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十三五”時期,青海省將建立以1個大城市、4個區域性中心城市、8個左右新興城市和80個重點城鎮為主體的新型城鎮化格局,預計新增城市人口90萬,其中約45萬農村人口將落戶城市。
據悉,這種城市轉變發展,將推進青海省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一步,各地區、各部門將全面推進《青海省城鎮體系規劃》的實施,加快建設以西寧市為中心的東部城市群,推進區域中心城市、小城市和重點城鎮建設,建立和完善“四區兩帶”城鎮體系。把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等理念融入規劃全過程,科學制定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強城市開發空間規劃的管制。并且鼓勵開展城市設計工作,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延續歷史文脈,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
為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將有序進行。同時,西寧市在做好海綿城市示范建設的同時,加快推進全省海綿城市建設。通過打造“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路網體系,有效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加快公共停車設施建設,提倡綠色低碳出行,逐步解決“出行難、停車難”問題。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管理,到2020年,青海省力爭要完成城市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工程。
今后,青海省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通過整合數字化管理平臺,推進城市網格化管理,引導社會力量和廣大群眾參與城市治理,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動的城市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