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江宜昌航道工程局“走基層”采訪小組來到長江干線武漢至安慶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武安段整治工程Ⅰ標黃岡預制場現場。
	
黃岡預制場位于黃州區鄂海造船廠,走進施工現場,整齊的施工安全牌擺放在道路左側,10余名工人們戴著安全帽,有的在對底模刷脫模劑、有的在進行模具穿繩,有的在為澆筑混凝土做準備,在施工管理人員的指揮下正緊張有序進行著。在施工區右側是臨時存放區,整齊擺放著已完成的D型砼聯鎖塊,整個預制場看起來整潔有序。
	
“預制場共有4個生產區,每天早上開工前,工人會對行吊等施工機械進行檢查,從模具刷油、澆筑混凝土到砼塊起吊至臨時養護區,24小時一個工作循環,經過灑水養護,砼塊達到一定的強度就可以轉運至成品堆放區,達到混凝土齡期后即可出運。”預制場負責人姜學軍介紹。
	
走到臨時堆放區,在每一個砼塊上都系著一個塑料材質的方形二維碼。用手機掃一掃,能清晰看的看見“D型砼聯鎖塊”的相關信息,工程名稱、施工單位、產地、構建名稱、設計強度、生產日期,構件編號、生產工區、施工員、養護員、監理工程師等信息……這個二維碼可以追溯它從生產到后期的全過程,相當于給每個砼塊配了一個“電子身份證”。“二維碼追溯管理在昌門溪二期航道整治工程已經開始使用,目前在武安段的施工中已經大面積推廣”。武安段Ⅰ標項目部科技創新部部長廖一鳴介紹。
	
為提高成品的施工質量,項目部人員也在不斷對模具進行改良。“在最初使用這批模具時,我們發現蓋模和底模間的縫隙,會造成每次成品頻繁出現漏漿、飛邊的現象。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在模具四周采用不同規格不同類型的橡膠墊圈,但是存在使用時間不長,不耐油、易腐蝕的問題。” 姜學軍說道。經過大家的集思廣益,不斷的嘗試改進,歷時半個月克服重重困難,從6毫米的鋼圈改進到4毫米。目前已基本解決漏漿問題,使成品的強度增加,外觀更美觀。項目部也為此組建QC小組,后期將不斷對模具進行改進。
	
據悉,預制構件施工是航道整治施工的重要節點,為確保施工任務按照工程節點目標完成,項目部采取多種措施。一是加強技術交底和培訓,對技術人員、施工作業人員,進行定期的安全、技術交底和培訓,提高技術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施工作業人員的操作技能,確保預制構件一次成型,養護到位。二是嚴格把控原材料進場質量驗收關,不合格原材料堅決不能進場,從源頭上控制,確保預制構件的質量。三是注重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實現了施工過程的監控全覆蓋。同時,工地現場每天都安排灑水車進行防塵處理。
	
“我們的團隊充分發揮了航道工程人頑強拼搏、敢打敢贏的精神,工人們三點起床,開始施工準備工作,在保證施工安全、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加快進度,確保預制構件如期完成。”姜學軍說道。
	
離開預制場時,浮吊正將成品預制構件裝運上船,運送到正在進行沉排施工的劉家村高灘守護工程施工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