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湖南砂石格局變換之陣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12-15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科之杰建筑外加劑
核心提示:砂石是混凝土組成材料中很重要和用量最多的原材料,約占混凝土質量的78%左右,在長株潭區域砂石成本已將近占到C30單方混凝土原材料成本的70%左右。有人夸張預測砂石價格接近水泥價格的日子也許不遠了,長株潭混凝土行業真正體會到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滋味了。

(作者:宋笑)


1、湖南省砂石骨料產業現狀


湖南全省預拌混凝土年表觀需求量計7000萬方,混凝土預拌化率計40%,則年骨料需求量約3.3億噸。按湖南省水利廳對《湖南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湘政發〔2017〕11號)的解讀,全省高峰年份采挖天然砂石高達4億噸,算上使用20%的機制砂石部分,至少有1.36億噸天然砂石銷往省外,算得上名副其實的天然砂石生產大省。


隨著天然砂石資源的日漸枯竭,各級政府在加強環境保護的同時,加大了打擊、關閉非法盜采天然砂的工作力度,傳統的天然砂石開采逐漸得到遏制。砂石產業結構向機制砂石轉型,機制砂石成為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砂石工業企業傳統生產天然砂石的比重從2002年的90%下降到2005年的80%,再到2010年的50%,機制砂石開采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傳統天然砂石開采方式的發展速度。


長株潭地區,2017年以前,得益于湘江流域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長株潭的砂石基本上都是從湘江流域開采而來。目前在長株潭區域機制砂使用量不足天然砂的10%,遠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大力推廣應用機制砂石刻不容緩。


2017年環保督查整頓之前,得益于湘資沅澧及洞庭湖四水一湖水系,長株潭、衡陽、益陽、岳陽、常德等地市基本上依賴天然砂石資源進行基本建設,人工制造砂石環節較薄弱。但多年來無序開采,對環境和資源勢必造成嚴重破壞,且資源日益枯竭,如在江河開采,會改變河流水流走向,影響河堤安全,破壞魚類生存環境,破壞農田或植被,影響泄洪,污染水質,影響景觀等等。各級政府和社會要求保護四水一湖母親河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近幾年各種禁止采挖措施不斷出臺,禁采區域不斷加大。目前湘江長株潭河段、湘陰、汨羅等河段基本永久禁采,并且隨著天然砂石資源的日益枯竭,長株潭砂石市場己進入到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導致價格大幅上漲,嚴重影響下游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不僅天然砂石一貨難求,機制砂石也緊俏起來,以前的墊資供應局面也變成了現在先款后貨的局面。


砂石是混凝土組成材料中很重要和用量最多的原材料,約占混凝土質量的78%左右,在長株潭區域砂石成本已將近占到C30單方混凝土原材料成本的70%左右。有人夸張預測砂石價格接近水泥價格的日子也許不遠了,長株潭混凝土行業真正體會到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滋味了。


2、天然砂石資源掠奪式開采引發湖南砂石行業之痛


1、采砂亂象


上世紀60年代,開始采集河砂卵石資源,當時主要以人工開采為主,原始的采挖方式是:一條裝載量10-20噸的小船,一人掌鐵撮,1-2人拉繩,每撮大約鏟50公斤,后來在船邊裝一手搖機,減輕部分勞動強度。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湘江流域采砂進入鼎盛時期,萬噸級采砂工程船已很常見。如湘江汨羅段砂石資源豐富、質地優良,一度遠銷海外,在其26.7公里河段內就有180余條采砂船,平均每公里7條,140米就有一條,可以說是首尾相連、巍然壯觀,河堤兩岸整天都是震耳欲聾的機器轟鳴聲。


2、行業整治


2012年4月28日以來,長沙開展了全市河道及砂場專項綜合整治,至5月14日,全市134家砂場已經徹底清除完畢。結合長沙市場需求和運輸條件,市政府決定在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庫區水域內新建6個砂場,共計32條生產線。這6個砂場分別位于銅官鎮花果垸、喬口鎮東湖村、安沙鎮水壙垸、黃興鎮榮河村、暮云鎮南托垸、坪塘鎮觀音港。“六大基地”中銅官規模最大,有10條生產線,喬口有6條,其它四個基地均有4條,六大基地共32條生產線,年設計產能共5000萬噸。


