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是現代建筑的主要材料之一。如果要形容它給人們的印象,想必很多人會用堅硬、呆板甚至冷漠等詞語。然而,三亞卻有這么一家公司,花費眾多時間與精力在混凝土上做科技文章,一塊塊混凝土經過技術人員的研究與設計,不僅能喝水、能種草,這項技術也成為處理城市建筑垃圾、實現資源再利用的重要途徑之一。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海南瑞澤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去聊聊它們的生態混凝土。
建筑垃圾“圍城”傳統處理辦法“不見效”
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物的建設、維修、拆除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廢混凝土塊,以及施工過程中散落的砂漿、混凝土、碎磚渣等。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建筑垃圾已成為城市垃圾的主要組成部分,約占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
“據不完全統計,三亞市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超過100萬噸。”日前,海南瑞澤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王登科告訴記者,處理建筑垃圾的傳統方式主要為填埋或者堆放,但這樣并不能從根本上讓建筑垃圾得到解決,反而會產生新的問題。
一方面,隨著城市建筑垃圾量的增加,土地被占用面積也逐漸加大,大多數垃圾以露天堆放為主,經長期日曬雨淋后,垃圾中有害物質通過垃圾滲濾進入土壤中,從而發生了一系列物理、化學、生物反應,或為植物根系吸收或被微生物合成吸收,造成土壤的污染;
另一方面,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過程中,因發酵和雨水的沖淋以及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產生的滲濾液或淋濾液,會造成周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嚴重污染;
此外,建筑垃圾還會給周圍地表水和地下水帶來嚴重污染,使城市環境衛生惡化,造成安全隱患等。
通過集成創新將建筑垃圾再利用率提升至95%
“建筑垃圾除了危害大以外,還有另一個難點。”王登科說,建筑垃圾成分復雜、波動也很大,給分類利用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此前的一些處理方式其再利用率僅為5%左右,如何將建筑垃圾變廢為寶,提高資源化再利用效率成為海南瑞澤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這兩年來重點研究的生態環保課題。
據介紹,該公司研發工程師通過分類處理建筑垃圾,回收了其中堅硬的混凝土、石塊、磚塊等組分,通過生產工藝的優化,生產出了品質優良的再生砂石材料用于替代天然的砂石,這樣不僅使建筑垃圾得到利用,而且有效減少了天然砂石的開采量,保護了生態資源。
但是,由于建筑垃圾成分較為復雜,不僅有混凝土、石塊、磚塊等組分,還有渣土、砂粉等并不適合……的材料,這兩部分的比例分別為60%與40%,如何使這40%也能夠得到利用,海南瑞澤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繼續做好科技文章。
經過多次研究,該公司研發人員結合發酵堆肥技術,生產出用于了園林綠化的種植土。經過檢測和種植試驗,這種人工種植土完全滿足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從而使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了95%。
采訪當天,記者在海南瑞澤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原材料為混凝土等建筑垃圾中的某些組分,通過發酵堆肥技術生產的種植土上,綠油油的小草自然生長,與一旁天然土的小草長勢幾無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瑞澤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工程師沒有滿足已取得的成績,他們通過進一步研究,利用建筑垃圾再生的砂石材料生產出生態彩色透水混凝土、透水磚材料,讓堅硬的混凝土有了喝水的特性和習慣,從而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新型材料,并且其已在三亞東岸濕地公園和解放路改造工程中得到了應用,獲得了諸多好評。
據了解,海南瑞澤將這項建筑垃圾變廢為寶的集成解決方案,應用在“三亞市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處理PPP項目”,由海南瑞澤投資1.1億元,建成了海南省第一條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生產線,年消納建筑垃圾量50萬噸,基本可以解決三亞市的建筑垃圾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