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漢濟渭工程又稱陜西南水北調工程項目,是用以滿足西安、咸陽、寶雞、渭南4重點城市及沿渭河兩岸的11個縣城和6個工業園的調輸配水工程。其地位則被水利部專家譽為“完全可以和都江堰、鄭國渠、靈渠相媲美”的超級工程。被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的陜西省引漢濟渭工程。三河口水利樞紐工程,位于佛坪縣與寧陜縣交界的子午河峽谷段,是引漢濟渭工程整個調水工程的調蓄中樞。大壩為碾壓混凝土拋物線雙曲拱壩,拱壩壩頂高程為646m,壩底高程504.5m,最大壩高141.5m,壩頂寬9m,拱冠壩底厚37m,壩頂上游弧長472.153m,為國內同類型第二高壩,綜合施工技術難度第一。
	
巖心簡介
	
2018年11月1日,中國水電四局引漢濟渭三河口水利樞紐大壩工程,成功獲取22.6m碾壓混凝土長芯。取芯部位在7壩段EL.585m高程二級配碾壓C9025W8F150區域隨機布孔,鉆孔直徑為219mm。
	
	
	
混凝土為夏季高溫時段2018年4月—9月澆筑,單倉澆筑高程為3m,胚層厚度30cm,該長芯共貫穿7個冷升層,68個熱升層。芯樣獲得率100%,合格率為100%,優良率為100%,混凝土芯樣表面光滑而密實,層間結合良好。真實反映了大壩混凝土澆筑質量為優良。
	
	
	
2018年11月1日,中國水電四局引漢濟渭三河口水利樞紐大壩工程,成功獲取22.6m碾壓混凝土長芯。取芯部位位于右岸河床7壩段高程EL.585m二級配碾壓C9025W8F150區域,混凝土鉆孔直徑為219mm、取芯長度為22.6m。大壩混凝土單倉澆筑高程為3m,胚層厚度30cm,該芯樣共貫穿7個冷升層,68個熱升層。混凝土最早澆筑時間為2018年4月17日至2018年9月1日,經歷4個多月高溫時段澆筑工藝。
	
根據取出的該芯樣觀測,表面光滑細密,層間結合良好,骨料分布均勻,充分顯示出大壩混凝土的良好膠結性,充分體現了三河口水利樞紐大壩混凝土施工質量和工藝優良水平。混凝土取芯是檢測混凝土施工質量的重要手段,通過取芯可以觀測混凝土的澆筑質量,核實混凝土澆筑的均勻性,正確判斷和檢查碾壓層厚度、壓實情況及層間結合情況等。在大壩混凝土施工工程中,水電四局三河口水利樞紐項目部嚴格按照設計規范,不斷探索和總結,提高施工工藝,克服重重困難,精心組織施工,對混凝土入倉、澆筑、養護等全過程進行了質量監控,認真落實各項質量控制措施。
	
取芯成果顯著,三河口項目部在后續施工中會繼續嚴格按照碾壓混凝土工藝施工,精細化管理,保質保量的圓滿完成2019年竣工節點目標。
	
截止目前碾壓混凝土拱壩22.6m長芯,為碾壓混凝土拱壩世界第一、水利行業項目第一、陜西省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