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作為建筑業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意見》從深化建筑業簡政放權改革、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等七個方面提出20條措施,對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落實主體責任 保證責任終身可追溯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傳統產業和基礎產業。但建筑業“大而不強”,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較多等問題嚴重制約影響了建筑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意見》提出,全面落實各方主體的工程質量責任,特別要強化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和勘察、設計、施工單位的主體責任。
提升工程質量的基礎是落實主體責任、強化政府監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易軍27日在住建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落實主體責任就是要保證參建各方的責任終身可追溯,把責任轉化為參建各方的內在動力。
“建筑的追責制一定要落實到個人?!币总娬f,此次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弱化企業資質,強化個人資格。不論是設計、施工,還是監理,個人都要對工程負終身責任。
對于建設單位的首要責任,易軍說,過去對此沒有明確要求,這次《意見》明晰了業主方、投資方的責任?!皹I主投資方必須清楚,一定要確保你投資的項目的質量安全,要對公眾利益負責?!?
保障權益 促建筑業農民工向技術工人轉型
在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方面,《意見》在加快培養建筑人才、改革建筑用工制度、保護工人合法權益方面做了具體部署。
“五千多萬農民工是建筑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建筑業的改革發展必須惠及他們?!币总娬f。
《意見》提出,全面落實勞動合同制度,到2020年基本實現勞動合同全覆蓋。培養高素質建筑工人,到2020年建筑業中級工技能水平以上的建筑工人數量達到300萬,2025年達到1000萬。
易軍說,提高工人素質的基本條件是,先解決農民工的歸屬問題,降低其流動性。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工人的合法權益,有效地開展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提升工人技能水平。
他說,以前我國沒有太多以農民工技能為主組建的專業公司,主要靠勞務企業?!斑@些勞務企業大多數是開票公司、皮包公司,所有班組要簽合同都得通過勞務企業,必須打破這個壁壘?!?
為此,要大力發展以作業為主的專業企業,使其成為工人的主要載體,實現建筑工人的公司化管理。在此基礎上,推動實名制管理,落實勞動合同制度,規范工資支付,開展技能培訓和鑒定,促進建筑業農民工向技術工人轉型。
據住建部提供的數據,到2016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達19.35萬億元,建筑業增加值達4.95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66%。建筑業還吸納了大量農村轉移勞動力,占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總數的五分之一以上。
深化“放管服”改革 加快建筑業產業升級
《意見》提出深化建筑業簡政放權改革,優化資質資格管理,完善招標投標制度,防止工程建設項目實行招標“一刀切”。
易軍說,要減少政府對市場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改革建筑市場準入制度,弱化企業資質,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縮小工程招投標范圍,讓建設單位自主決定發包方式;清除阻礙企業自由流動、公平競爭的各種市場壁壘。
此外,要不斷健全市場機制,推行國際通行的最低價中標、承包商履約擔保和業主工程款支付擔保等制度,用經濟的手段約束合同雙方的履約行為。同時,要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快誠信體系建設,構建“守信得償、失信懲戒”的市場信用環境。
易軍說,要以推行工程總承包和全過程咨詢服務,推動管理創新,有利于提高工程質量、控制造價,提高工程建設組織效率化。
據介紹,下一步,住建部要按照“先立后破、不立不破、試點先行、樣板引路”的原則,健全工作機制,明確任務分工,完善相關政策,穩妥推進,確保按期完成各項改革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