制定和優化5G網絡建設計劃,加快5G特別是獨立組網建設步伐,切實發揮5G建設對“穩投資”、帶動產業鏈發展的積極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19個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推進5G通信網絡建設”列入2020年重點工作,其中有6個省市明確規劃了2020年新建5G基站的數量,合計超過17.8萬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抗疫期間,為充分保證隔離期間工作、學習任務的落實,在線教育、網絡協作系統在此期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專家預計服務以上領域的5G網絡、智能物聯網、安全系統、大數據相關項目的建設日程還會有所提前,預計全年新增新基建和相應的新服務投資將超5萬億元。
5G產業鏈股票共計50只,包括基站天線、射頻器件、光模塊、終端配件、物聯網等多個細分領域。
以特斯拉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是貫穿2020年的投資主線。隨特斯拉國產化率提升,其供應鏈值得長期跟蹤。
這一主題絕對不會因為短期的市場波動受影響,而且很顯然,我們反復說過,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都建成投產了,業績只會延期兌現,但絕對不會不兌現。
這和根本沒有穩定商業模式,沒有明確業績預期的公司完全是兩回事。
而1-2月份,特斯拉因為疫情,中國產業鏈和消費市場受阻雙向受阻,反而有可能為之前沒有上車的投資者留下“黃金坑”。
另外還發現,近期市場里面,5G產業鏈+再融資事件主題的個股“抗跌性”也非常強,之所有有這樣的明顯“抗跌性”不僅僅與近期發行事項有關,更加關鍵的是,中長期投資者對于“產能擴張明確、成長性明確”上市公司在進行深度和長期布局,這個更加值得投資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