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樺甸市松源有限公司
【“密室”里的生活】
幾年沒開過窗戶,從來不敢曬被子,出門離不開口罩,灰黑的樹葉壓滿塵土,無休止的噪聲,彌漫的粉塵……這是吉林省樺甸市某小區居民真實的生活,他們無法開窗,仿佛生活在密室中一般。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幾年,卻從來沒有相關部門過問。
我們并不是活在二戰時期,怎么會這樣?原來,小區內竟然藏著兩家違規生產的混凝土、水泥的企業!
【揪心的現狀】
記者驅車來到吉林省樺甸市松源水泥有限公司和樺甸市松源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剛一下車,濃濃的粉塵撲面而來,強烈的刺激著鼻孔,塵土彌漫了整片天空,機器隆隆的轟鳴著,不加遮擋的,向四處擴散。嚴重的空氣污染、噪聲污染,長年盤旋在這片居民區的上空,陰影重重的籠罩在人們心頭。居民強烈要求這兩家企業關停搬遷,還居民一個正常的生活環境!
樺甸市松源水泥有限公司、樺甸市松源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兩個企業同為一個老板,在當地頗有背景,因而幾年來一直得以違法生產。污染如此嚴重,環境如此惡劣,可是,兩家公司并沒有一點停止生產的跡象,反而是“愈戰愈勇”,每天幾十車水泥、混凝土,銷往市內外。在這里,記者沒有找到企業的負責人。
這,究竟是誰的責任?法制社會的今天,這種情況任其發展嗎?我們要向誰問責?誰又該為此事負責?
吉林省樺甸市環境保護局
【環保局長打太極 拿非環評報告搪塞記者】
隨后,記者走訪了吉林市樺甸市環保局。在3樓記者見到了環境監測站的李站長,得知來意后,李站長開始額頭冒汗,坐立不安。記者問,松源公司是否監測達標通過?李站長吞吞吐吐地說,我哪知道啊?記不清了,樺甸市企業這么多,不可能都記住啊!記者追問,樺甸市就兩家商品混凝土企業,你不會記不清吧?李站長無語了。這時,他開始推說,他個人無法接受記者采訪,希望記者找局長了解情況。
在五樓,記者見到了樺甸市環保局邵局長,接受了記者采訪,下面是記者根據采訪邵局長錄音整理:
記者:請問邵局長,樺甸松源公司有沒有環評報告?是否經過驗收?
邵局長:樺甸松源公司環評通過了。
媒體記者:請問邵局長,樺甸松源公司經過環評驗收了嗎?
邵局長:沒有驗收,公司安撫不好周圍老百姓,怎么能通過驗收?
媒體記者:既然樺甸松源公司沒有經過驗收,按照國家環保法,企業屬于違法生產,應該關停!
邵局長:按照規定,驗收之前,企業可以試生產。
媒體記者:企業已經違法生產幾年了,而且你說過該企業納稅已經進入樺甸市前10名,這說明樺甸松源公司不是試生產,而是正式生產,這怎么解釋?環保局是怎么監管的?
邵局長:這個……恩,這個企業是當地納稅大戶。
吉林省樺甸市環境保護局長接受采訪
采訪中,李站長被環保局邵局長叫到5樓會議室,他向記者表明松源公司環評通過了。可笑的是,這和半小時前李站長的說法大相徑庭!記者查看了環保局工作人員送來的幾份關于松源公司的“環評”報告后發現,這根本不是所謂的環評報告,而是松源公司的技改批復!這和環評一點關系也沒有!不知樺甸市環保局意欲如何?究竟是在拿這些東西蒙記者,還是根本沒有環評報告?
面對這種種疑問,邵局長無言以對,把“球”踢給了市委宣傳部,推說,派人去企業找找,可能是壓到哪兒,讓市委宣傳部新聞科的武鈺洪帶記者去部里談談,等他找到了送去宣傳部。無奈,記者一行只好去宣傳部。
樺甸市環保局給記者提供的所謂環評報告
【市委宣傳部“真餓了”還是“假熱情”】
在樺甸市委宣傳部,接待的是武鈺洪科長。武鈺洪科長“熱情”的邀請記者先吃午飯,這時時間剛剛11點。記者要求見主管部長,被告知主管部長臨時有事,請求見分管環保的叢副市長了解情況,被告知,叢副市長在開會,很晚才會回來。無奈,記者只得離開,并請武科長拿到環保局的回復,有消息一定及時告訴記者。武科長再次堅持留記者吃午飯,記者有急事只好離開,驅車前往吉林市。
8月17日晚上6點左右,記者與武科長電話溝通,問有沒有環保局的消息,武科長告訴記者,暫時還沒有消息。截止記者發稿時,吉林省樺甸市環保局依然沒有給媒體任何回復。
【叫天天不應 叫地地不靈】
叫天天不應 叫地地不靈,百姓的事兒到底誰來管?事情似乎陷入僵局,分管領導無作為,主管領導不重視,企業領導無良心,這其中,只有無辜的百姓,成為最深的受害者。難道納稅大戶就可以胡亂作為嗎?就可以不顧居民生活嗎?就可以置國家環境不顧嗎?相信,以破壞環境,污染生態為代價的GDP增長,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強烈呼吁,關停違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