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北京建工新材混凝土技術五年“高”考三級跳躍紀實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10-23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建材報
核心提示:北京建工新型建材公司作為中國超高層建筑的逐夢者,他們用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的工匠精神,映現了中國快速發展的新成就。在一場又一場付諸實踐的戰役中,新型建材公司經歷的是砥礪奮進的五年。從沒有經驗到C60超大底板澆筑實踐;從200米左右高度實踐,到模擬垂直800米以上泵送的大膽實踐;從堅實的地基、適宜的地理條件平地起高樓,到接受軟土和超高溫建設挑戰,每一年都是新的高度,每一次跨越都凝聚這了一批建工人的汗水與希望。

北京建工新材公司模擬垂直800米盤管試驗


五年來,在全世界范圍內,建筑最高紀錄不停被刷新。僅2016年,就有128座超過200米的建筑在世界上19個國家,54座城市拔地而起,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歷史紀錄。而在中國,更是連續9年擁有最多的200米及以上竣工建筑。


2017年8月17日,北京建工新型建材公司將混凝土泵送到北京的最高空,混凝土泵送500米的高度在這一刻付諸實踐,收集到實際供應中的第一手數據,推動北京新型建材公司在超高層建筑領域的絕對技術優勢。作為中國超高層建筑的逐夢者,他們用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的工匠精神,映現了中國快速發展的新成就。


這也代表著建材工業在新的發展時期,技術探索有效地建立在社會發展的需求基礎上。以北京建工新型建材公司為代表的建材企業,在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上打響“抓高端,求探索,建協同”的攻堅戰,更在全新的市場應用領域,不斷探索實踐,不斷創造新的紀錄。


在過去的五年,他們自主研發的C60自密實混凝土澆筑國內第一大體積底板成功;模擬垂直800米高度泵送成功;海口塔超大溫差大體積底板一次性澆筑成功;一次一次階段性勝利為新型建材公司創新攻堅戰交付滿意答卷。


底板之“最”緩凝混凝土澆筑“無縫”底板


隨著建筑行業不斷向超高層建筑方向邁進,新型建材公司也在混凝土領域不斷探索,根據中高端混凝土尤其是高端混凝土供給不足的市場供需情況,不斷在優化超大體積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以及高標號混凝土配比,力求掌握超高層建筑領域需要的“高精尖”混凝土技術,向高端混凝土和建材行業新需求進軍,而初次參與天津117大廈底板澆筑便拉開自主研發產品過渡的大幕。


早在2012年新型建材公司就自主研發C50混凝土配比,為天津117大廈底板澆筑供應10000余方混凝土。一年之后,新型建材公司技術團隊吸取初次澆筑C50超大混凝土底板經驗,聯合清華大學專家團隊,自主研發出“新型建材公司配置”C50自密實混凝土,攻克更高標號大體積混凝土一次性澆筑水化熱不易控制的難題,為新型建材公司參與中國尊底板澆筑奠定技術基礎。


2014年4月23日正式拉開國內一次性澆筑的最大體積底板的澆筑序幕,經過93小時日夜奮戰,56000立方米混凝土澆筑完成。


超大體積混凝土底板硬化過程中,伴隨水泥水化放熱過程,由于中心放熱,不易散去,中心溫度遠高出外界溫度,中心混凝土形成膨脹硬化狀態,而混凝土表面散熱較快,形成收緊硬化狀態,由于內外熱脹冷縮的程度不同,導致脹裂式不可逆轉裂縫。建立混凝土硬度、水泥水化進程與散熱情況的關系函數成為控制收縮裂縫的關鍵點。面對這個難題,新型建材公司給出的答案是混凝土緩凝,通過放慢反應速率,留足時間散熱,防止混凝土內外出現巨大溫差,防止開裂。


但是C60高標號自密實超大混凝土底板澆筑,卻從未有人有過在自然條件下的實際澆筑經驗,新型建材公司關于緩凝的實驗設想都是在“摸石頭過河”。但目前,新型建材公司已經成功將C60自密實混凝土超大底板一次性澆筑付諸實踐,在國內最大一次性澆筑底板澆筑任務中一顯身手。


“國際領先”泵送技術保障500米高度突破


早期新型建材公司就提出超高層供應“一條龍服務”的構想,在攻克超高層超大體積底板澆筑難題后,新型建材公司又開始向高層泵送進軍。建造路上,將混凝土泵送到云端已然成為率先登陸超高層建設領域的號角,以及贏得CBD地區高端商業項目重要籌碼。


