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搭積木一樣蓋樓,建筑工地的農民工越來越少,一部分人成為房屋生產流水線上的產業工人……這將是未來住宅建筑的主流模式。
在產業政策的推進之下,眾多企業大力投入研發及實踐,國內裝配式建筑迎來快速發展期,而上海在這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上海裝配式建筑連續兩年翻番
2016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提出,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為重點推進地區,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其他城市為積極推進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現代木結構等裝配式建筑?!傲幱?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
2016年10月,上海市住建委印發《上海市裝配式建筑2016-2020發展規劃》指出,“裝配式建筑是上海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到 2020 年,裝配式建筑要成為上海地區主要建設模式之一?!?
《規劃》還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市符合條件的新建建筑原則上采用裝配式建筑。全市裝配式建筑的單體預制率達到 40%以上或裝配率達到60%以上。外環線以內采用裝配式建筑的新建商品住宅、公租房和廉租房項目100%采用全裝修,實現同步裝修和裝修部品構配件預制化。
2017年2月,上海又發布了“采用減震、隔震技術的裝配式結構體系或其他新型裝配式混合結構體系”等13項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創新技術,成為首個將裝配式建筑技術規范化的城市。
同樣在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要求自2017年3月15日起,新納入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的項目和新立項政府投資的新建建筑應采用裝配式建筑。同時,通過招拍掛文件設定相關要求,對以招拍掛方式取得城六區和通州區地上建筑規模5萬平方米(含)以上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商品房開發項目應采用裝配式建筑;在其他區取得地上建筑規模10萬平方米(含)以上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商品房開發項目應采用裝配式建筑。
事實上,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上海從住宅產業化入手,探索推進裝配式建筑的發展,2016年進入全面強制階段,目前上海新建建筑的預制率已經不小于40%,遙遙領先其他省市。
去年11月,住建部在上海召開了全國裝配式建筑工作現場會。上海市住建委負責人在會上表示,2016年上海已落實裝配式建筑1385萬平方米,連續兩年實現翻番,預制構件生產企業達到41家,產能突破1200萬平方米。其中,城建實業佘山保障房工程項目是全國裝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項目,采用預制空心樓板預制剪力墻結構體系建造,結構預制率為80.3%;寶業住工基地是國家首批住宅產業化基地,年產10萬立方米混凝土構件。
標準化生產“準入門檻可不低”
今年以來,除了北京、上海,陜西、河南、河北、湖南、安徽等地也相繼推出裝配式建筑的相關政策。
參與國家相關技術標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筑技術標準》《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技術標準》)審查的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周靜敏告訴記者,施工周期短、綠色環保、質量有保障的裝配式建筑成為行業積極探索的趨勢,產業化(工業化)發展將推動建筑行業上下游產業鏈整合。
“但是,裝配式建筑的準入門檻不低,存在設計協同難度大、工業化程度高、施工工藝要求高、建造成本控制嚴的特點?!敝莒o敏強調,“裝配式建筑在成規模化生產后的建造成本才會降低,對整個產業工人的技術要求較高?!?
遠大住工總裁唐芬表示,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正處于關鍵時期,大批量的保障房建設為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提供了良好時機,對建筑業轉型升級具有促進意義。
裝配式建筑即工廠化制造房屋,主體結構部件全部在房屋工廠流水線上模塊化生產,制作完成后運至施工現場,由安裝工人拼裝。與傳統建筑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筑實現了“五節一環保”,即節水、節能、節時、節材、節地,讓資源利用由粗放向集約轉變。
唐芬表示,遠大住工經過21年建筑工業化領域的潛心探索,在充分吸納美國、日本、德國、新加坡等國家先進理念與技術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了自主建筑工業化研發體系、制造體系、施工體系、材料體系與產品體系,實現質量、進度、成本的三大可控。
“裝配式建筑在保溫、防水、隔熱、隔聲、防火等諸多性能參數指標上都有傳統建筑所不及的預制工業化生產優勢?!敝袊ㄖ虾TO計研究院總院助理院長代錚告訴記者。
不過,代錚也強調,裝配式建筑如果在施工組織上出現問題(比如預留孔位的問題)會造成整個流程體系的崩塌。
可大幅度縮短工期降低成本
萬科上海區域總建筑師、萬晟產品能力中心總經理居培成表示,房企做裝配式建筑,主要是考慮住宅產業化會減少浪費、提高質量和效率。
根據遠大住工提供的建筑行業研究資料,我國傳統的住宅建設方式效率較低,建筑工人產量僅為28平方米/人/年左右,發達國家可達150平方米/人/年左右。采用遠大住工工業化技術體系可以大大縮短構件生產和現場施工的時間,建設工期可縮短三分之一。規?;凸I化的優勢,可以大量減少人工成本。以同樣的單體項目為例,采用工業化方式建造,平均每棟配備12個工人,5天一個完整標準層(非傳統施工的結構層),工程項目綜合造價與傳統基本持平。
國內大型開發商早已嘗到了全新建筑工藝帶來的甜頭,綠城、綠地、旭輝、新城、恒大等品牌房企業也在投入裝配式建筑領域。
由于采用裝配式建筑方式,廣東東莞茶山碧桂園實現了2016年1月13日拿地,8月4日開工,2016年12月25日開盤的高周轉。
碧桂園方面介紹,茶山項目在施工時,沒有傳統建造工地上的裸露黃土,沒有凌亂堆砌的鋼筋水泥砂石磚頭,沒有搭建棚架,墻體外表素凈整潔清爽,可避免墻體開裂、窗臺滲水、天花板空鼓等問題。
去年10月,積極探索裝配式建筑的北京住總萬科建筑工業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
去年12月19日,綠城中國與中天建設簽署建筑產業化研發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建設研發基地,探索建筑產業化相關技術應用。
遠大住工面向全球發布“遠大聯合”創新發展模式,以輸出品牌、輸出技術、輸出管理、參與投資的方式,逐步引導更多企業有序進入裝配式建筑市場。一年多時間,遠大聯合已成功落地50余座城市,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絲路經濟帶、珠三角等節點城市,包括新疆、內蒙古、西藏在內的邊疆省份,基本實現了國內重點城市的戰略布局。已與萬科、金地、旭輝等企業和各級政府平臺公司合作。
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方向還在探索中。代錚提出與“文化”相銜接組成“文化裝配”的概念:裝配代表標準化,在多快好省的基礎上非常容易千人一面。應該在有“PC”的同時還有“IP”,用文化去約束、控制并且主導裝配,在頂層設計上就把裝配應該解決的問題歸納好,讓裝配變成文化的實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