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什么是建筑業4.0時代?45天組裝27層高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7-12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華龍網
核心提示:所謂“建筑業4.0”,是工業4.0的一部分,是在建筑行業細分下的具體應用,即向建筑自動化轉變、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轉變,產業鏈分工被重組:運用IT和DT技術,打通建筑產業各個上下游環節,真正實現全產業鏈的整合。

修房造樓將依托工廠流水線,工廠里生產,工地上完成組裝,不僅節能環保還省時省力又省錢,這就是重慶第一個鋼結構建筑產業化項目。10日,重慶大學、重慶川東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重慶中科大業建筑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行“鋼結構建筑產業化項目”揭牌暨合作簽約儀式。


市政府相關領導,以及市建委、中船重工、重慶大學、涪陵區及中科控股集團負責人出席儀式。


此次揭牌宣告成立的“鋼結構建筑產業項目”,是由中科大業、川船重工共同發起投資的“鋼結構建筑產業化項目”,與重慶大學開展技術合作。


中科大業建筑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將提供數百萬元的研究經費,委托重慶大學研究開發鋼管混凝土混合結構建筑成套技術。同時該公司還與重慶川東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共同出資,在重慶打造具有全國領先水平的鋼結構生產產業基地。


市城鄉建委、涪陵區領導在發言中均提到,鋼結構建筑是未來建筑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市場前景廣闊,對提升建筑質量、延長建筑使用年限、化解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具有重大意義,并將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


重慶中科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黃一峰表示,鋼結構建筑產業化符合行業和企業轉型升級的發展需要,十年后重慶建筑產業化市場規模約為每年500億元。計劃五年內共同投資10億元,到2020年實現300萬平米產業化建筑工程。


根據計劃,揭牌成立的重慶市中科大業建筑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將在涪陵投資興建建筑產業現代化基地,打造集鋼結構研究設計院、建筑公司、鋼結構生產基地、裝配式建筑所需部品部件生產基地和石灰石礦山基地的建筑產業現代化生態圈。


首個項目選址涪陵 一個半月組裝出98米高樓


鋼結構建筑產業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科技改變建筑”的產業?


揭牌簽約儀式后,重慶中科大業建筑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呂劍接受了媒體專訪。


開啟建筑業“4.0時代”


“鋼結構建筑產業化”這一項目,基本概念就是通過技術研發,實現建造一體化、標準化、構配件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管理智能化。“目前,傳統的建筑行業面臨諸多挑戰,而且弊端重重,首先是環境破壞,建筑垃圾、揚塵、霧霾,已經到了讓人深惡痛絕的地步。”呂劍沒有絲毫避諱。


目前,國際上尤其是一些歐美的發達國家,越來越注重和推廣建筑環保、節能、智能,而這一領域在國內幾乎才剛剛起步,綠色建筑對于消費者和城市生活的人們而言,更多的還是一個概念。


鋼結構建筑產業項目,就是要依托科研機構,建筑商實力和眼光,同時與當前的去產能相結合,實現多行業、多領域的轉型升級,將傳統修房造樓過渡到4.0時代。


呂劍說,所謂“建筑業4.0”,是工業4.0的一部分,是在建筑行業細分下的具體應用,即向建筑自動化轉變、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轉變,產業鏈分工被重組:運用IT和DT技術,打通建筑產業各個上下游環節,真正實現全產業鏈的整合。


27層高樓只要45天就修好


目前全國鋼鐵產能嚴重過剩,國家號召去產能降庫存,如何做呢?建筑產業化就能貢獻很大的力量,建筑產業化將更多地使用鋼材,達產后,年消耗鋼鐵近30萬噸,藏鋼于建筑中。


呂劍說,這是一個多贏的格局,多使用鋼材不僅提高了建筑質量,提升抗震防災等級,而且比傳統建筑降低了成本,老百姓得了實惠。同時,也大大消耗了國家過剩產能。在節能減排上,建筑產業化也作出了貢獻,產業化建筑每平米水耗降低了64.75%,能耗降低37.15%,垃圾減少了58.89%。


在行業帶動上,建筑產業化促進了傳統建筑行業的轉型和技術升級,可帶動綠色建材等眾多上下游行業發展轉型。同時促進了就業,傳統建筑工人技術不高,管理及安全意識薄弱,而實行建筑產業化后,他們將向產業化工人轉變,操作規范、技術實力較高。


呂劍還透露,建筑產業化工程是全國首創,目前該工程的第一個項目——27層樓、98米高的“中科大廈”,將于8月16日在涪陵正式開工建設,通過產業化的流水線現場組裝,建樓就像搭積木,預計工期45天,比起傳統工期縮短一半。


同樣建面房屋使用面積大了


建筑產業化后將解決傳統建筑的很多痛點。


首先就是降成本。鋼結構建筑產業化后,實行了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一體化施工。首先現場用工量減少了一半以上,工期也較原來縮小了一半,減少了安置成本。而且在施工過程中,受天氣和氣候影響比較小。


第二個優勢是傳統方式建筑常常出現的墻面滲水、空鼓、開裂等質量問題都將一一化解,同時,改變傳統建筑存在的保溫、隔熱使用能耗大,隔音效果不好等毛病,房屋設計使用壽命大幅延長。


再就是,通過采用鋼結構建筑,墻體斷面減小了,柱子縮小了,新技術和新材料的運用使得墻體、柱子的韌性、強度大幅提高。帶給購房者的一個利好就是,房屋結構耗用面積更小,承重結構變少了,房屋使用空間大了,布局靈活,實際“得房面積”比傳統建筑方式提高5%-8%。如按100平米的房屋計算,相比傳統房屋多出5平方米,這實際上降低了房屋價格。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