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蒙城縣對部分非法混凝土攪拌站拆除整治工作開展“回頭看”行動。縣政府辦督察室、縣住建委、縣交通局三家單位成立督察組進行聯合督查。
督查中發現,部分非法混凝土攪拌站業主已經開始著手自行拆除,但進展較為緩慢;同時各混凝土攪拌站普遍存在易揚散物露天堆放,場區地面散落沙石,生產設備未拆除轉移等問題。
部分混凝土攪拌站業主仍存在僥幸心理和觀望態度,通過臨時停產,疏散場內工作人員等方式躲避督查。少數業主仍然知法違法,存在“上午進行拆除,下午恢復生產”的現象。下一步,督察組將繼續加強跟蹤監管,對已經取締關停的非法混凝土攪拌站加大巡查力度,防止死灰復燃。
督查情況:
蒙城縣龍洋建材有限公司:未生產。
蒙城縣許疃鎮趙集攪拌站:未生產。
X032許鳳路改建工程瀝青攪拌站:正在拆除,但設備未移出場區。
蒙城縣楚村鎮陳橋攪拌站:未生產。
楚村鎮朱集攪拌站:督查時正在生產。
蒙城縣楚村鎮焦平田攪拌站:已拆除,但設備未移出場區。
以上幾家攪拌站均無生產資質,部分攪拌站存在大量砂石廢漿等易揚散物料露天堆放、地面未進行硬化和保護、未建設廢水循環利用沉淀池和車輛沖洗設備,存在揚塵污染等問題。
無資質攪拌站的危害:
這些攪拌站沒有建筑資質、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沒有環保措施,對周邊的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影響當地的衛生面貌和居民健康。
這些攪拌站沒有納稅程序,逃稅漏稅。其分布都緊靠郊區和農村,而且大多數都是沒有圍墻,員工人數一般都在5人以內,沒有一套合格的規范的生產配合比,而且使用散裝PO.32.5水泥生產高標號混凝土,沒有原材料驗收程序,沒有試驗設備,僅有一臺機組和幾臺小型攪拌車就能生產混凝土,而其生產的混凝土沒有開盤程序,胡亂套用一個配比就開始生產,混凝土多為不合格產品,嚴重影響工程的質量。例如:2014年冬季,山東章縫一黑攪拌站在沒有添加防凍劑的情況下就向一農村出售路面混凝土,造成混凝土嚴重受凍,農民兄弟們辛辛苦苦集資的錢就是為了修一條合格的路,但是此路因沒有添加防凍劑嚴重受凍幾乎沒有了強度,可見其技術程度之低。
這些小攪拌站為了節省成本一個人當二個人用,也開鏟車上料,也開機組生產混凝土,其使用的原材料沒經過驗收不管質量是否合格直接使用,沒有一個專業技術人員,都是靠自己琢磨生產,這三無攪拌站對建筑業及周邊空氣環境存在極大的危害。
這些攪拌站因其低廉的設備,超低的成本,給行業帶來了惡性競爭。
為什么這些“三無”攪拌站層出不強、遍地開花呢?
1、超低的成本
為了銷售混凝土,故意壓低價格,其生產的C30混凝土成本僅每方150元,而正規的攪拌站往往都超過每方240元。其生產的混凝土不合格,還影響了混凝土市場的正常態勢。照長此發展下去,建筑質量必然會受到影響,在其“三無”的前提下,這些黑攪拌站一天比一天多,市場競爭越來激烈,而競爭的核心就是成本,正規攪拌站都有法定程序,不能也不會參與到惡性競爭中去,這種市場競爭就是依靠其低廉的成本,一旦出現工程事故正規攪拌站必然會負責任,而這些小攪拌站連最起碼的營業手續都沒有,它們不會考慮責任與質量,它們只是考慮今天又少放了多少水泥,多加了多少水,多省了多少錢,但是發展的最終結果是工程質量存在了許許多多的安全隱患。
2、監理和施工單位共同“作案”
那么,這些低價低質的東西是怎么流入市場的呢?施工單位在用一批混凝土時,需要在監理單位甚至建設單位幾方的面前拿出一批做成“試塊(類似于留存的樣本)”然后封存。最后工程驗收時,建設各方對這些試塊的檢測數據進行核驗。
監理單位是代替建設單位監督施工單位行為的人,作為第三方保證做“試塊”的公正性。“最初怕施工單位獨自做‘試塊’即‘樣本’摻假,所以引進了監理現場監督。但在已經查處的多起混凝土事件中,都出現了監理包庇共同‘作案’的問題。這樣一來,小攪拌站的偽劣品混進工地,而留存的卻是高質量的假‘樣本’,這樣自然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混過檢查。”相關部門管理人員憂慮地說,監理和施工單位沆瀣一氣共同“作案”加大了建筑工程質量監控的難度。
建筑業有一句老話: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如此多的違規違法黑攪拌站存在,是多方縱容下的結果。
為了一點私利就做這害人害己的事,安全隱患還直接影響著我們的后代,希望政府部門嚴查,加強跟蹤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