3、治砂困局


洞庭湖湖砂是最優質的建材。長期低水位,導致挖沙這個本就“來快錢”的行業風險更小、收益更大。巨大的經濟利益,刺激成群結隊的挖砂船濫采亂挖,將湖床、河道破壞得千瘡百孔。堆起的沙丘圍成的死水坑里,臭烘烘的綠藻瘋長。


河砂是優質的建筑材料,規范、有序開采河砂,在一定程度上對河道起到疏浚作用。濫采亂挖河砂危害性主要表現在:


(1)一是影響防洪安全。在河道過量采砂,致使河床嚴重下切,河床凹凸不平,行洪時加劇洪水對河床和堤岸的沖刷,造成險堤險段,甚至引起堤岸坍塌;采砂遺留的棄渣堆體,致使水流下泄受阻,上游水位抬升,嚴重時造成局部洪水漫堤。


(2)二是影響工程設施安全。靠近橋梁、攔河壩、涵閘等工程設施附近采砂,容易造成工程基礎外露,嚴重威脅這些工程設施的安全,甚至可能造成橋梁崩塌、閘壩沖垮等事故。


(3)三是影響河勢穩定。大規模無序的采砂,破壞了河床形態,改變了局部河段泥沙輸移的平衡,引起河勢的局部變化和岸線的崩退,對局部河段的河勢穩定帶來了不利影響。


(4)四是影響通航安全。在航道內亂挖河砂,破壞航道的自然形態,改變了航道兩岸固有的河勢,最終使通航受阻;采砂船打失航標、占據錨地,影響助航設施的正常運用。


(5)五是擾民。偷采、亂挖河砂形成的砂坑,可能導致在近岸戲水、涉水過河、河中游泳的人出現溺水事件;在中午、晚上進行采砂作業,機械噪音影響附近居民生活,容易造成糾紛,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4、步入法治


湖南省人民政府2017年4月1日發布了《湖南省河道采砂管理辦法》(湘政發〔2017〕11號)。湖南省水利廳對《辦法》進行了政策解讀:


河道采砂管理現狀:


5.1取締:全省共取締淘金船241艘、非法采砂船2270艘、非法砂石碼頭2641個。


5.2減產:全省年采砂總量由4億噸降低到1.6億噸(洞庭湖從3億噸降低到1.1億噸)。


5.3禁采:長沙湘江航電樞紐庫區、縣級以上城區河段實現全面禁采。


5.4規范:長沙、衡陽等地建成了多處大型規范化砂場。


據初步統計,全省目前有采砂船1431艘,其中洞庭湖現有采砂船246艘,總功率達15萬千瓦,年采砂產能可達4.9億噸,為控制采砂規模,仍需繼續整治非法采砂船和砂石碼頭。


5、環保督查,天然砂石全面停產


2017年4月24日-5月24日,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對湖南開展環保督查,8月省委省政府針對環保督查意見部署逐項開展整改。11月1日省委省政府召開省市縣鄉村五級干部電視電話會議,就洞庭湖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推進、再落實。


省水利廳出臺了加快建立洞庭湖區采砂長效管理機制:


6.1全面關停自然保護區內砂石碼頭;


6.2全面清理整頓采運砂船只;


6.3嚴格砂石資源交易管理,實行采砂統一票證管理,加強砂石經營主體監管,從嚴從重處理非法砂石交易行為;


6.4科學編制采砂規劃。


同時出臺了《河長制改造考核辦法》等四項制度。


3、從天然砂石向機制砂石轉變


1、湖南機制砂的開發與應用情況


湖南省機制砂的應用最先是從西部山區開始的,因西部山區遠離湘資沅澧及洞庭湖等四水一湖水系,河砂短缺,上世紀還主要使用山砂和部分石屑,但因為山砂的粒型差、級配不好、含泥量高、堅固性差等缺陷,導致其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差、強度低、耐久性差。上世紀90年代,張家界郵政大樓C45混凝土用當地山砂試配不能很好滿足施工要求,最后還得從常德、慈利運河砂進行生產。


