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們村頭有個小商砼站,既沒名字也沒廠房,天天生產,粉塵亂飛,我們都不敢開窗戶,莊稼也受影響,希望你們過來看看!”近日,記者連續接到河南省登封市宣化鎮岳窯村村民關于環境污染的舉報電話,時值全省揚塵污染治理專項行動開展之際,為了落實會議“持續加大暗訪曝光,督促依法整改”的要求,記者遂即前往登封進行調查采訪。
小商砼站公然露天生產 污染環境遭村民舉報
近日,記者來到登封市宣化鎮岳窯村,在村南邊記者看到了這個小商砼站,果然如舉報群眾所說沒有廠房、沒有圍墻、沒有名字,就在路邊平整后的田地上直接生產,站里堆了好多石子和沙子,全部裸露,沒有任何覆蓋。一臺攪拌機正在生產,鏟車正在給三個料斗上料,每一次上料都是粉塵四起,升騰起來的粉塵隨風飄蕩很遠。整個商砼站沒有任何防塵和灑水措施,站在旁邊的公路上,記者被粉塵迷得睜不開眼睛。
小商砼站隔壁的麥地里,記者看到麥子上、周圍的樹葉上都落了厚厚一層粉塵。村民告訴記者,商砼站處在村子的上風口,一刮風所有的粉塵都刮進了村里,“我們不敢開窗戶,粉塵落得太厚,洗的衣服也不敢晾到院子里,否則比不洗還臟”!
那么這個小商砼站到底是誰開設的?為何在全省進行環境攻堅的大前提下還公然露天生產、污染環境?記者到這個小商砼站進行詢問,工人們說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老板也不在。無奈,記者撥打了12369環保熱線向登封市環保局進行舉報。電話接通后,接線人員表示會反饋給登封市環保局監察大隊進行調查。
舉報一波三折 揚塵污染到底該誰管?
半個小時后,一名自稱是登封市環保局監察大隊的男子給記者打了電話,詢問記者該商砼站的位置及污染情況,記者一一告知,該男子表示初步判定該商砼站沒有手續,會立即趕到現場查處。
然而,等待了半個小時后,記者沒有等到登封市環保局監察大隊的人員,反而接到一名自稱是宣化鎮政府的孫姓工作人員的電話,他解釋說這個小商砼站是臨時建的,目的是為修建老栗樹村的扶貧公路供料,修完路就拆了。“修路為何不到正規商砼站購買原料,而是采用這種污染環境的簡陋生產方式?工程質量有保證嗎?相關管理部門知道嗎?”面對記者的詢問,孫姓工作人員說了一句“會讓他們多灑水的”便掛了電話。
無奈,記者又給登封市環保局監察大隊的那名工作人員打電話,他說:“我現在過不去,宣化鎮政府沒有人去和你們對接嗎?這其實是屬地管理。”為了徹底幫村民解決問題,記者決定前往宣化鎮政府反映情況,該鎮黨政辦的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表示會向分管領導匯報,記者也再次回到現場等待查處,然而等了一個小時,沒有等到宣化鎮政府的任何工作人員。
這個無名小商砼站到底該由誰管?它又能否得到取締,還附近老百姓一個干凈的環境?記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