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劉麗芬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了《關于在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開展水泥產業結構調整試點的建議》,針對當前泛東北地區傳統水泥行業困局,從依法化解水泥產能過剩、規范PVC熟料企業生產經營、暫停32.5等級水泥生產銷售、產能置換政策與過剩程度掛鉤、動態執行錯峰生產、建立去產能專項調節基金等方面提出對策,引起廣泛關注。
“劉代表的建議振奮人心,這些建議對內蒙古水泥行業甚至全國水泥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均有重大意義。”徐祥貴說,“目前,中國水泥行業處于平臺期,產能嚴重過剩,相較從前,未來水泥市場需求可能會有所下降,在泛東北地區先行先試,探索壓減產能的模試是現實需求,也是行業發展需求。劉代表此時提出的幾個建議,針對性強,可執行性強,如果能扎實落地,效果可期。”
在采訪中,徐祥貴表示,錯峰生產是水泥行業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無奈之舉,但其對穩定水泥市場和保護環境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是內蒙古水泥行業要堅定不移做好的工作。穩步推進水泥行業提質增效,需行業內協同自律積極錯峰,但更重要的是要抓緊抓實去產能工作。這其中,制定相關政策淘汰落后產能是關鍵。
劉代表在建議中提出的建立去產能基金,我認為這是一個創造性的建議。如果能在內蒙古自治區落地,將會有效推進落后產能依法依規退出市場,有利于水泥行業穩中求進,轉型升級。這是一個多方受益的事情,熱切期盼相關政策能夠在今年落地。
關于劉麗芬提出規范PVC熟料企業生產經營的相關建議,徐祥貴說:“PVC熟料企業與傳統水泥企業分屬于兩個行業。與傳統水泥行業相比,PVC熟料企業在熟料生產的質量把控、節能減排等方面與傳統水泥行業存在差距。具體來說,PVC熟料線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消化PVC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產能大多為日產2000噸~2500噸,相比于傳統水泥行業,產量較小,能耗較高。
其次,PVC熟料用電石渣代替石灰石,電石渣穩定性差,PVC熟料質量穩定性也受到影響,而PVC屬于化工行業,其熟料生產線并未納入傳統水泥行業管控,產品質量與傳統水泥行業有差距。
此外,從某種程度上說,PVC熟料的成本相對較低,進入市場后,對傳統水泥行業也會造成一定影響。所以,讓PVC熟料生產企業與傳統水泥企業同樣接受管控,參與協同,執行錯峰生產等,這樣既可以穩定產品質量,維護行業利益與社會穩定,也能為內蒙古的綠地藍天保駕護航,希望相關政府部門出臺具體政策回應代表提出的行業利好建議。”
就引起行業廣泛關注的取消32.5等級水泥問題,徐祥貴指出,32.5等級水泥繼續在市場上存續,從某種程度上說,會影響建筑質量,給建筑市場和社會穩定帶來不利影響,全面取消32.5等級水泥,對穩定水泥質量,凈化市場環境,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