本世紀近十年來,隨著預拌混凝土的迅猛發展,在遠離湘資沅澧四大水系的西部地區,許多研究機構、施工單位、混凝土攪拌站都加大了對機制砂生產與應用的研究,取得很好成果。系統試驗和工程應用證明,各種巖石制成的機制砂配制的普通、高強、抗滲、泵送混凝土均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學、耐久性能,完全能替代河砂。但是生產機制砂因為巖石種類不同、破碎工藝不同其產品品質差異很大,對配制混凝土的質量影響也大。鑒于當時我國的建筑用砂質量標準中只重點針對天然河砂提出其質量標準與檢驗方法,而機制砂只是附帶了一點內容,湖南省也沒有任何有關機制砂的技術規范,這給機制砂的生產質量控制和推廣應用帶來很大不便,一些較保守的設計單位、業主、施工單位、包括攪拌站技術人員,甚至以此拒絕使用機制砂。


2、機制砂產品質量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沒有專門的人工制砂設備工藝標準,絕大多數企業也未制訂相應企業產品標準, 且多年來未將機制砂列入工業產品,行業管理等有關工作沒引起足夠重視,加上多年來監管、監檢等有效手段開展不足,導致機制砂在生產和應用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大多數機制砂產品細度模數偏大,甚至超過3.7以上,且多為“兩頭多中間少”的不合理級配。


(2)干法制砂和濕法制砂中石粉含量的控制,及其對環境的影響、對混凝土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的不同影響等,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3)鈣質石粉和硅質石粉對亞甲藍試驗敏感的差異性很大,鈣質石粉對亞甲藍試驗敏感,其MB值可能遠小于1.4,但泥粉含量也可能超標;硅質石粉對亞甲藍試驗不敏感,其MB值可能遠大于1.4,但泥粉含量可能不超標。因此對石粉含量的檢測,除亞甲藍試驗外,建議加上需水量比指標。


(4)機制砂與天然砂在混凝土和砂漿配合比設計中應有不同側重點考慮。


(5)機制砂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質量管控等。


4、砂石供應結構轉變陣痛后的展望


目前湖南機制砂已成為一個新興產業,特別長株潭地區,因湘江流域的永久禁采,對機制砂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長株潭的河砂價格已飆升至130-150元/噸,還有價無貨,同時由于長株潭周邊機制砂的生產規模沒有跟上來,基本供不應求,導致機制砂的價格也上漲到110-120元/噸,砂石成本已占C30單方混凝土原材料成本的2/3,砂石骨料對預拌混凝土的質量和成本的影響程度越來越突出,基本應驗了“得砂石者得天下”這一預言。


陣痛后的砂石行業供不應求的局面,引起了相關行業各方對機制砂石的高度熱情與重視:占領骨料礦山資源成為當務之急、礦山環保改造推行綠色生產成為第一要務、高品質骨料的生產與使用也提上議事日程,這是行業幸事。作為資深骨料使用者之一,我有一些體會和建議:


(1)干法生產的機制砂對混凝土工作性能有一定影響,主要體現在用水量高、外加劑摻量大,坍落度損失大、干燥收縮大等,因此,建議在機制砂進場驗收時增加飽和面干吸水率測定,需水量比測定,根據測定數據在配合比設計時做適當調整。


(2)在混凝土的幾大材料中,除砂石外,其他原材料都是按型號按質量等級采購,不同等級有不同的驗收指標和不同的采購價格,唯獨只有砂石從來只按型號不按質量等級進行采購,沒有體現出一分錢一分貨的價值理念。這種狀況已經成為行業潛規則,給混凝土技術人員和混凝土質量帶來困擾和隱患,也極大的阻礙了生產企業提高自身產品質量水平的積極性。其實,在《建設用砂》和《建設用卵石、碎石》國標中,根據質量要求將砂石分為Ⅰ、Ⅱ、Ⅲ三類。我希望在行業內提倡和推行砂石骨料按型號按質量等級進行采購、驗收和使用,這樣對生產方、使用方和監管方都有好處。


(3)裝備企業和研究單位應根據各種巖石的材質及解理面,來研發合理的破碎成型工藝,從源頭上解決骨料的不規整顆粒、針片狀和石粉含量等問題。


(4)當前正是機制砂石行業發展的春天,政府、行業協會和礦山企業家們應高瞻遠矚,有大局觀,遵循規模化、環保化、集約化、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使機制砂石行業不重蹈產能過剩之困局。


為積極推廣應用機制砂,解決建設工程用砂問題,同時為加強機制砂生產和應用過程中的質量管控,確保工程質量安全,湖南省砂協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制訂《湖南省砂石骨料行業規范條件》,目前該規范條件已經進入征求意見階段,并組織編制《預拌混凝土用機制砂》地方標準,對促進湖南省機制砂石行業發展意義重大!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