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關于我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兩點思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12-01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轉載
核心提示:裝配式建筑是中國乃至世界建筑業未來發展的主流,但是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是不應該大力發展的,應該給予一定的限制,應該加快裝配式鋼結構建筑一體化發展。

為了促進實體經濟和城鄉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國家大力推動裝配式建筑迅猛發展,為了探索鋼筋混凝土建筑結構構件工業化的發展方向,尋求合理的技術組合,促進行業良性發展,下文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值得行業的冷靜思考。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應該限制其發展速度


裝配式建筑是中國乃至世界建筑業未來發展的主流,但是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是不應該大力發展的,應該給予一定的限制,應該加快裝配式鋼結構建筑一體化發展。原因基本參考如下:


(1)裝配式建筑混凝土構件不可能全部在工廠預制完成;


(2)一些需要現場澆筑的混凝土結構扔需要現場澆筑完成;


(3)工廠澆筑構件需要很大的養護空間場地;


(4)工廠澆筑構件難以確保每一塊構件的質量和構件強度;


(5)現場吊裝需要大型施工機械;


(6)混凝土構件之間的密封性能難以保證;


(7)混凝土構件現場需要螺栓連接固定,難以保證每一個螺栓都處于充分受力合理狀態;


(8)混凝土構件安裝以后仍需要做建筑內外裝修;


(9)預制混凝土構件做到了現場吊裝時減少建筑垃圾,但難以保證在建筑全生命周期減少建筑垃圾降低碳排放。


裝配式建筑不可行性研究

裝配式建筑也許是個好東西,但好東西未必都有可行性。


任何一項技術既要做可行性研究,也要做不可行性研究,如果只做可行性研究,就可能只看到它的優點,而忽略它的缺點。


現在有些地方政府在強推裝配式建筑,要求幾環內裝配率和預制率達到多少指標。其實大可不必,只有因地制宜,只有讓市場來選擇才是最正確的路徑。



國內存在以下制約裝配式發展的因素:


國內國外裝配式技術不成熟,沒有這方面熟練的操作工人。國內建筑構件沒有標準化,各種規格千變萬化,等于是個性化定制,不能進行批量生產,重復利用率低,從而沒法降低它的邊際成本。


由于缺少工匠精神,農民工已經習慣了粗制濫造,就適應不了也達不到裝配式建筑所要求的精準化要求。


裝配建筑留下巨大的質量隱患,如外墻滲水。現澆結構如果質量不好也會造成外墻滲水,但畢竟是整體式現澆,而裝配式建筑由于是PC構件的拼裝,因而出現大量接縫。如果接縫沒處理好或偷工減料,雖然竣工后一二年內可能看不出什么問題,3年以后必定會滲水,以后維修的成本相當之高。而且這些接縫也影響結構的力學性能。


由于部品不標準化,PC廠需要許多種類“模具”,PC需要養護期,PC成品需要場地堆放,一個PC廠需要多大的場地才能滿足生產和需要?而現在推裝配式建筑的又是些發達城市,而發達城市的土地又很昂貴,所以,建設一個PC廠成本很高。而如果為了節約土地成本,把PC廠建得偏遠些,又會增加運輸成本。


這些龐然大物的PC構件從預制廠運輸到工地現場的運輸以及安裝就位的吊裝,不僅成本巨大,而且很危險。


從結構角度,裝配式建筑的安全度與抗震性能不及現澆結構,所以,PC使用受到限制,高層建筑1到5層和地下建筑就不能使用PC構件。對同一層內既有現澆墻肢也有預制墻肢的裝配整體式剪力墻結構,現澆墻肢水平地震作用彎矩、剪力宜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數。并且,同樣設防烈度,裝配式建筑比現澆結構的抗震要求更高,這些都是比現澆結構增加更多的造價。


裝配式建筑的預制構件按17%的增值稅計稅,如果是現澆結構,混凝土的增值稅率為3%,預制構件的適用稅率明顯高于現澆,增值稅都是計入價格內,所以,對施工企業來說是很不劃算的。


如果一項技術的應用既沒有成本優勢,又降低質量等級,那么,作為一個理性的經濟人,就沒有使用這項技術的理由,除非是有特殊情況。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