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真的教訓深刻,我們一定徹底整改。”記者隨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再次來到云南羅平鋅電時,聽到當地政府和公司負責人不止一次重復這句話。
正在埋頭整改的,還有藍豐生化新沂總部廠區。“即知即改,全力整改。”藍豐生化總經理劉宇向媒體表示。
在剛剛結束的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期間,多家上市公司被點名。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被點名都是因為老問題,而且在2016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中就明確提出了整改要求。可見,企業不是“不知”,而是“不為”。
雖然上市公司一直被認為是管理規范、遵紀守法的表率,但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等問題仍舊存在,而且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重復出現的老問題
在羅平鋅電,原來認定只有10萬噸含鉛廢渣,處理一段時間才發現總量有誤,實際約為22萬噸,多了一倍多。但是,公司沒能及時舉一反三,改進管理。
與這堆危廢相鄰,就是另一個超過10萬噸的脫硫石膏渣堆。這是在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指出前面的危廢問題后才堆存的,而且同樣沒有臺賬、管理粗放。
同樣在2016年因固廢問題受過處罰的藍豐生化,也沒有真正重視起來。廢棄反應釜、儲罐、化工廢桶、試劑瓶等被隨意露天堆放,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殘液灑落地面并滲入土壤。
作為上市公司沙鋼股份的控股股東,沙鋼集團“對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的煙塵污染問題卻重視不夠,整改敷衍,一犯再犯,而且長期累積的百萬噸鋼渣等工業固廢隨意堆放在長江岸邊,污染周邊土壤和水體,威脅長江水生態環境安全”。
上市公司在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并不能因此獲得環保領域“免責”的權利。
固體廢物處理不規范,是此次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中發現的突出問題之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重視前端生產過程,但忽視末端處置,沒有真正樹立起環境意識和全過程的循環理念。
信息披露不及時不規范
因為揚塵、噪聲、搬遷等問題整改不力,江西萬年青水泥所屬子公司瑞金萬年青公司被點名。公司在6月9日發布《關于江西省人民政府網通報事項的自愿性公告》稱:“公司高度重視,迅速制定了相應的整改措施,全力開展相關整改工作。目前,瑞金萬年青公司生產經營正常。”
但是,瑞金市人民政府官網在6月6日發布的一份督辦件處理情況顯示:“瑞金市環保局對瑞金萬年青商砼有限公司存在的環保問題已于2018年6月5日下達《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瑞環責改字〔2018〕22號),要求公司停產整治,目前該公司已停產。”
對此,媒體報道稱,有投資者質疑公司或涉嫌信息披露違規,并向深交所咨詢。經深交所函詢,萬年青水泥解釋稱,因相關事項中央環保督察組還在核實中,同時瑞金萬年青公司生產經營工作正常進行,所以公司不宜對投訴事項進行主動披露。
在被生態環境部通報后,羅平鋅電收到了中國證監會云南監管局的問詢函,要求其說明是否存在被環保部門處罰而未披露的事項、定期報告中對環境信息的披露內容是否存在遺漏事項以及公司的下一步整改計劃等。根據回函,羅平鋅電確實存在環保處罰未及時披露的情況,原因是“工作人員疏忽”。
同樣,藍豐生化也收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要求其說明排污信息和環境監測方案執行情況,尤其是固體廢物處置情況,還要詳細介紹停產整治進展情況。
其實,在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方面,從2007年開始,原國家環保總局、證監會、上交所、深交所等陸續發布相關規定,明確披露方式和要求。
2017年6月,原環境保護部、證監會共同簽署《關于共同開展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合作協議》,決定共同研究完善環境信息披露的內容、渠道等要求。同年12月,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年度報告和半年度報告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進行了統一修訂,明確提出分層次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制度。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指出,要監督上市公司、發債企業等市場主體全面、及時、準確地披露環境信息。
盡管各方力量持續推動,遺憾的是,經過十余年發展,我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制度仍不完善。
地方政府應真正轉變發展方式
綜觀“回頭看”期間的典型案例通報,不僅指出了企業在環境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更直接點出了地方政府存在的相關問題。
堅持問題導向、敢于動真碰硬,是這次“回頭看”工作堅持的原則之一,同樣需要地方將其貫徹到日常工作中。歸根結底,還是要破除GDP崇拜,真正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轉變發展方式。
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程連元有一個精辟論斷:“滇池治理是整個城市轉變發展方式的一面鏡子,也是我們工作的一面鏡子,時刻在檢驗我們是不是真正轉變了發展方式。”對于其他地方來說,同樣需要時常照一照這面鏡子,要學會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而不是顧此失彼、寅吃卯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