2015年12月26日,新型建材公司1590米水平盤管實驗正式實施,隨著水、凈漿、砂漿和混凝土的依次泵入,經過3個多小時的泵送,實驗一次性取得成功。本次試驗先泵送水、凈漿來進行潤管工作,防止管壁倒吸泵管中混凝土的水分導致混凝土拓展度變化影響泵送,再泵送砂漿,利用汽車剎車摩擦轉換原理,一定程度上較小泵送過程中的摩擦阻力,優化水平盤管泵送工藝,并且通過對混凝土流變性研究,成功研制出低粘度高強度混凝土。同時,給出不同高度超高層混凝土可泵性控制參考指標;首次揭示混凝土經過長距離高壓泵送后性能變化規律等一系列科研成果。


2015年底,北京的室外環境溫度達-10℃,由于泵送距離長,十余次開機泵送中任何一次泵送操作失誤、400余管泵管連接處有任何一次泄露、1590米管道任何一處沒有潤濕完全、混凝土十余項數據指標中任何一項數據不合格,都將可能導致實驗失敗。為確保1590米盤管實驗取得全面成功,所有問題環節總工們都是親自排查,只為掌握低粘度高強度混凝土研發及泵送關鍵技術的第一手數據。


目前,由北京市住建委主持通過了“垂直泵送800米以上混凝土技術及工程應用”的國際先進科技成果鑒定;北京市科委、發改委等六部門通過了關于“超高層建筑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及應用”的北京市新技術新產品(服務)證書;“垂直泵送800以上混凝土技術”進入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科技成果推廣目錄(2017);依托“垂直泵送800米以上混凝土技術及工程應用”,新型建材公司獲得了北京市科技服務專項資助,與清華大學聯合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超高層泵送大流態混凝土可泵性與流變性能關系》,與北交大申請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2015年-2016年期間,新型建材公司在超高層泵送領域研究先后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0項,發明專利2項,核心期刊論文4篇。


除了在學術領域取得行業專家一致認可之外,2016年8月,新型建材公司將自主研發的低粘度高強度混凝土泵送至330米,首次打破市內最高泵送記錄。2017年8月17日,新型建材公司將混凝土泵送到北京最高空,將混凝土泵送500米高度付諸實踐,收集到實際供應中的第一手數據,推動新型建材公司在超高層領域繼續發展。


統籌協同區域拓展新天地


國內建筑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為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北京建工集團全面推行全國七大“戰區”管理,增強“戰區”管理的協同意識,搞好牽頭抓總,與各二級單位建立“一盤棋”的統籌規劃。新型建材公司也搭乘了建工集團七大“戰區”一區一策、協同并進的政策大船,緊靠“華南”戰區戰略部署,以海口塔建設為依托,以鐵軍風范開拓華南市場,以工匠精神打造建工品牌。


海口雙子塔·南塔由北京建工集團施工,由新型建材公司海南分公司主要負責混凝土供應。海口塔設計高度428米,建成后將成為海南第一高樓。但由于軟土地質,常年高溫環境,以及地震和強臺風等環境因素影響,底板澆筑“零失誤”顯得尤為重要。


2017年7月11日下午,底板第一車混凝土開始澆筑,拉開了海口雙子塔·南塔工程塔樓筏板基礎單次9.6萬噸近4萬方混凝土澆筑施工任務的序幕。新型建材公司海南分公司不僅在供應量上居6家之首,還是海口塔底板配合比的獨家供應單位,各個供應單位使用的配合比全部都是“新材配制”。


在海口雙子塔·南塔項目施工現場,中午氣溫32℃,體感氣溫41℃。在軟土和高溫環境下建設海口雙子塔,超大底板既要防止水化熱散熱不均開裂,又要考慮特殊環境下絕熱溫升、混凝土收縮、軟土地質等因素導致的沉降開裂等影響。新型建材公司技術人員就地取材,進行大量試配,實地調整客服混凝土配比因原材變化“水土不服”的慣性,配制出新材牌超高層海口塔專用混凝土。未來新型建材公司海南分公司將繼續突破,克服當地暴曬、大風以致臺風等惡劣環境因素的影響,克服混凝土高溫暴曬收縮的影響,泵送低標號高流態混凝土到428米以上,助力海口第一高樓順利完工。


在海南建設雙子塔,沒有成熟先例可循,沒有經驗可復制,每一步都具有開創性。他們在祖國的南大門上建設起一面北京建工“建德立業,工于品質”的旗幟。


在一場又一場付諸實踐的戰役中,新型建材公司經歷的是砥礪奮進的五年。從沒有經驗到C60超大底板澆筑實踐;從200米左右高度實踐,到模擬垂直800米以上泵送的大膽實踐;從堅實的地基、適宜的地理條件平地起高樓,到接受軟土和超高溫建設挑戰,每一年都是新的高度,每一次跨越都凝聚這了一批建工人的汗水與希望。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