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山東第一輪夏季錯峰塵埃落定,記者走訪了山東的協會與企業,就此次錯峰生產,聽取各方心聲。
錯峰生產源于冬季、始于冬季,推行兩年有余,已深入人心。從這個意義上說,夏季錯峰是在原有基礎上的突破和創新,像所有新事物一樣,伴隨著一些疑問甚至爭議。
有人認為夏季錯峰生產與冬季錯峰一樣,都是行業長治久安之策,希望盡早將其常態化,推而廣之;有人認為無論夏季還是冬季,錯峰生產對于緩解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穩定行業價格來講成效都很顯著,但還應當盡早建立與之相配套的制度,或者繼續從根本上尋找解決根治行業弊病的良藥;有人認為,錯峰生產在某種程度上延緩了市場的淘汰進程,使很多在生死邊緣的企業有了喘息之機會。
此外,關于夏季錯峰落實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大家也各持己見,但意見最終的目的卻殊途同歸,那就是建立健全的常態化機制。
成效值得肯定未來仍需探討
此次夏季錯峰生產,山東中聯和山水兩大區域性大企業最早響應,積極推進錯峰落地。在協會的指導下,兩大企業牽頭建立了山東省干法旋窯水泥企業聯盟,制定限產計劃,幫助參與錯峰生產的中小企業,穩定市場供應和行業價格。
從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山東省水泥產能利用率在65%左右,如需達到市場供需平衡,需要錯峰130天左右,僅依靠冬季60天的錯峰生產很難恢復市場平衡,為緩解行業競爭壓力,保證水泥行業合理的利潤空間,山東省選擇在水泥淡季的7月進行夏季錯峰。
“行業利益始終大于企業利益,行業產能過剩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水泥價格在惡性競爭中持續走低,超出了產品合理的價格范圍,現階段我們通過錯峰生產將熟料從3月份的150元左右拉升至240元左右,產品價格理性回歸,維護了行業的整體利益。”中國聯合水泥總經理助理、淮海運營管理區總裁劉尊科說。
山東省建材工業協會秘書長劉曉鳴表示,水泥工業屬于高能耗、高排放重污染行業。每生產1噸水泥熟料,需消耗石灰石1.3噸、電力55~65度、燃煤105千克,夏季因空氣潮濕,原材料含水率偏高,水泥熟料生產能耗及污染物排放較其他季節高出10%以上。當前形勢下如果大家一味打價格戰,那水泥行業無疑是在浪費國家資源,只有在理性的價格區間內競爭才值得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山東錯峰生產由山東省經信委與環保廳聯合下文推進,將夏季錯峰提升至一個新的高度。從環保的角度來講,與冬季不同的是,夏季氣溫升高、光照增強,臭氧濃度極易超標,臭氧污染在夏季成為“首要污染”。據了解,水泥工業氮氧化物排放是造成大氣臭氧超標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現階段山東省空氣質量指標改善形勢仍較為嚴峻,電力行業已經實現超低排放,減排氮氧化物潛力下降。水泥行業減排意義重大,通過開展省水泥工業夏季統一減產、節能減排活動,可有效降低全省夏季大氣環境負荷,提升并改善全省夏季大氣質量,實現水泥工業節能減排目標。
“夏季錯峰”剛剛開始,一定會存在不同的聲音,每個聲音的背后一定有其特殊的原因。比如,有些企業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同樣適用于水泥行業,主張通過完全的市場競爭來實現水泥行業的發展,市場競爭可以更快地淘汰如今已經垂死掙扎的僵尸企業。還有企業予以反駁,認為錯峰生產一定要有序開展,和其他去產能調結構的舉措配合起來,才是解決行業困局的最好方式。否則,只靠市場殘酷競爭惡性淘汰,全行業乃至全社會所付出的代價必然是不菲的。
“就現階段而言,錯峰是最為短平快的方法,堅持錯峰生產對于解決當下的行業窘境有很多正面作用。但從長遠來講,我們需要獲得更多的支持,建立與之配套的制度,才能更好地將成果保持下去。”中聯水泥淮海運營管理區營銷中心總經理助理張海洋表示。
“錯峰生產的成效是顯著的,但是它只能緩解一時之痛,也許我們可以探討歐美國家水泥企業區域化的模式,由少數企業以兼并重組等方式占據市場多數份額,達到穩定行業價格的目的,或者在當前生產格局的基礎上,實行產銷分離,以區域為單位,建立區域性銷售大集團,由銷售集團統一管理和銷售水泥,一方面制約市場價格,一方面調控產能。”劉曉鳴說。
政策落地難細節需優化
此次剛剛開展的夏季錯峰生產,也出現了一些較為特殊,卻很有代表性的情況。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有些企業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山東省內實施的夏季錯峰生產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比如魯南的某些水泥廠,其市場主要在江蘇北部地區,由于其生產與銷售的區域性分離,在山東夏季錯峰的這段時間,江蘇的水泥企業依舊開足馬力在生產,如果此停彼不停,他們的市場份額便會有被壓縮的危險。
鑒于這種情況,相關水泥廠的負責人稱,錯峰生產可以使水泥市場價格理性回歸,這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希望能夠從宏觀上統一步伐,協調共進,全國范圍內統一開展錯峰生產,大家步調一致,就可以最大化地避免區域化競爭亂象。
與產銷分離的特殊情況相比,在錯峰生產中較為普遍的問題是政策傳達不到位,準備時間倉促等。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此次夏季錯峰由省經信委與環保廳聯合下文推進,山東省建材協會協調各方企業簽訂自愿協議,由于沒有強制性,一些企業就選擇了不參與。
此外,在夏季錯峰推進的過程中,有部分企業自始至終沒有看到過國家文件,這讓他們心中疑惑卻又無處發問,特別是其中一些外資企業,錯峰生產需要向總公司提交當地的政府文件后方可執行錯峰,沒有相關的文件證明,各方檢測又都達標的情況下,他們不能擅自停產。
除了沒有看到相關文件,有些企業提出,希望以后錯峰生產能夠提前2個月通知,這樣可以盡早安排,有困難也可以盡早進行解決。
新事物的出現總是伴隨各種聲音,但真理自會越辯越明,隨著事物的成長,總有撥云見日的一天。水泥錯峰生產為解決行業困局和環境壓力而生,在眾人矚目中“成長”,除了應有的“職責”,錯峰生產在運行中還在穩定供求關系和維護行業利益方面作出了貢獻。冬季錯峰生產被作為一項國家產業政策,無論是機制建設抑或實施辦法等方面,定會日臻成熟。而“夏季錯峰”作為冬季錯峰延伸的一項舉措,目前可能還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政策落實中的各種“錯位”。就現階段而言,“夏季錯峰”有利于向南方各大區域延伸推廣,是值得探索和嘗試的舉措。像山東、河南等地區的先行者們,應汲取冬季錯峰的經驗,由政府引導,協會協調,媒體監督、大企業牽頭推進,企業積極參與。探索前行,久久為功,相信行業的未來依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